|
|
|

企业精神随想


□北京华润大厦 刘 钰

企业只要有勇于接纳他人的胸怀,即便他不够宽阔和博大也足已令人感动不是吗?


近两年来“企业精神”这四个字似乎已越来越让人熟识,无论是在报刊、杂志、因特网上还是在众多成功人士的言谈话语中都可以看到或听到。其实企业在向社会提供优质产品的同时,也是在向人们展示着自身的性格与魅力,也正是如此,才使我们在享受众多知名品牌提供给我们的优质产品的同时也在感受着不同企业所营造的不同的文化氛围。诺基亚所倡导的“以人为本”;海尔的“真诚到永远”;飞利浦的“让我们做得更好”……这一切似乎与消费群体拉近了许多,因为没有人会拒绝享受别人把自己当做朋友,以自己为中心,也就是所谓“上帝”的种种优待,作为企业也会因此而得到更多消费者的信赖。

许多企业都苦心营造着自己的文化氛围,不管是发自内心的还是随波逐流,都或多或少地在进行着。然而我认为企业文化不光是为哪个贫困山区捐些钱物以求在电视上露一小脸,也不仅仅出本内刊就可以涵盖的。捐款与出内刊不过是一种形式,影响的大小,结果的好坏就要看心态了。如果单单是作为任务,作为一种硬性的要求的话,那么它与一夜之间暴富的大款想为自己竖碑立传而出点血没有太大区别,不过是毛毛雨吗!同样,内刊中的文章肯定是干瘪无味的,不过是一些冠冕堂皇、溜须拍马的奉承话而已,还不如街头小报来得吸引人。如果这一切都是发自内心,在注重形式的同时也注入了更多情感的话,那效果和影响就远远不在于此了。

曾经有一段时间,许多公司都争先以捐助贫困生作为宣传手段,有一家公司却打破常规没有捐钱捐物,而是另辟蹊径给贫困生提供了许多打工的机会,这样既解决了钱的问题也缓解了人员的不足。这让我很感动,因为我知道那是发自内心的行为,那是只有站在贫困生的立场上才会想到,才会有的行为。在采访这家公司职员的时候,有很多人都表示公司的此举使自己有一种荣誉感,公司的所作所为也感染着自己。同样,如果职员把内刊当作自己说心里话的“娘家”,那么我想作为企业来说实在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好的意见听取,不好的就当茶余饭后的消遣,无非做了一次倾听者而已,而对于职工来说是一次很难得的行使自己作主人权利的机会。

成功的企业如同成功人士,应该有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之处,应该更有血有肉,有精气神。健康的躯体有了,精神世界也就更必不可少了,对消费者如此,对内部职工更应如此。一个好的企业不光要有气派的大楼,豪华的会议室,更应该拥有一群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职工,因此让这个群体能够与企业更好的融合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职工们感到自己是十分重要还是觉得无足轻重就要取决于这个企业的精神氛围了,自由宽松还是呆板严厉,从职工的所作所为中可以看得一清二楚。我认为身为大家庭中的一员,如果感到自己是巨舰后拉着的一只飘忽不定的小舟,或是所谓的“后娘养的”之类的无关痛痒的小人物的话,那将是企业的悲哀;如果感到自己是巨舰上的一名船员,一名舵手,巨舰是顺利前进还是触礁搁浅都与自己息息相关的话,那将是企业的荣幸。前者,公司与职工之间是极为简单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后者使职工在拥有了做主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同时,也将自己更多的身心和精力投入到了企业中,也加倍体会了做水手的辛苦。而对于企业来说,仅仅用“滴水之恩”就换来了“涌泉相报”,何乐而不为呢?正如海尔的许多员工都很自豪地称自己是“海尔人”、联想的员工称自己是“联想人”一样。

企业应该多一些野心家,一些能为企业的发展支招的人。野心家总比寄生虫来得实际不是吗?不想当将军的兵就不是好兵,同样不想当老板的职员就不算好的职员。但许多企业都怕野心家,认为企业的发展是老板的事,职工只要按老板的要求踏踏实实干好自己的事就足够了。而职工为了避嫌或可能因为中国人谦虚惯了的缘故,害怕吐露心声。其实作为企业尽可以放心,因为自己不过损失了一些时间和耗费了点精力罢了,得来的却是职工更多的自信心和动力,还有那割舍不断的大家庭的凝聚力。作为职工未必需要多大的肯定,只要有一些时间来倾述,只要有一个充满信任的眼神也就足够了。

其实,企业只要有勇于接纳他人的胸怀,即便他不够宽阔和博大也足已令人感动不是吗?


©CRC Mag@zine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