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报摘做得好辛苦


□常董办研究部 朱虹波

同事们说,咱这报摘做得好辛苦,别人说,你们干得真累。


偶尔到饭堂吃早餐,碰到几个熟人,寒暄之后都问起同一个问题:“哎,我说怎么见不到你在这儿吃早饭了?”我笑答:“饭堂吃早饭对我来说已经是一种奢侈的享受了。” “此话怎讲?”他们好奇。 “现在我上班改在早7晚5,别说在这儿吃,就是在路上买个面包、麦当劳什么的,都没地方买。”我解释。“这么早上班,做什么?” “做报摘,就是《每日优选信息》。把当日各主要报刊、网站中与集团业务有参考的资料挑出来,印成30多页的报摘,9点钟前Copy要放在集团老板们的台面上,内容要上网,这堆事7点开始干,是早,还是晚?”我反问。“够紧张的,真不算早,真不容易”,“见过这个东西,挺不错的,原来你在做这个呀。”他们七嘴八舌起来。

记得几年前在研究部的时候,我是8点半起床,8点45跑到食堂吃早餐,总被师傅笑话:“就你最懒,我们都快收摊了。”后来到49楼上班,8点半必须到办公室,早饭提前到8点15,每天早起半个多小时,一直缓不过劲儿。年初又回到研究部,做报摘。一合计,7点到办公室,6点半得起床!要命,那是正做美梦的时候,做半截梦,痛苦哇!生物钟刚调的时候真不习惯。为了早起,10点半就要睡,那儿还睡得着。早上在床上多呆一分钟都觉得是人生最大的享受。后来一问,比起做报摘的其他几个当地同事,我还算幸福的。不但可以比他们晚起,而且还可以与陈小姐定期轮换。他们住得远,早上5点半就得起床,6点出门。几点上床睡觉?晚上9点半!

做报摘的是个Team。一进办公室大脑就开始高度紧张,打开电脑用最快的速度找到要Download的 网站,刚弄好两条,阿琼就拿着预选好的报上的Copy来了,老孟那边就开始催:快点啦,再不给我可就Scan不出来了!忙不迭地定好要哪个,送给老孟,又一沓Download下来的港报目录送来了。一目二十行,定题,分类,速转阿姐,她那边也不能耽误。然后每个人进入状态,Dowanload,Format,Save as,校对,插File...... 眼睛盯着电脑,发现几条有价值的信息比马路上捡了金子还要爽。8点3个字总编列牌招呼:“可以了,看吧。”可以了什么?file插好了;看什么?目录和内容。要小心,题目不能错,栏目要放对,长短要合适,校对出的错改没改?不要的段落Cut干净了吗?那么多事要在15分钟内搞定。好了,总算赶在8点半付印。这时老板来了,开始喊到计时:还有20分钟,没问题吧?还剩15分钟了,你们要抓紧那!心慌慌,手颤颤,心中祷告出来的母版千万别错,复印机千万别卡纸,差7分9点一定要印好。谢天谢地,总算顺利。快,49楼。小梁抱着Copy,一路小跑。这时每个人才如释重负。

报摘做得好辛苦,但总算辛苦没白费。听说许多人在夸它:真不错,有内容,比以前强多了,来源挺广泛的,对业务挺有参考的,挺启发思路的。宁总也有批示:“在分类和内容上都有很大针对性,对开拓思路有帮助。”听到这些对辛苦认可的话,同事们感到很欣慰,总算没白早起。

研究部的报摘历史悠久。据在这里做了20多年的同事讲,刚来的时候就有报摘了。可历史虽然悠久,但效果却不理想。我在49楼时,发现宁总桌面上每天放着华创、五丰行和研究部送来的报摘,但看得最多的是却是华创的,研究部的难得碰一次。因为它的选题依据用的是二十多年前的一份“选题指引”,那还是按贸易为主的思路拟订的,早已是老黄历了。选题的来源也很窄,集团的业务与内地息息相关,却不刊用内地报刊,已进入了网络时代,但上网信息却不摘。每日送来的Copy只不过是将集团领导订的几份港报捡要紧的内容重复一遍。看着辛苦做出的Copy这么没用,作为研究部出来的我既着急又惭愧。

去年底,研究和信息工作围绕集团的四大主业转型。信息工作改革的第一炮,就是出了份半周刊——《优选信息》,按分销、房地产、科技和策略性投资四个栏目摘编信息。出刊后由于针对性强了,认可的人多了起来。春节过后,《每日报摘》的内容也开始变化。细心的人会发现,在保留重要宏观经济新闻的同时,与集团四大业务有关的信息及深度分析文摘开始多了起来,来源方面增加了许多内地报刊、网站的内容。但限于形式,《每日报摘》分类还不是很清晰,《优选信息》也存在着报道广度不够,时效性差的问题。这样,在3月中旬的时候,这两份刊物合并,这就形成了今天的《每日优选信息》,里面的栏目在原《优选信息》基础上新增了《快讯》、《金融与资本市场》和《管理》3个栏目。为了使选摘的信息更有针对性,我们彻底放弃了用了几十年的选题指引,根据集团当前业务性质和经营管理需要,做了份新版指引,力求使报摘达到“把握经济形势,了解行业动态,启发工作思路”的效果。

选题思路明确了,但操作起来却不容易。由于要做成Word文件格式,还要加目录,工序多,加上有5、6个同事一起做,出错的环节也多。刚做的时候,总是丢三落四,错误不断,还不能保证准点。开始以为是责任心的问题,我抱怨别人干活太糙。但后来发现大家尽管很小心,但还是出错。出错后互相埋怨,最后甚至分不清责任到底是谁了。怎么办?经过分析,原来出错都是出在因分工模糊,带有灰色地带的地方。后来我们把容易出错的环节一一列出,明确每个岗位的责任,仔细推算了各环节的时间进度,制定了一份《信息部报摘工作TQM》。出了错怎么罚呢,我提议谁出错干脆谁就负责大家第二天的早餐吧,全体同意。严细后,失误果然少多了,时间也基本可以保证了。

由于做报摘,职业的习惯使我们对集团的业务变得特别敏感,不断地“刺探”集团的情报。听说集团有意涉足制药领域,我们马上关注医药产业的新闻;听说以后不投资回报率低于10%的行业,我们赶紧留意高回报率的行业;人事部的一句怎么才能留住有用的人,我们立即搜集了好几篇这方面理论探讨和国内外经验文章;《创业论语》上一篇沟通难的议论,企业内部沟通又成了我们留意的重点;为了更好地改进工作,我们做了问卷调查,广泛征询意见。为了更好地把掌握的信息发布出去,我们开发了研究部的网站——研究在线。

几经周折,多番努力,《每日优选信息》总算步入正轨。不久前听说这份报摘居然把华创的“戗了”,他们报摘已经不往宁总那儿送了。同事们说,咱这报摘做得好辛苦,别人说,你们干得真累。但眼看这份报摘越来越有用,同事们又说,虽然辛苦受累但好值得。


©CRC Mag@zine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