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悟性与惯性


□王 印

工作和生活中的道理和思维方法有很多,记得曾有人问清代才子纪晓岚,为什么不写书,他答曰:所有的生活哲理古人都总结了


看书已经很多了,家里的书柜满满的,有时也不敢相信曾看了那么多书,搭上了那么多时间,还不包括每次搬家扔掉的书;听的课也很多了,当了十几年学生,听了多少堂课,计算起来一定是很惊人的数字,还有开了那么多会,也数不清了。开会其实更多的是听会,最近几年在会上说话才多了一些。从去年开始,在集团开会主要也是听;还有聊天。虽然不是那种很喜欢聊天的人,但日积月累也很多了。看书、听课、开会、聊天本来都是形成生活和工作理念的途径,但回想起来,真正形成自己独立看法并能成为一种观念和思想的,还是从工作和生活中亲身体验悟出来的道理。看过的,听过的,聊过的,除了那些有强烈刺激的,过去了也就过去了。我希望八月份在深圳的培训也属于有强烈刺激的那种,不能过去了也就过去了。

五天的培训内容很丰富,也很实用。希望都能记得住,用得上。说到对培训的感受,其实都发生在最后一天。当陈老师在总结五天的培训内容的时候,我在笔记本上写了一句话:她在自始至终地使用方法。写完这句话,思想就开了“小差”,回顾陈老师在培训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方法,包括五月份的那次,她对方法的应用很连续和坚持,以至于成了思维的一部分。比如引导小组讨论的四步法,陈老师五月份应用,八月份也应用,大会讲课应用,小组讨论也应用。四步法其实不深奥,难得的是坚持应用进而成为思维逻辑。方法的东西其实过去也学了不少,但不能坚持应用,根源在于习惯的力量和“本性难移”,以至事情发生了以后才想到如果用另一种思维可能情况会更好。工作和生活中的道理和思维方法有很多,记得曾有人问清代才子纪晓岚,为什么不写书,他答曰:所有的生活哲理古人都总结了。因此除了一本《阅微草堂笔记》之外,真的一本书也没写。我想,他也是认为拿现成的东西应用就可以了。香港早期的地产商,大多没受过正规的教育。但他们认定了一个朴素的道理, 就是在香港做地产能赚钱,长年坚持,也就成了富豪。我不知道这次培训,能不能改变久已形成的习惯,但我应该不是那种顽固的人。陈董事长说:他会一开始强迫自己使用这次培训的方法,以后就成了自觉应用。我比他年轻,相信也能做得到。
  

 

 


©CRC Mag@zine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