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南通有个华润


□轻纺集团 魏景芬

“紫琅山顶看大江东去,濠河水上听渔舟晚唱”


过去在北方工作,是喝黄河水长大的,很少有机会观赏长江的风姿,对最早的沿海开放城市南通知之也是凤毛麟角。记得十几年前坐船到上海,晚上途经南通过江,当时只有匆匆的模糊印象。今年初集团在南通重组改造了企业,组建了通州华润,领导派我来通工作,从此与南通人有了不解之缘。这是原来没有想到的,却有了这段解读长江风情和江城文化的机会,虽是一知半解,但感觉受益匪浅。

从南通到上海,最近的还是水路,但这段江面宽阔达7公里,坐轮渡要跑9公里多。最近一次过江,碰巧有位员工家属朱先生在9号船值大副,我有幸登上了汽渡最高层,便有了“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的感觉。临风而立,长江却也似大海一样一眼望不到边,风不大,微波淼淼,江帆点点,倒显得平静与温柔,令人陶醉。历代赞美长江的诗词歌赋浩翰不绝,我倒记起的不多,只是有些感慨:望似静美的长江蕴含着多大的能量啊!昼夜不停息地奔入大海,而滚滚东流的江水又湮灭了多少动人的故事和风流人物。

南通这个长江与黄海、东海交汇的神奇地方,人杰地灵,史称为长江北岸熣灿的明珠。“紫琅山顶看大江东去,濠河水上听渔舟晚唱”,这情景会让你留连忘返。南通人张謇实业救国的气慨,发展民族事业的精神和当年其纺织王国的辉煌气势,着实让我激动了一番。为此,我专门买了张謇史料研读,又到市纺织博物馆参观,对纺织的发展历程和历史阶段也有了更深的理解。面对张謇馆墙上悬挂的四幅表现其创业艰辛的“厂儆图”画,我在思忖,我们在改制中遇到点阻力、付出点心血又算得了什么,今后我们的企业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困难!展览馆里还有一幅珍贵的资料,就是大生厂工人进厂时必须签订的入厂“志愿书”和“保证书”,规定了应遵章守纪和对企业负责的条款,这是在近100年前的南通。看了这些,我们员工的观念不转变将愧对明智的先祖而厚颜,而我们干好华润事业也应该被张状元的气度和气魄所鼓舞和感动。

南通纺织的闻名得益于张謇,而现代化程度和涉及的范围已远远超过张謇。我们的企业座落在东郊观音山镇。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没有深究和考察,听有人说南通有二怪,“狼山无狼、观音山无山”,不知道来历是否和纺织有关,只知道这个地方纺织文化底蕴深厚,家家对纺织都有见解。有的全家几代人搞纺织,有不少绝活,如扎染、靛兰花色布等,好多人靠纺织印染发了财。因此这里的纺织发达就不奇怪了,也难怪全国好多纺织厂、纺机厂、印染厂在此设办事处。观音山镇纺织企业林立,全镇300多家企业,1000多户私营企业几乎全是纺织或与纺织有关。在这样的环境里,有时到大街上转一圈,对当前的纺织行情就会了解许多。目前许多企业和户主都在互联网上有主页,每月仅色织布就超过2000多万米,一个镇已与世界连在了一起。南通人在北方人眼里是南方人,在南方人眼里又是北方人。南通的同事不乏北方人粗犷和刚毅,也有象北方人一样豪爽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又有南方人的灵巧和精明,有些北方企业不能做的品种在这里反而容易做。在这里有了我们的华润印染企业,我们的企业就在这样的环境里熏陶,技术和管理日臻成熟,我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吸吮,喝着长江水,自觉得也变得聪明起来了,长了不少的见识。虽然我们的企业仍存在着不少的困难,虽然我们的员工仍缺少些创新,但这些都会在改革的大潮中逐步解决。

由于自我感觉有了些许南通人的精明,由于苏通大桥的兴建,南通将完全融入上海高速发展经济圈。我将向集团决策层大胆进言,一定要加快发展通州华润的步伐,在集团纺织印染服装产业链分销体系的建立过程中,要重视以南通为主点,辐射江浙市场的纺织圈。有了这种环境,我将为这一段的经历而感动,也为我们共同的华润事业和我们自身价值的实现而自豪。

 


©CRC Mag@zine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