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你一定要读李敖和董桥


□华润励致 李书文

东坡居士说,医俗唯有读书


东坡居士说,医俗唯有读书,还有谁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说的都是要多读书的道理。而我们一介凡夫俗子,总是会有很多不读书的理由,这实在是不可原谅的错误。我读书也少,面目也憎,却常常在微薄的工资里慷慨地拿出一部分买一些书,月月如是,为此总要啃上十天八天的方便面,月月如是,并乐此不疲。上个月买了台湾李敖的全集,花去了200多元,又买了一些经济学方面的著作,总共有400余元。前几天有朋友寄来陈子善的《你一定要读董桥》的书,于是就满天的找董桥,买来《董桥散文选》、《董桥小品文》、《这一代的事》、《乡愁的理念》又花去了100多元。读了李敖再回过头来读董桥,两者对比反差太大了。同是炎黄子孙,都是中西贯通的鸿学大儒,不同的是仅仅一个在台湾,一个在香港。

李敖说:“白话文在李敖手里,已经出神入化。在中国传说中,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必有不出世的人出世。因此我说:‘五十年来和五百年来,中国人写论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我深信,我这辈子,其他的功德都不算,光凭文章,就足以使我不朽。把白话文写得气象万千,光芒万丈,只有我李敖一人。”董桥却说:“我做人太小心,文章不敢做”,“从来不会写大文章。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希望读文章的人,只觉得在读一封远地来的家常信,那就好了。”“可惜的是,自己不是写东西的料子,从来就不敢多写,更不敢乱写”,“事实上,就是写点杂感随笔之类的小文章,也需要点大学问。有的人惜墨如金,主要恐怕是识破个中甘苦,不想随随便便就露出破绽来。这真是‘其情也悯’。”

于是,写起文章来李敖天马行空,旁若无人;玩世不恭,放荡不羁; 雷鸣电闪,轰轰烈烈;嘻笑怒骂,痛快淋漓。人们读他的文章容易满足,尽兴之余又产生杞人之忧和尴尬之隐。他自比为“文化空中飞人”,实在是恰如其分,玩命的人不急,看的人急。他大骂国民党,调侃亲生母,叫人提心吊胆又哭笑不得。

董桥呢,他把自己精心装扮成具有中国传统的魏晋风度和英伦现代的绅士风度的儒雅之士,浑身透出中西合璧的清淡和书卷之气。因此,读董桥要有一种心境,一种耐心,一种境界。董桥文字越到后期越发平淡古朴,可以说到了一种雅而不矫,美而不腻,畅而不滑,野而不俗,奇而不怪的境界。读者要进入这种境界,除了要有一定文字基础,还要有一种近乎参禅的潜心。喜欢热闹的人读不了董桥,心情浮躁又急功近利的人读不了董桥。而李敖的文章随时可读,特别是人在烦恼憋闷时,特别是想发牢骚无处宣泄时,读李敖文章可以帮你一吐为快。

总之,李敖的豪放,董桥的婉约;李敖的“英雄气短”,董桥的“儿女情长”,各有千秋,很难褒贬扬抑,也不必褒贬扬抑。你一定去读就是了。

 


©CRC Mag@zine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