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安然公司破产的启示


□集团财务部 楼 远

安然事件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就是资本市场追逐利润的盲动仍然存在


今年12月2日,美国上演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破产申请案,在财富杂志2000年世界500强排名中位于第16位的安然公司,根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的规定,向纽约破产法院申请了破产保护。在这之前,它的资产规模为498亿美元,但同时负担着312亿美元的沉重债务。此事一经传出,立即轰动了全球。这家总部位于休斯顿的能源公司,在1985年成立时只是一家天然气分销商,短短十几年之后,它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天然气采购商及销售商,同时经营着电力、煤、纸和化学药品。它的突然崩溃,给投资者和债权人造成了巨大损失,对美国乃至全世界的经济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由此引发的启示及教训值得人们深思。

安然原本是一家能源开发和供应公司,由于管理层过分追求业务多元化,热衷新经济,直至涉足衍生工具,买卖天然气、电力期货和其他合约,其战略性的失误引致了最终的灭顶之灾。过度的融资和授权交易使得公司账内账外负债急剧增加,虽然根据市值调整而产生的帐面利润在持续稳定的增长,但实质性业务所带来的现金流量却与盈利的提高极不匹配。“911”事件后,公司由于看错市场方向,大赌电力价格上升,但实际上能源价格不升反跌,再加上被披露出利用关联公司隐藏了近6亿美元的亏损,最终引发信用评级的下调,合作者失去信心,撤回合同,债权人要求其偿还债务,股价应声大跌,市值由曾经高达630亿美元下跌至如今的不到6亿美元。

安然公司的最终衰落是其自身过度扩张,采用激进的财务政策,商业风险失控的结果。但是在这一切突然发生之前,从表面上看,这是一家模范公司,在过去的几年里一直保持着盈利的持续增长,股价高企,为众多著名的银行及投资基金所青睐,被誉为新经济时代砖头加鼠标模式的典范。究竟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难道所有的人都被它的表象所蒙骗了吗?这其中固然有相关机构因收取安然公司高额的股票交易佣金收入及咨询费以致很难保持中立的因素,但传统的滞后的财务报告模式掩盖了其存在的问题才是根本的原因。目前美国国内通行的会计制度太过程序化,反应太慢,它告诉人们的永远只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而投资者关注的重点也仍然集中在一贯沿用下来的每股盈利数字上。这种报告模式产生于工业时代,当时的资产都是有形且可以量化的,报表可以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不会产生偏差。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商业模式、金融工具,在创造更多价值的同时,也增加了与之相关联的风险,而现行的会计报告制度却无法对此进行衡量及控制。安然公司正是利用了这个漏洞,运用最正宗的会计标准,做出了一份极其复杂,却使众多投资者难于理解其业务真相的报表。管理层知道大众所关心的只是每股收益、股票价格等问题,因此,他们利用调整长期交易的市场价值来保持公司盈利的表面增长,而与之相应的不受监控的资产负债表外负债及亏损则被巧妙地掩盖了起来,直到有一天,其中间的某一环节没有衔接上,整座大厦就这样在倾刻之间倒塌了。

如同网络泡沫的破灭一样,安然事件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就是资本市场追逐利润的盲动仍然存在,作为经营者应保持清醒的认识,不能再单单依靠传统的财务指标来衡量企业绩效,而是要通过扩展的核心业绩指标来真正理解企业商务模式、业务风险、财务结构和经营业绩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近年来流行的综合记分卡评价体系就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这种需要,这套包含了财务、客户、内部经营程序及学习成长能力四个方面衡量指标的评价体系值得企业学习及引鉴。

 


©CRC Mag@zine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