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首页 | 华润集团 | 昔日杂志 |
木棉花园 --------- 王增利【本刊】  

 

“如果有人说木棉花好,一定不是因为它豪华,不是因为钱,而是因为它的新意,它的生活、生意态度的表现……”
“小东西做好不容易,用‘土’材料把‘洋’东西做出来也不容易,我相信住在木棉花酒店的人,会体会到它的心思,它的不同,体会出比住一般酒店更多的东西来。”
——宁高宁(摘自《华润》杂志2002年1-2月 总第54期)

引 言

“姚黄魏紫向谁赊,郁李樱桃也没些,却是南中春色别,满城都是木棉花。”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在《三月一十雨寒》诗中生动描绘的南国木棉闹春的绚丽景色。

木棉古称史侯花,俗称红棉。又因这种树枝干高耸,常常高出附近其他各树之上,所以又有英雄树之称。木棉是先花后叶的,开花时枝上往往还留着隔年的旧叶。花朵的模样很像江浙的辛夷木笔,但是并非紫色而是深红的,六瓣向上,花蕊黄色,在那矫健如龙的枝干上,缀着一朵朵的大红花,样子非常古艳可爱。故《广东新语》有云:“光气熊熊,映颜面如赭”。

我欣赏木棉花,它不象艳丽的玫瑰,虽然风姿万千却经不得风雨,美丽而脆弱不堪;它也不同于青松那么清高,隐身于深山老林而不屑世俗;它甘于都市的迷尘间,无欲无求,却静静的为这个灰色的天空增添一份亮丽色彩,让沉淀的心灵带来几许惊喜。

也许一年四季中我们常常对它视而不见,因为我们生活步伐匆匆,没有几个人有时间和心情来留意到它的存在。虽然只是在春天才能流露出它的本色,但它是春的使者,它用自己的颜色来告诉还蜷缩在冬天的心灵——春天来了。

今天,华润木棉花已在深圳盛开。

明天,木棉花系列将在全国开花。

木棉花的魅力在那里?在木棉树叶郁郁葱葱的初夏之夜,本刊编辑王增利与艺术学者徐道彬先生一起拜访了深圳木棉花酒店的总经理喻霖康先生,听他侃侃木棉花品牌以及那木棉花园里的创业故事。

热带雨“淋”

细节,是酒店品质、个性和精致生活精彩演绎的必然元素。
[王增利(以下简称“王”)]:今天很有幸采访到喻总。木棉花酒店开业已经一年多了,在深圳酒店行业中,木棉花以品位、生活、个性化的商务酒店享有相当的口碑。徐先生也应该听过吧。
[徐道彬(以下简称“徐”)]:木棉花酒店有许多和我个性相近的东西,我喜欢化腐朽为神奇的事物。改造前的那个楼我还有记忆,普通而没有内涵。改建成现在的木棉花酒店首先在视觉上和我有期遇的效果,壁画、器物等配套设施,整体的风格也鲜亮。这种整体继而传达给我的是全新的空间观念,直觉告诉我,这里非常有体验价值。
[喻霖康(以下简称“喻”)]:我觉得木棉花还不至于化腐朽为神奇,但当时我们建设的时候,这里的条件确实非常有限,这栋建筑根本不是为酒店而设计的,是一栋拆迁楼改建的。
[徐]:我说的化腐朽为神奇是指空间概念彻底翻新。原来这个楼宇的空间概念还是经济实用型的,已经过时了,就像今天到农村,还看到有穿中山装的一样,这说明了物质和精神创造上的停滞。我说现在木棉花酒店的“神奇”,在于它重新找回了生命力。
[王]:住过木棉花,再到传统的酒店去就会觉得很难受,好象那样的酒店不是为我们设计的。这种概念首先是时尚化、生活品位等,其次才是消费观念。
[喻]:我们当时设想的未来客户群定位是对风格、品位有清醒的认识,不媚俗、年轻,又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不一定要每个人都喜欢我们的酒店。
[王]:这就已经是一种品牌的思维。
[喻]:其实,当时做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想那么多,但做这个酒店的时候,酒店行业竞争非常激烈。有一个数字,深圳当时有宾馆酒店350家,星级酒店140家,各类招待所500家,每天大概可以接待10万人。那时的压力很大,同时集团在酒店行业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很少。这种压力逼出了一个逆向的思维,那就是我们一定要做出一个独特的产品来,因为它的独特而创造出新的市场空间。
[徐]:思路就是出路。喻总能否回忆一下,当时的思维是怎么突破的。
[喻]:有一本书对我们影响很大,一本英国人编的《酒店空间》,我给你们读几段:
“气氛成为人们真正赚钱和花钱的因素,一个酒店的氛围是它主要的引人之处,在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这也界定着它的品质。成功的关键在于个性化与多样化。”
“在全球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设计作为一种区别并界定酒店的方式变得越来越重要。独特、高质量的建筑师的设计成为增加商业价值的一种方式。”
这本书我读了很多遍,给我的启发主要是两方面:一个是酒店生活态度、观念的问题;第二是设计、品位上的超越,它应该超越常见的商业化构思。
[王]:通过概念的确定和风格设计,主要还是追求一种个性化。
[喻]:酒店很难做到有特点,讲个故事,一个人从最北的哈尔滨,到最南的海南岛,住了很多酒店,有人问他都住过哪些酒店,他说:就住过一种酒店——标准间。因为酒店这种东西算起来就是一张床,一个桌,一个卫生间,很难做出花样。
[徐]:木棉花酒店的概念设计已经超越了仅仅是居住的功能要求,到达了对酒店空间环境精神认同的层面。如果这个人住过木棉花酒店,他就会非常清楚地记得自己住的是木棉花了,这个酒店给了他新的感受和认知,他会有一种对别人评说的欲望。
[王]:假如从品牌的角度来看,它必然有很多可复制的因素。比如连锁经营。我听说你们当时请的是外籍的设计师,能谈谈你们是怎样合作的吗?
[喻]:做品牌首先是核心观念的问题。我们到底想做一个什么东西,如果要复制的话一定要让人家认同我们的价值观。第二是找到可以实现的人——设计师。我们请的是澳大利亚的设计公司负责全面设计,他们很有创新精神,也很重视细节。当时也曾想请最有名的HBA,是专门的酒店设计公司。谈来谈去,他们也陷入了模式化,他们很专业,对酒店设计非常在行,但很固执。后来我们找到现在这家公司,他们虽然不是专门做酒店设计的,但是设计风格非常符合我们当时的想象。谈了几次,大家都有了感觉。
[王]:我记得宁总曾在酒店开业时试住过,并写了篇《木棉花》,文中说,这里的淋浴给他一种热带雨林的感觉,就象下雨一样。
[喻]:我们的部分客房没有设置浴缸,淋浴器很独特,水是从头上垂直地淋下来的,水量也很大,就有了下雨的感觉。我觉得这是一个小到连我们都没有感觉到的细节,只是我们用心做了,细心的客人不经意地发现了我们的心思。当然,这些小心思也让我们有了回报,酒店在2001年1月开业,第一天就来了客人,到了3,4月份,入住率就已经很高了,之后一直保持在90%左右的入住率,连今年4,5月份非典期间都有70%的入住率。确实,市场给予了很好的反响。

天井

天井主要是一种空间的构成,开阔、通透是它的特点。
[王]:木棉花虽然是外国人设计的,但可以感觉到很多中国特色。二楼江山粤菜餐厅,黑褐色原木与多宝格的清瓷花瓶相得益彰;客房走廊通透空间与黑白石子水池相互映衬,很有禅意。
[喻]:我们这次与设计师的配合不是扔给他以后由他出方案的方式。我们带着他们在深圳大街小巷去转,深圳的酒店基本都看过了,也去了很多其它地方。我们也把自己的想法与他们进行了沟通,中间有很多互动和交流。
[徐]:在设计时,木棉花酒店坚持了哪几项原则?
[喻]:一是成本的原则,酒店的前期成本很重要,因为酒店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前期投资会给酒店的经营带来很大的压力。设计师天马行空,成本方面就很有问题。二是创新的原则。只有创新才能做出品位的、个性化的酒店。在合作中,我们感受到设计师的想象力和对酒店业的信心。比我们还足,他们不仅仅是做装修的设计,甚至会提出很多细节性的东西,包括什么风格的壁画、卫浴的品位,甚至一些特色客用品。其实顾客对酒店的感受在于很多很多的细节,平淡之中体现品位。我们开业之后有很多人想抄袭这个酒店,但是回去之后怎么抄也不对。
[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中国社会加速发展到今天,社会阶层出现强烈的变化,影响到消费阶层的变化,就是品位消费阶级的出现。喝人头马、戴粗链子的年代已经过去了,社会越来越多元化,人们越来越宽容,行政级别和财富悬殊都不是决定酒店品牌消费的根本动力,文化选择却成了内在的原因。
[喻]:做完这个酒店,对目前社会的包容,或者开放的心态,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有的人对我们提出了质疑,但是大多数人还是认同我们的思想,大家的接受程度已经超越了我们的想象。
[徐]:我想用木棉花与威尼斯酒店比较一下,来更清晰化木棉花的风格。酒店的好多东西是可以抄的,威尼斯酒店的奢华是可以学到,但木棉花有很多文化原创的成分,就很难照搬。因为每个空间的关联性,包括空间的尺度,气氛都透露着个性的气氛。用看得见的东西创造看不见的感受,自然就有点画虎类猫了。到这里可以感觉到一种文化氛围,可以让人静思。
[喻]:我们这里每两层中间的水景就有这种强烈的暗示。一般的酒店一出电梯,就是一个很压抑的空间。木棉花客房楼层走廊做完吊顶后,只有2.2米高。将上下两层打通后,改造成水景,再加一组沙发,这样从电梯出来以后,不会有很压抑的感觉。也有一种空灵、禅味,用的是黑白的石子,有如围棋中所讲心如止水的感觉。墙面用了镜子,把空间进一步加大。
[王]:我感觉像四川的茶馆,中间的夹层营造了一种类似天井的感觉,通透,又很好地利用了空间。人站在上面可以看到下面的风景,石子和水的空间感显得开阔而悠远。
[徐]:酒店一般是封闭式的,有了天井的感受,犹如“坐井观天”,当然不是指视野小,而是指酒店给人的想象力,把存在的有限变为意识的无限,一个只有116间房的小酒店,并没有给人很小的感觉。

舞台

舞台的作用是表演。寻找舞台的感觉是为了释放人们心灵上的表演欲。
[喻]:我们当时还有一种想法,就是寻找一种舞台的感觉。大堂的背景一进来就像幕布一样,灯光是可以变化的。夏天,可以用比较清凉的颜色。冬天,用比较暖的颜色。当时我还有一个创意,用几个电脑灯,在节日的时候用灯光把图案打下来。为了找这种舞台感,所以整个酒店很通透,是开放式的,我们的餐厅都是没有门的。中国人,更多的愿意把自己封闭起来,但我们创造了一种开放、互动的视觉感。
[王]:好像苏州的园林,每个院都有门,但每个门又不会关门,穿门过户后就豁然开朗。中国传统的很多东西都是很精彩的,你们通过另一种方式实现了。
[徐]:这就是中国人所说的移步换境。视觉的享受需要非常好的线索。整个酒店就是一个舞台,人性的舞台。从外面一进到酒店,就觉得完全是两个世界,两种人生,这种空间魅力是很内在的。
[王]:舞台效果做到了让客人感觉到与家不一样感觉,别的酒店通过豪华等方法做到。有些星级酒店也有舞台感,但更像一种上流社会鸡尾酒会那种假惺惺的感觉,场面上的东西太多。
[喻]:就是要营造一种客人可以“表演”的空间,这种“表演”又是含蓄、自在的。就像一个经过这里的姑娘,穿得很好,昂首挺胸地,她可以感觉到别人在看她。实际上,大堂的空间构成已有了一种舞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