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层能否对自身角色有一个正确的判断、认知和定位,对中层自身职业发展和企业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解说门事件”与中层角色认识
 
刘建强【华润石化】
2006年德国世界杯早已偃旗息鼓,那一场场赏心悦目的激战或许也被人渐渐淡忘,但央视评论员黄健翔的“解说门”事件仍为人津津乐道,舆论对此褒贬不一,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如果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这个事件,我觉得这是一次典型的角色认知错位。试想,如果黄健翔是以个人名义也就是说仅仅代表他自己去做这场解说,可以说就是一次个性张扬的表演,没有什么对与错。但事实上他是以央视特派评论员或者特派记者的身份去做这场解说,当时他说出那些过激的话,显然是不符合大众以及央视的要求和期望的。最后他的这场解说也被央视定为一次“播音事故”。

中层经理是企业中一类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在组织中扮演着多重的角色,也担负着承上启下的重任,中层能否对自身角色有一个正确的判断、认知和定位,对中层自身职业发展和企业都非常重要。作为其中一员,我认为担当的角色主要有三个:下属、同事和上司。

作为下属:中层经理是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下属,作为下属的中层,角色应该十分明确,那就是——“经营者的替身”或者说是“企业的代言人”。因为中层的一言一行在下属员工眼里就代表着公司,他们所说的,员工就认为这是公司的要求,他们所做的,员工就认为这是公司倡导的。因此,中层在公司的行为,都应该是公司行为、组织行为和职务行为,而不应该是个人行为。作为下属,中层应该理解公司的目标、文化、理念和期望,时刻保持与公司要求的一致性。这样才会让员工思想与公司的要求一致起来。中层应当代表公司维护员工的利益,而不是代表员工维护员工的利益。当下属抱怨公司时,中层应采用中性的立场鼓励大家将自己的意见讲出来,这时他的角色应当是代表公司听取大家的意见,与员工积极的沟通,而不是做同情者。当中层经理同下属沟通时,实际上没有“个人意见”,只有“职务意见”。其实所谓经理人的职业化,不过也就是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从大局出发、从组织的需要来考虑决断问题。自由主义的行为在任何时候对个人、对组织、对团队、对公司都没有任何的益处,只有危害。

作为同事:在中层经理与其他部门的经理之间,是同事关系。公司内中层之间应该是“互为客户”的关系,应逐步实现由原来的“以职责为中心”向以“内部客户的需求为中心”的转移。让你的同事部门感受到你出色的工作和良好的服务。作为从事人力资源的主管,我在这方面有着切身的体会,当你把自己定位在伙伴和助手来帮助其他部门完成人员招聘、调整、培训和考核时,往往部门的主动性非常高,效果也相当好。而把自己定位在管理部门去指手画脚甚至越俎代庖的时候,结果常常事与愿违。

作为上司:培训老师经常讲作为主管应该当好五个角色:管理者、领导者、教练、变革者、绩效伙伴。我个人的理解:管理者就是要做好控制,不让员工偏离轨道,让员工把事情做正确;领导者就是给员工定目标和方向,激励、指导员工做正确的事;教练就是把自己掌握的东西逐渐传授给员工,通过辅导和训练帮助员工成功;变革者就是要即使传递市场、公司和员工变化的信息,根据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要勇于改变,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使自己适应变化;绩效伙伴是说中层与员工的目标应该是一致的。中层的工作通过员工完成,中层的绩效则通过员工的绩效来体现。帮助员工,与员工一起提高绩效,这是对员工负责,同时也是对我们自身负责。

中层经理如果能正确的认知自己在公司中的角色,就会赢得下属的尊重,顺利实现部门目标;就会获得同事的支持,实现部门间的协调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就会得到公司的信赖,取得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更大突破,实现个人与公司的双赢。
[作者系山东博兴华润油脂化学有限公司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