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之内,言及“八景”,必有“燕京八景”之说。故于开篇澄明,此“八景”非彼“八景”,乃“凤凰八景

八景三味
 
李淼【华润置地】
“这并不是一个典型的住宅园林,你通常只能在那些建筑艺术作品的绿化区域看到类似的手法。”——BILL BENSLEY

闲逛在凤凰城的园林中,仔细琢磨琢磨比尔的告诫,任谁都只有颌首的份儿。一旦沾了艺术的边,就别指望在这样的一个园林中,任自己的性子横冲直撞,否则的话,难免会因为期望的落空扫了兴。

就说阡陌路吧,常常听到关于硌脚的抱怨,因为大部分路是鹅卵石铺就的,如果不能享受“足底按摩”的乐趣,便只能忍受皮肉之“苦”了。另外,据《说文新附》里称:“路东西为陌,南北为阡。”顾名思义,路面的纵横交错在所难免,但实际的情况是,这纵横交错是立体的概念,并不单纯在一个平面上。沐心池、绿坡地、枫澜桥,这些高高低低的元素让路有了上上下下的运动,左左右右的转折。如果你指望一马平川式的“条条大路通罗马”,就只能失望于高低起伏,缠绵悱恻的条条阡陌小路了。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不被令人摇摇欲坠的高跟鞋束缚,如果不是非要火急火燎的实践两点间直线最短的公理,我更愿意在平底鞋的呵护下信步在高低不平的小路上,重拾童趣。一条有很多花纹的路,是不是会令许多孩子惊喜。那些光洁的鹅卵石是不是从查理工厂溜出来的巧克力豆?巧克力豆海洋中浮出的是不是美味的奶酪岛?那片绿山坡的背面是不是冬日的冰糖湖面?即使做回了成人,仍然为这种多端的变化莞尔。

这会心的笑不仅发乎于朝花夕拾的欣喜,还有一种心灵的默契。这默契因了周到的缘故生长于路的各个角落——高高低低起伏的台阶旁,必有水泥坡道相伴;弯弯折折的石子路旁也必然会有其形各异的平地。这份细致到周密的思虑,令人感动。

阡陌路如是,枫澜桥亦如是。桥下无水本为常事,曲折的木制桥身也不稀奇,让你驻足停留的是宽大得足以为床的木椅。憩栖在桥上,以最舒展的姿态,呼吸着自由的空气,思想在此刻天马行空。宽大的木椅非观澜桥独享,沐心池旁的白石围合着更宽大的木床。 “床,安身之坐也”,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说法,将其称之为床应不为过,因为“安身”的方式既有坐也有卧。这额外的卧的自由,让人感激。

沐心池,是一个室外泳池。在其诞生之初,有人为其与会所泳池共同演绎的壮举而骄傲,的确,“室内外双泳池”在京城实属罕见;也有人心存疑虑,这里的气候容不得沐心池四季常开,只有夏秋才得以绽放,昙花一现的绚烂在实用主义的质问下,变得有些苍白。春季初见沐心池,干涸的水池委实有些单调,内壁嵌着的蓝色马赛克在努力地激发着人们的想象,远远望去,倒真有碧波荡漾的幻觉。盛夏再见沐心池,其中已是真实的水波。还未入池,便可体味到水中的清凉和沐身的惬意。转眼入秋,坐在池边,沐心之感油然而生。池水静默,叠水灵动,无论茗茶、品读还是冥思,心都是沉静的。一动一静之间,一湾池水解读了沐心的真谛。这份沉静只有经历了等待、企盼和身入其中的沉淀后才更接近平和的大境界。于是总有那么一些人,愿意等待那昙花一现的绚烂,并执著地认为这种等待是值得的,等待之后的收获是丰硕的。

园子深处,那些莞尔、默契与静候,则将这园韵娓娓道来:

以体之勤易心之盈,八景初赏之味也;

以己之虑赢众之适,八景细品之味也;

以殷殷之待入平和之境,八景久茗之味也。
[作者系华润置地(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