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
 
中国式“长尾理论”
前几天路过书店,匆匆一瞥,玻璃橱窗贴着许多大字报,都是“2006年度XX图书”,《长尾理论》等赫然在目,被冠之曰——年度商业图书。翻开各种杂志,无论商业非商业,也都少不了这本书的影子。

“何谓畅销书?就是把你已经知道的事情说一遍,然后换个方法再说一次,最后还要多说一回。”这是读书人梁文道先生喜欢的一句话。他自述曾用这条原则检验过不少非常畅销的书,尤其是那些号称准确预测了世界未来走向的名著,结果屡试不爽。在我前段时间面对《世界是平的》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他简直说得太对了。其实我一直对于商业书籍特别是营销类书籍的抵触比较大,因为有出版社的朋友是做这方面的书,多少知道一些其中的道道。况且当年读书的时候,自己和同学为了生计,也曾操剪刀,执浆糊,一个星期之内“创作”百万言此类图书是家常便饭,几年下来,著作等身者所在皆是。所以在书店里经过这些书面前的时候都有一种复杂的感情。

回过头来说这本书,在《长尾理论》中,作者基于对现实世界的精心观察和思考之后提出,只要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就可以和那些数量不多的热卖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我相信很多人读完之后,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个理论我早就发现过,只不过没有写成书而已。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只需要想想“只有打光棍的男人,没有嫁不出去的女子”这句中国俗话,虽然每一个男人内心深处都希望娶一位美女,可是事实上再丑的女子都被男人娶走,还剩下一大批连丑女也娶不到的人只好打光棍。这分明便是更简明的中国版“长尾理论”。这本书的英明之处可能就在于他讲出我们很多人感觉自己知道却又说不明白的道理。

这个理论的价值在于揭示了互联网是一个减少交易成本的工具,商品就在这个世界的某个地方存在着,以前要把供给与需求匹配起来需要很大的成本,供给方要为自己的产品寻找买家,需求方要到处寻找自己想要的产品。如今,internet使这个交易成本减少到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于是以前不能成交的生意可以成交了,以前不赚钱的买卖可以赚钱了,以前冰山露出的只是一角,现在冰山可以全部露出来了。

客观一点地说,《长尾理论》和《蓝海战略》一样,都是理论家对事后战场结果的诠释,而不是什么指导理论。无非是为了总结google等网络时代的成功商业模式所作的一种牵强的解释。网络/计算机本身的计算/检索/存储功能就决定了网络应用必然比实际的超市货架要海量。但是商家必争的一定是80%的热门商品,这一点人类的消费习惯绝对不可能都去走冷门的。纵观搜索引擎市场,最终获得90%份额的也是那几家大商家(google/baidu/yahoo/msft), 去做小垂直搜索,必然要过苦日子,从网络的特性上来看,被大商家覆盖的可能性是98%。

显然,所谓“长尾理论”作为一个理论,破绽甚多。但是《长尾理论》的出现以及成为迅速大热门这件事情却让我思考一个问题,这个世界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些理论以及更多的理论。清朝乾隆年间的大才子纪晓岚,此人一生只编书,他自己著作的也只有晚年的心血结晶,《阅微草堂笔记》一册而已,他自己解释说:“世间的道理与事情,都在古人的书中说尽了,现在如再著述,仍超不过古人的范围,又何必再多著述”。能达到纪晓岚这种包罗精微,而不泛泛著述者,恐怕自古寥寥无几。显然,我们正置身于一个喧嚣而骚动的年代,面对这个“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世界,或许,世界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有解释世界的方式的不同。
[本刊 宋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