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
 
“博弈”企业公民
企业公民——翻看上期《华润》杂志后,脑中一直思索着这四个字的博弈含义。

1950年Albert. W.Tucker所定义的“囚徒困境”描述了个体理性与群体理性的冲突:每个人在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时,使群体利益受损。而企业公民作为现今渗透在企业文化乃至管理中的理念,潜在力促着企业的发展与完善。如何利用社会效应使群体资源有效带动个体利益的最大化,恐怕是大多数深蕴企业之道的公司的共识。

企业公民可以看作企业的公民化,突显了企业对社会文化、环境、甚至是道德体系、政策法规的尊重、关注,并以回馈社会的方式来赢得社会好感及相应利益回报。但是,在我们把所有的目光集中于尽全力影响社会、感染甚至感动社会的同时,也不应该忽略企业对公民本身更宽泛、包容的含义。

企业公民本身就定义了企业与社会的密切连带关系,而对于企业公民中真正的“人”的个体,它可能更多的意味着保障、信任与相互的承诺。只有当雇员真正意识到他们作为企业公民共同行使着并自愿承受着权利与义务、责任,才能真正使企业公民的效率发挥最大。

博弈论在经济学中不断研究着 “双赢”结果,但最终却总是在信息不充分、理解不够的情况下无意义地进行着重复的正负博弈。而企业公民却很好地整合了这些:真正有效的合作、信任、理解才是企业存在于社会中的发展方向。企业的财富得之于社会,理应回报社会,为社会、国家带来改变。
——连依夏

上期杂志,我们和读者一道回顾、检讨了华润在企业公民上的理念和实践。连依夏同事的来信为我们思考企业公民提供了又一种视角。

华润理解的“企业公民”不是简单的公益行善,随着集团的壮大和发展,华润要进一步回报社会,全面履行社会公民责任。为此,集团将制订配套的规则和措施,认真研究与华润的使命相符合的,适于华润做的项目,并研究如何让这些项目真正地有助于社会解决问题。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华润都矢志成为“受投资者信任、受员工热爱、受社区欢迎、受大众称道”的优秀企业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