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生活满足、感情慰籍的自画像,更是秦地风情直观精神和物质生活的写照

吼秦腔
 
台爱民【华润纺织】
“嘿!这达(陕西方言:这里),误达(那里)都是华润的企业喽!”“华润真增(强悍)又把家乐超市收购喽!”一群休闲的“关中老汉”聚集在咸阳市中心原家乐超市的广场上,正在观看更换“华润万家超市”的招牌。是啊,与我们咸阳华润一墙之隔的东面是陕西华润印染,现在我们的西邻又成了华润万家超市,难怪陕西人“谝闲传”(方言:摆龙门阵聊天)说我们大华润“真增”。这时聚集的人们越来越多,有的老汉把袖珍收音机放在耳旁,还有的则把袖珍收音机的音量放到了最大。熙熙攘攘的面带笑容的人们,原汁原味的秦腔老调,那祥和的场景真让你心里甜得痒痒的。陕西人爱秦腔那可真是情有独钟,源远流长。

说起吼秦腔的确是陕西人有着渊源的一大嗜好。在咸阳渭滨公园里每天一大早随处可见三人一伙五人一簇,一把二胡或板胡,外加一副梆子和牙子,就组成了一个基本的乐队。在这个吼秦腔的群体里有“碎娃”(方言:小孩)、有“女子”(方言:大姑娘)、有“婆姨”(方言:结过婚的女人)还有掖下夹一小板凳的七旬老翁。最令我这个没见过市面的外乡人着实震撼的是,那些耐不住性子的老汉,竟然摇头晃脑、提袍甩袖地咧开没了牙的瘪嘴,青筋爆裂地大吼起来……,吼声撞到周边票友或痴迷高寿者的身上又弹回来,接着爆出一片掌声和喝彩,那面部神态和身体动作真叫人忍俊不止、拍案叫绝。他们将秦腔这门艺术里特有的“净角苦音”的嘶声吼叫、悲壮苍凉与“旦角欢音”的幽怨绵长、柔媚婉转结合的那样完美和谐。背景是苍松翠柏的渭滨公园,这里柳暗花明,古桥亭阁、曲径通幽、湖水碧波,外依古老的渭河,真真是一出完整的秦腔表演。据老汉们说,每天嘶吼上几声,顿感血脉流畅,上下贯通,全身有说不出的舒坦。这是悠久历史传承下来的最平实的市民生活啊。它好似一块璞玉,没有任何雕饰,原汁原味地展现在你面前。想必刘邦当年击筑而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也一定是用这石破天惊的秦腔吼出来的。

秦腔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戏曲,目前还没有确切史料证明它的起源。“看十年的中国在深圳,看百年的中国在上海,看千年的中国在北京,看万年的中国在关中”。在陕西那黄帝陵、秦皇陵、兵马俑、神农祠、五丈原、司马迁、药王庙、张良庙、临潼的鸿门宴、秦巴的古栈道、张骞出使西域、唐僧取经来归、汉中的败将台等等,这些悲壮历史画卷的演绎成就了古老的秦腔艺术。沿着岁月的轨迹,古老的秦腔又传承了悠久的历史。数千年来关中平原以土地肥沃、农业发达著称,号称“八百里秦川”。正是这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中国历代王朝都把关中视为宝地,无怪乎历代史家都曾发出过“得关中者王天下”的感慨。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千百万勤劳、善良的“秦人”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有一句民谣说得好:“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儿女齐吼秦腔。吃一碗粘面喜气洋洋,没调辣子嘟嘟囔囔。”这是秦人生活满足、感情慰籍的自画像,更是秦地风情直观精神和物质生活的写照。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标记。陕西人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关中八百里秦川特有的文化观念、思维体系、物质载体等文化传统,它支配着陕西人的行为模式。现代陕西的经济发展,已经让陕西告别了尘土飞扬的日子,并不是一些人想象中的漫天黄沙,灰头土脸,如今一年中近300天能看到蓝天白云,“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已经成了一种历史,一种回忆。2006年“中国第一帝都”的陕西咸阳被评为“中国十佳宜居城市”。近些年陕西省在好多高科技领域是“全国唯一”;陕西的高等教育也是闻名天下。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陈忠实先生就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关中汉,一部杰作《白鹿塬》震惊中国文学界,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朱军在“艺术人生”栏目中采访时问道:“您现在是大作家了,您认为自己的浪漫生活是什么?”陈忠实先生满口方言的笑答:“额(我)的浪漫,就是坐在自己家里,喝着小酒、听着个秦腔,再喋(吃)一碗粘面,掐活(好、舒服)。”好一个“秦人不出外”,“金窝窝、银窝窝不如家里的土窝窝”家乡观至上的典型代表。为什么会这样呢?笔者认为,金钱和物质只是人们需要的一部分,大部分的需要是感情上的慰籍、安全感、和谐以及归属感。

同一个民族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点,能够把这些人群区分开来的正是文化因素。如果没有文化,就没有人猿之别,也没有哲人与凡人之别。俗话说:江南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您若来陕西旅游,追寻名人遗迹,畅抒怀古之情时,我建议你出发前在陕西“秦之声大叫板”下载几段慷慨激昂、斩钉截铁、高亢粗犷,保持原始豪放风格的秦腔秦韵,然后带上耳机再踏上这片古老的热土,此时的你一定会有一种跨越历史时空的真实感觉。
[作者系咸阳华润纺织有限公司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