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写下的历史,不会因气候的阴晴圆缺而变化

《华润史》散记
 
雪仙【集团董事办】
“华润史”项目历时三年,第一年完成了电视纪录片《突破封锁线》,播放前我们曾在《华润》杂志上刊登“拍摄散记”;后两年完成了《华润史(1938-1983)》,有必要再次“散记”一些事情。

李应吉的名字
李应吉是华润的第二任总经理,1913年出生,1931年入党。1947-1952在香港。

李应吉原名郎汉初,1933年被捕,1936年底国共合作后被营救释放。养伤期间,李克农请他吃饭,李克农说:“你不能再叫郎汉初了,要改个名字。”他们二人就开始起名字。李克农说:“也姓李吧,跟我一个姓。”叫什么名呢?他们很认真地思考着,不经意间看到窗外有一家“应吉药店”,李应吉说:“就叫‘应吉’吧。挺吉利的。”郎汉初改名李应吉,上报党组织备案后,到南京八路军办事处工作,任董必武的秘书。

1947年李应吉到香港后,化名张显惠,他的几个孩子在香港跟着姓张。

1952年10月成立外贸部,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任命李应吉为财会局局长,报纸上公布的名字不是原名郎汉初,也不是现名张显惠,而是曾用名李应吉。看来, 周恩来对这个名字太熟悉,有感情了。

李应吉从香港回到北京。

他和妻子去北京的派出所报户口。警察发现孩子们都姓张。警察看看李应吉,很认真地问他的妻子:“这几个孩子都是你前夫的吗?”

李应吉笑了。

是啊,年轻的警察哪里知道,李应吉已经把家族的姓氏献给革命事业了。

他妻子幽默地说:“他就是我前夫。”

博古的永恒
今年6月是博古百年。他的家乡无锡举办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华润创始人杨琳是博古的弟弟,我们应邀前往。

在观看《博古》纪录片时,观众哭声一片。

博古24岁成为我党临时中央的总负责人,遵义会议时,他只有28岁。

在我们这些做母亲的人的眼里,24岁、28岁的人还是孩子。

博古年轻时是个聪明的孩子,是一个有远大理想的孩子。他要救中国出苦海,他不计较个人得失。抵达延安后,他依然忘我地工作,恢复白区地下党、创办《新华日报》、翻译马列著作、与蒋介石谈判,等等,1946年4月8日飞机失事时,博古年仅39岁,被追认为“四八烈士”。

百年后的无锡,百年后的中国,和谐繁荣。

烈士的血没有白流。伟人写下的历史,不会因气候的阴晴圆缺而变化。

杨琳的谨慎
杨琳在白区工作二十余年,经历了无数风险,可是,他都能化险为夷。

不败的原因在于“谨慎”。

杨琳遵守组织纪律,也要求身边的人遵守纪律。我们在采访华润史的过程中,常听到老前辈们说同样的一句话:“那时候,领导一直教育我们:不该问的不要问;不该知道的不要打听。”所以,我们的采访也基本上是“单线”的,每个人都自己说自己的经历,各自的回忆组合起来才成为完整的故事。

在白区工作,这条纪律可以保证自己安全,也可以保证他人安全。

采访的人多了,我们的判断力也就强了。我们的老前辈太可敬了,他们不夸张,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他们所讲述的故事经得起考证和推敲。

杨琳守口如瓶。1948年9月,华润把蔡廷铠、谭平山、沈钧儒、张伯钧4名民主人士秘密从香港护送回解放区,华润党支书袁超俊和会计刘恕负责把4人用游艇送上博德瓦尔号大船。2004年我们采访刘恕时,请他讲讲杨琳的事情,刘恕说:“杨琳没参与这项工作,后来我试探过他,他好像真的不知道。”

杨琳怎么会不知道,他和钱之光参与了组织指挥。

只是,那时还没到“解密”期,他装作不知。杨琳在1968年去世,无声地带走了无数秘密。

钱之光回忆录中记录了这些解密的历史。

这就是杨琳,遵守组织原则,守口如瓶,这是杨琳的党性,也是他能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信任并委以重任的原因。

他带出的华润公司,忠于党,忠于祖国,在各个历史时期被委以重任,是有历史渊源的。

华润的历史是我们的骄傲。我曾多次给新到华润的大学生们讲述“华润史”,也曾去大学给在校生讲演“我党早期经济史”,每次都引起强烈反响。学生们从华润史中感受到的是激励,看到的是理想和希望。

盛世修史。记录华润史,不仅仅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今天和未来负责。

1983年以前的华润历届领导人,只有张平一人在世,95岁,在北京医院养病。祝老人家长命百岁。
[作者系集团董事办研究部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