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
 
一个另类的特立独行之作
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那么几个与众不同的异端分子,他们的极端、可爱和特立独行,就像一部令人昏昏欲睡的平庸电视剧中突出冒出的一句精彩对白,总能让人为之精神一振。在惊诧之余,会让我们对世界刮目相看。在一向以严肃学术著称的管理学界,明茨伯格被认为是一位异类。他的理论非常与众不同,对于主流或者传统的管理理论具有很强的颠覆性和攻击性。正如每年的奥斯卡典礼都会让我们认识一位“新的”伟大导演一样,虽然明茨伯格在国外已经鼎鼎大名,但《卓有成效的组织》作为他最得意的著作,诞生二十五年来,却是首次推出中文版。

明茨伯格自己说,“有远见的灵感不是来自好运,而是来自特定环境中无止境的训练”。明茨伯格的被人们看作“另类”的观点也不是来自随心所欲的灵光一闪,而是来自严谨的学术精神和对于整个世界的敏锐观察。任何一个有说服力、有生命力、客观而理性的观点,都是以严谨的学术精神和训练为前提的。而那些不关注事实,不适应环境变化的理论,则只能称之为“传说”。明茨伯格的“另类”还在于他一直是站在理论之外来探讨理论问题。他的许多观点都起源于管理学之外的其他领域。他经常是以一个管理学者的身份,对于外部世界和人们的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然后将观察的结果和其他学科的最新成果应用于自身管理问题的研究。通过观察自己妻子的制陶过程和感受,他发现,一个优秀的陶艺师对泥土需要有很好的灵感。以此为类比,他也形成了另一个观点:战略制定者也应该对于商业环境和企业有着很好的灵感。借助生物学对于人脑结构和功能最新的研究成果,明茨伯格形成了自己对于直觉与分析在管理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与关系的基本观点。这种开放性的研究方法和学术风格,使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有趣的隐喻以及生活的气息,也使他的观点更加容易被普通读者所接受。因为这些观点就来自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明茨伯格只不过是从管理学的角度对其重新加以描述而已。

在管理学的历史中,组织理论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巴纳德、韦伯、德鲁克、西蒙、波特等,对组织理论都曾有过深入的研究。而明茨伯格在本书中关于组织理论的论述与分析,证明了他的名字应该当之无愧的与前面的那些大师排在一起。巴纳德把组织当作一个系统加以研究,韦伯把官僚组织作为自己的研究重点。而明茨伯格的组织理论研究则是抛开了组织的外形,关注组织中真正起作用的力量——组织的文化,或者组织外形之中不同的灵魂。这一点从他对于组织的分类中就可以看出来——他把组织分为企业家型、机械(官僚)型、创新型等等。区分不同组织类型的要素不再是他们的躯体,而是这些组织的灵魂。在明茨伯格眼中,组织的基本形态都是基本相同的,组织的异化更多是来自文化层面。一家咨询公司(通常是创新型组织)与一家私营公司(通常是企业家型组织)也许有着类似的组织结构,但他们的决策方式、运行状态和形成自身战略的过程是截然不同的,这种不同只能由他们不同的组织文化来解释。在对各种组织类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明茨伯格还多次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任何组织都有一种官僚化的倾向。当业务不断扩展,组织规模不断扩大,机构增多,层次增加,组织内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以及战略的形成也会日益的机械化,原来的那些企业家型或者创新型的组织文化将被官僚化的组织文化杀死并替代。同时作者还提出,这种倾向将使组织以及我们这个由组织构成的社会变得“空洞、肤浅甚至是不道德”。

一段时间以来,国外的管理思想曾如潮水般涌入国内,一方面冲淡了国内管理学者的声音;另一方面,由于未加任何处理,使得国内的管理者面对众多的理论和概念显得缺乏知识准备。正如明茨伯格所说,“人们以一种方式定义,却以另一种方式执行,并且没有意识到两者之间的差别”。管理者的实践与管理学者的理论渐行渐远。这也是造成国内企业管理质量不高,管理理论学术研究进步缓慢的根源之一。因此,明茨伯格在本书中所体现的敏感、务实,或许会对于我们抛开管理理论的“传说”,关注管理中的“事实”有所助益。

就像一场盛宴需要细细品嚼,既不能急急忙忙像吃快餐一般,也不能像吃自助餐一样信手拈来翻到哪儿算哪儿,我们应该按部就班地从前往后地阅读这本书。对于那些在黑暗中寻找“钥匙”的人来说,明茨伯格带来的并不是光明,而是寻找光明的勇气与方法。
[本刊 宋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