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不能把华润营造得象家一样,让所有员工都愿意“回家过年”,不管路途、不管风雪……

回家过年
 
罗琼【集团人事部】
大年初二,在家平安无事,对镜拔那些让我耿耿于怀的白发,手机响了,心想这个朋友怎么今天才发贺年短信,看看内容,最后一句是“今天家里终于有电了”,不免一惊:昨天另一朋友的祝福短信还说“当下幸福”之一是“京珠路上无熟人”!回一句:你家在彬州?答曰:在彬州附近。无奈只能再回:这个春节对你来说很特别,好好陪陪家人。

今年的大雪让许多人的回家过年变得沉甸甸,知道我要回武汉过年的任何人都很关心地问:那是重灾区啊,你能回得去吗?倒从来没有人问:为什么回?

我也从来没有认真想过为什么要回家过年。

从读大学起离家,每年回家都是件很痛苦的事:为买火车票排队数小时;买不着票求爷爷告奶奶,实在不行还要找黄牛黑牛;忍受候车室令人窒息的味道;遭遇车上各色人等:带小孩的,通宵打牌的;经历为避免去洗手间而强忍内急的狼狈……返程时把这个过程再来一遍。有时坐飞机回家,感觉机场越来越象火车站一样拥挤。

相对一年来说,其实在家过年的时间很短,似乎也没有什么正经事,主要就是吃了睡,睡了吃。所以不管父母在电话里毫不掩饰的失望,后来就不是每年必回了,心里还抱怨父母:你们哪知买票和路途的苦啊……

可是很怪:随着年龄的增长,走过的地方多了,经历的事也多了,倒越来越觉得回家过年象1+1=2那样自然,那样不容置疑。为什么是过年这个时间呢?是不是因为平时不在家是成长必须的代价,选择了外出的生活也就选择了过年时才能回家,所以也就必须回家过年,家对自己是无限接纳的:不管是什么身份,也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家似乎永远都静静在那守候;家里有牵挂的亲人,特别是父母,他们日渐年老,怎忍心过年时让他们的期望落空?!

对家的认同、眷恋、归属感就象心底里开的花一样,越近年关,开得越大,直到涨满心房。回家过年成了对家最深层次的情感自然表达,难以用逻辑、用理智解释清楚。

大风雪里有的地方组织人们就地过年,或者安排到当地百姓家中过年,可是怎么说这也只能是一种补偿而不是替代。

这时回家过年就成了内心深处最不能放弃的美好情感,看不见摸不着,却迸发出强硬的力量,我们哪怕忍冻挨挤,哪怕在路上几天几夜,哪怕家中无水无电,哪怕挤晕在火车站上,我们也要——回家过年!

还是想不清为什么一定要回家过年,却不由想如果我们的产品、我们的服务如能激发起客户类似回家过年的情感,那一定卖得不差吧!

作为人事工作的一分子,不禁会想,我们能不能把华润营造得象家一样,让所有员工都愿意“回家过年”,不管路途、不管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