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2007的“文化”

 
“昨日,看中央二套《赢在中国》一档节目,有人问一企业老板,‘利润、员工、质量、品牌怎样排序?’该老板回答到‘没有好的员工,就没有好的质量,没有好的质量就没有好的品牌,没有好的品牌就没有好的利润……’我听后,感触很深,的确,人才是最重要的……”

冬去春来又一年,编辑部的案头上,又多了一些杂志读者满意度调查的回馈。其中一封来自华润纺织孟庆伟的来信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乍一看,内容似乎和杂志没有多大关系,可当我们看完他随信寄来的,为我们细细填写的满意度调查表、那字字工整的手写体,以及句句真挚的建议时,不免心头一热,再回过头来,细细品读信件内容的意义,一种如他看完《赢在中国》后一样的感受油然而生——的确,人是最重要的。

这个道理对我们杂志而言,一样重如千金。尽管小小的一本杂志无法直接创造有形的价值,但编辑部却以文化的提炼和建设创造了令人可喜的无形的“利润”,拥有了许多“看不见”的价值,这种价值的体现需要一个品牌--《华润》,而它的优质则源于30万华润人。

如何吸引30万人的眼球?怎样激发他们创作的积极性?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内容才是他们最需要的?……这些问题,在过去的一年里,一直“纠缠”着编辑部每一位成员。这一年的辛勤耕耘,我们的“效益”提高了吗?

以人为本
华润电力的刘晓峰来信告诉我们“华润杂志贴近生活,贴近底层员工,以情感人,已经成为华润员工的芳草园”。很多读者都表示,特别喜欢看跟一线员工的工作、生活有关的报道。有时看到自己的文章发表了,更是兴奋不已,甚至老板还会跑来瞧一瞧,祝贺一下。时间长了,大家都会互相学习、互相挑战,文化的氛围越来越浓了,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中看到了很多一线员工的华润精神,前进的方向,又多了很多个榜样。

为求能更真实、更深刻地体现基层员工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体悟,原汁原味地反映一线情感和实践的本真内容。去年,编辑部加大了基层报道的力度,特别策划了“每一阵风过,我们互相致意”以及“聆听秋语,心随风动”等专题,我们走访了置地、万家、雪花啤酒、电力等利润中心,与那里的员工座谈,倾听他们的心声,记录了我们被打动的很多个故事;编辑部还开展了“我感动”的征文活动,征集到了很多来自于基层真实的感人故事,《一封家书》、《回家》等文章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另外,我们不断地鼓励更多的华润员工积极创作诗歌、书画、摄影作品以及杂记、随笔等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来丰富我们共同的网上文化园地“我的家园”,令人欣慰的是,不仅我们收到的来稿有所增加,“我的家园”的点击率也有显著提高……
《华润》就像是30万华润人情感交流、传递信息的平台,很多同事不仅在来稿中愿意讲述自己的故事,还喜欢与我们共同分享一些心情和感受,就像孟庆伟愿意与我们谈谈看完一个电视节目的体会一样。于是,《互动》这个栏目便成为一个编辑部与员工们公开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地方,彼此的信赖和理解也在心灵传递的过程中建立了起来,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读者与《华润》更像是朋友。

作为一本企业内刊,我们希望《华润》不仅仅是贯彻集团管理理念、传递文化信息的渠道,更努力于赋予它鲜活的生命,成为一本既有思想、又有情感的刊物,因为,只有剥开那层层包裹的方块字,能看见文字遮掩下的人文情怀,才能谈得上是文化,才能产生创造价值的生命力。

以“气”凝人
很多读者表示,看到《华润》第一眼,就喜欢上了它,会不由自主地想去翻阅它,华润杂志由内而外的“气质”让他们成为了“《华润》迷”。“我十分喜欢这本杂志,期盼着每一期杂志的到来。感觉很大气,会被她吸引,会被她感动。希望有更好的设计和作品来吸引我们日渐挑剔的眼光。”读者满意度调查表上,华润微电子刘小冬的留言,为我们解释了《华润》作为一张企业名片的作用。

然而,对我们编辑而言,我们的目标不仅仅只是把杂志做成形象公关的“名片”,更重要的是,要使其成为具有价值的名片,这种价值的存在需要内外兼修。特别是对一家具有70年历史的大企业而言,如何才能体现其最具价值的文化内涵,一直考验着我们。于是,具有华润特征的一种理念、一种激情、一种文化、一种实践被我们“组装”在了杂志内,从而成为一本立体的《华润》:通过集团管理理念和会议的报道,如集团战略务虚会的报道,人们了解了华润的思想;《一线传声》和《润苑》让大家看到了华润的工作和生活的场景,记住了《一次奇妙的经历》、憧憬了《一座城的梦想》、闻到了《年的味道》;因为有了“管理视点”,“书讯”里的韦尔奇,人们还认识了博学的华润……

这些内容最终成为了《华润》的价值所在,散发着华润特有的气质,吸引了许多企业内外读者的眼球。于是,我们开始受邀对内、对外交流一些提炼、建设企业文化的经验:协助华润燃气培训了通讯员,“接待”了中国通用集团杂志社同行的到访……在互相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向外传播了华润的企业文化,由此而碰撞产生的思想的火花,维系了企业间良好的关系,这本身也是一种文化价值。

尽管,杂志无法直接为企业带来利润,但通过文化的提炼和传播,把企业的管理理念、价值观、人文精神传送出去,无形中创造的文化氛围,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了很多人,从而凝聚成一种力量,成为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先锋力量,而同时所建立起来的品牌形象,也已成为企业对外公关的软性广告,把华润的形象提前传输到了人们的心中。

时下,企业间的竞争早已转变为文化间的竞争,我们能在这场竞争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全赖于全体的华润员工。30万华润人,或阅览或写作或评论,因为不同的渠道而与《华润》结识,走到一起,成为文化创造价值的一份子。纵然编辑部在建设文化的路上,还有很多不足,也给了我们极大的宽容和支持,成为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2007,我们共同创造的文化很多彩:学习了集团“讲规则”、“企业公民”等经营理念;看过了湖南鲤鱼江电厂、北京橡树湾项目一线员工的苦与乐;感受了天南海北的“我感动”……2008年,70华诞的华润将赋予《华润》更精彩的文化空间。让我们一起期待!
[本刊 魏娜执笔]


附:

2007年度杂志优秀文章:

《小草般的心态》宋军·华润水泥控股、《简单就是力量》郭晓东·华润置地、《蒸饭包油条与西方经济学》端木义和·华润万家
(以上三位作者将获赠由《华润》杂志寄出的精美礼品一份。)

2007年度“我感动”优秀征文:

《一封家书》梁善心·华润万家、《雪花酒缘》张清泉·华润雪花啤酒、《回家》吴育南·华润投资开发
(以上三位作者将获赠由华润置地(成都)公司寄出的精美礼品一份。)

2007年度集团内联网“我的家园”栏目优秀文章:
《花开人不知》阳文宣·华润电力控股、《山乡马剑》唐烨·五丰行、《白洋淀·三叶林·化纺情》冯琛·华润纺织
(以上三位作者将获赠由华润置地(北京)“橡树湾”项目送出的礼品一份)

2007年度杂志优秀读者

陈长健(华润电力控股)、李斌(华润雪花啤酒)、孟庆伟(华润纺织)、孙尧(华润置地)、袁中艳(华润医药)、薛建英(华润置地)、刘小冬(华润微电子) 刘爱美(华润纺织)、滕云(华润电力控股)、彭蕾(华润投资及资产管理)、张文远(华源集团)、徐佳(华润微电子)、王美(集团战略管理部)、韦露(华润水泥)、黄业松(华润雪花啤酒)、李丹(华润纺织)、纪作军(华润电力控股)、李晓锋(华润纺织)、刘险峰(华润电力控股)、张哲(华润雪花啤酒)、张守伟(华润电力控股)、马洪(华润置地)、吴育南(华润投资开发)、曲贵波(华润雪花啤酒)、张晓磊(华润电力控股)、高虎军(青岛啤酒)、陈之(巨化集团)、房光辉(中国铁建)、王天虎(人民大学)、何思华(粤电集团)
(以上作者将获赠由《华润》杂志寄出的精美礼品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