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回顾与前瞻

 
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整个经济运行呈现下行态势。由于全球经济继续受困次按危机,出口占GDP比重达40%的中国经济势必受到更大拖累,预计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程度将甚于上半年,但在良好基本面支撑及宏观政策调整引导下,尚不至于过分担心,全年经济增长料仍将达到10%左右。鉴于国内外不确定因素较多,各种风险依然不可低估,通胀居高不下、出口前景持续转淡、企业倒闭增多、投机资金撤出以及经济发展模式转型过慢等都可能危及我国经济的较快平稳增长。

一、运行状况
受宏观政策调控、外部环境恶化及经济周期变动的三重影响,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消费物价指数(CPI)和生产物价指数(PPI)居高不下;与此同时,工业企业利润增幅下降明显,资金市场进一步紧缩,整个经济呈现下行态势。

1、经济增速放缓

国家统计局7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为10.4%,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第二季度GDP增长为10.1%,比第一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比去年第四季度回落1.2个百分点。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除消费增速略有增加外,投资及出口均有较大幅度回落。

2、CPI和PPI居高不下
在食品和能源、资源价格上涨的带动下,上半年CPI累计上升7.9%,大大高于去年全年的4.8%,其中4月CPI同比上升8.5%,是1996年7月以来最高水平。之后稍有下降,但仍处于高位,5月、6月分别同比上升7.7%、7.1%。

另外,上半年PPI上升7.6%,其中5月、6月升幅连创近4年新高,分别达8.2及8.8%,较同期CPI还要高,随着其传导作用逐渐释放,下半年CPI仍将居高难下。

3、工业企业利润增幅下降明显
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944亿元,同比增长20.9%,比上年同期回落21.2个百分点。过去一直偏低的劳动力、土地、环境、能源和资源等要素成本理性回归,导致工业企业利润增幅下降明显。此过程仍将持续,企业须加强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各行业利润变化随国家政策及成本转嫁能力差异而有所不同。产品受价格限制(如电力)或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如纺织、啤酒),利润受打击最大。而有政策优势(如医药)或区域垄断优势(如燃气)的企业,利润改善幅度则较大。





4、资金市场进一步紧缩

08年始,中国将实施十年之久的“稳健货币政策”调整为“从紧货币政策”。今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4525亿元,较07年同期少增899亿元。6月初央行决定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后,当月新增贷款额同比更是大幅减少26%。遭遇这种局面,企业控制合理负债水平以确保财务安全显得尤为必要。

二、走势预测
7月初爆发的两房危机杀伤力巨大,使前段看似纾缓的次按问题再度恶化。由于两房拥有或担保了美国房屋贷款债务近一半规模,其危机将延缓美国楼市及整个经济复苏。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扁平时代,与美国联系紧密的欧洲及日本经济无疑会受到波及。首三大经济体遇到麻烦,世界经济前景当然难以乐观。

预计下半年欧盟、日本经济步美国后尘加速放缓,中国出口增长会随着全球性需求的走软而减速。同时,占国内固定资产投资近20%的房地产投资增速在市场日益冷却、交易量持续萎靡的环境下必将减缓,因而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下半年也势将减速。加之股市及楼市下跌的负财富效应影响民众消费信心,使消费需求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减慢,牵引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动力将会减弱。另外,工业企业利润受压、CPI和PPI居高难下都将对中国经济发展构成负面影响。

不过应该看到,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依然良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这四个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发展前景广阔,特别是工业化整体尚处于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不到45%,远逊于发达国家逾90%的比例,显示中国经济的内驱力十分强劲。另外,就业等众多社会问题也会促使中国政府调整宏观调控政策以确保经济较快发展。鉴此,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摩根斯丹利等多家知名投行虽都认为中国经济增速下半年会继续减慢,但仍预测08年全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达10%左右。

三、政策前景
上半年经济增速下降超过预期,若任由此种趋势发展,未来中国经济存在进一步下滑甚至滞胀的危险。为避免这一情形,7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调整宏观调控政策基调,从“两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物价上涨转为全面通胀)转为“一保一控”,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





在新的宏调基调下,出于抑制通胀的需要,预计紧缩政策全面放松的可能性较微,不会出现极端变化。但因政策取向的首要目标已经向防止经济增长减速转变,料年内进一步加息的机会不大,中央可能会陆续出台一些刺激经济的政策措施,大致包括:

第一,在美、欧、日经济疲弱导致外部需求较大下降时,加强原本薄弱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大规模修建城市地铁和城际高速铁路,以此保持经济的较快增长,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就曾采用这一方法渡过难关。

第二,减缓人民币升值速度,恢复或增加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退税,遏制出口增长持续下滑的势头。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已下发通知,自8月1日起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预计类似措施会陆续有来。

第三,国家增加对农民和城镇低收入家庭的财政补贴,从而支持内部消费需求的增长。

第四,燃油、电力等能源价格有限度逐步放开,以扭转相关企业持续亏损的经营困境,确保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起到应有的支撑作用。

第五,对部分地区或行业信贷予以适当倾斜。近期中央领导到经济增长下滑明显的东部地区进行密集调研,已释放出信号。除加大对高科技、节能减排行业的信贷支持外,下半年还可能放松部分渠道的房地产融资限制(如批准房地产信托基金上市、放宽公司债的发行等),以发挥其拉动经济的龙头作用。另外,将可能通过大力支持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四、风险因素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十分复杂,蕴藏着很多不确定因素,中央宏调政策能否如愿达到目的,尚面临诸多挑战。未来风险不容忽视,对此需要有清醒的认识。

第一,最大的风险依然是通胀高企。虽然食品涨幅趋稳,但随着能源、资源等价格改革及PPI的传导作用,预计全年CPI将会高于7%。高通胀环境下存在工资提升的压力,有可能形成工资—物价互相追逐的恶性循环。若通胀超过社会可承受范围,政府将被迫采取更激进的抑制通胀政策,包括大幅提高银行准备金率、加息、人民币大幅升值、停止价格改革等,从而增加经济下滑的风险。

第二,外部经济状况恶化致使出口前景持续转淡。受次按危机拖累,预计美国经济低谷徘徊将持续至明年。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紧密,各国间相互依赖越来越深,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出现问题,其他经济诸强如欧洲、日本及中国亦无法置身事外。出口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发动机,占GDP比重高达40%,外部需求下降将对中国出口及整个经济构成重大挑战。

第三,企业倒闭增多将引起连锁反应。企业融资困难加上成本优势削弱,已导致东部地区很多以出口为主的中小企业倒闭,失业压力有所上升。以广东为例,今年1至5月,工商部门录得结业的中小企业多达3.5万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5%。若此势头延续,势必影响国内消费和投资增长,并使银行业的不良资产上升,加剧信贷紧缩,从而对经济活动扩张构成严重制约。

第四,“热钱”撤出导致金融动荡。若经济减速势头得不到遏制,一旦人民币升值预期到位,“热钱”有可能大规模流出,倘如此,将对中国金融稳定造成重大打击,实体经济不可避免将连带受到影响。

第五,经济发展模式转型过慢。在经历了元素(人力及自然资源)驱动和投资驱动造就的经济高速发展后,过去一直偏低的劳动力、土地、环境、能源及资源等要素价格开始不断上升,中国必须及时转向创新驱动,不断改进科技并开始创造科技,方能确保经济持续地较快发展,否则势必后劲不济。从目前情况看,宏观调控对创新的着力尚显不足,企业对创新的热情也还未燃起,经济发展模式难以尽快转型,其中隐忧值得重视。

先贤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面对阴晴变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企业一定要有“过紧日子”的心理准备,根据自身实力,适当控制扩张节奏和规模,埋首修炼内功,如此才有希望在群雄逐鹿中脱颖而出,实现基业常青。
[集团战略管理部祁庆忠、白冬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