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

擦亮双眼看全球经济
把水、盐、蔗糖和起酥油均匀搅拌到一些灰黄色的粉末中,再轻轻拍打成饼,无需烘烤,放到烈日下晒干就可以直接到市场上出售。这,就是泥土饼。不是电影画面,而是许多海地人真真实实的一日三餐,因为他们买不起粮食。
遥望地球的那一端的饥饿与无奈,再回首过去的大半年,物价飞涨,股市一跌再跌,CPI、次贷危机、高油价、高通胀成了普通百姓耳熟能详的热门话题。
我们不禁要问,这一切到底怎么啦?梳理一下2007年至今发生的一切,我们试图找出全球经济现象背后的线索。次贷危机爆发后,美联储为了防止经济衰退,挽救美国金融体系,采取了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于是有意地进行美元贬值;众所周知,油价由美元标价,美元贬值直接导致油价上涨;高油价推动市场对生物能源的需求;生物能源需要大量粮食作为原料,进而推动国际粮价走高。于是也就有了我们之前看见的“泥土饼”的那一幕。
层层挖掘,我们不禁要问:昔日的“经济沙皇”——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这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美联储降息议会上有他的坚定的笑容;面对网络股泡沫时,全世界听见他信心满满的讲话。彼时,美国经济强劲,通胀水平低,股价和房价都在节节上涨。然而就在格老卸任不久,危机的种子开始发芽。房价不再上涨,房屋建设开始下滑,次级抵押贷款的拖欠情况越来越严重,一些贷款机构和对冲基金难以为继而破产。
这位“史上最伟大的央行行长”在退休两年后,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这本《格林斯潘的泡沫:美国经济灾难的真相》既非枯燥的学术专著,亦非格老的生平逸事,而是以时间为线索,通过援引格林斯潘执掌美联储19年间在议息会议上的发言记录和对国会所作的证词,真实再现其言论种种,展示了格林斯潘一系列最具破坏力的失误,及其在过去19年中与下列各种经济灾难之间的联系。

三里屯前史
1984年到1990年,我在白家庄中纺街上的北京市八十中学度过了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六年。中纺街西北不到三里,就是后来著名的三里屯。
那时候,三里屯还只是一堆没脸没屁股的六层红砖楼,除了离住着各种外国人的使馆很近之外,和北京其他地方,和中国其他城市解放后建设的街区一样,有个花坛,有个意气风发的雕塑,有几棵杨树或者柳树或者槐树,没有其他任何突出的地方了。
那时候,我那个中学是朝阳区唯一一个市重点中学,号称朝阳区的北京四中。从生物学的角度,那是个伟大的中学,物种多样化,出各种不靠谱的人才,羽毛球冠军、清纯知性女星、不嗑药也对汉语有突出贡献的足球解说员、著名央视五台中层干部等等。我上中学的时候,他们年纪也都不大,分别是体育优待生、大字比赛学区获奖者、学校业余广播员、校团委副书记。后来,这个中学朝另一个方向多样化,连续出了几届北京市高考状元,那时候,我已经毕业很多年,那个著名的央视五台中层干部也快因为他的家事国事更加著名了。
1984年到1990年,在北京市,中纺街和三里屯,在第一和第二使馆区之间,尽管没有任何酒吧,但是已经是个挺洋气的地方了。我曾经想,三里屯和三元里什么关系啊。一个自己给自己的答案就是这两个地方都和洋人有关,我们过去在三元里抗击过英军,我们将来或许在三里屯抗击美军。将来学生学历史的时候,这两个地名类似,好记。
我的同学,三分之一来自外交部,三分之一来自纺织部。这些同学都散住在中纺街和三里屯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