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门同事开玩笑,什么叫“HR”,答案有两个,一是“好人(HaoRen)”,一是“坏人(HuaiRen)”,简称HR。

人事的事
 
杨娟 [华润万家助理总裁]
二十年前,当我还是一欣欣向荣的祖国花朵时,对未来职业的憧憬绝对不会是“人事”。这个工作给人的感觉不具体,说不清楚是干的什么事,好像都是些琐碎的事,管个档案、发个工资什么的,要谈理想,怎么说也得是个文学家或艺术家之类的。

十年前,我从一个校园人变成了社会人,随着公司组织的变化兜兜转转一番,在“人事”这个岗位上,不知不觉也做了好几年,不知不觉也变成了“业内”人士,体味过这个位置的痛苦、忙碌与困惑。

人事行政部改成人力资源部,做人事的都成了做人力资源的,这是主流,是趋势,更通行的叫法是“HR”。但是人事管理是否就变成了人力资源管理,却是HR人们心头长期以来纠缠的问题。

理论上或者是感觉上,“人事”似乎总是些例行的、被动的、服务的、后勤保障、解决劳资、文体活动一类的事,而“人力资源”更多是主动的、发展的、管理的、战略的、包括创新开拓的事。“人事”的重点在“事”,“人力资源”的重点在“资源”。现实是,我们这些做人力资源的总觉得自己地位低,事还是那些“人事”的事,太多重复性的基础事务工作,太多被各种琐碎问题追赶着应对的疲劳作战。其它部门都觉得人力资源是个闲差,而人力资源的人却觉得自己苦哈哈,累,还委屈。在领导印象中,在大多数人眼中,你叫人事部也好,叫人力资源部也好,依然是一个打杂的办事部门,一个花钱的后勤,没什么技术含量……类似抱怨几乎成了HR之间最能引起共鸣的话题。

前些日子网上流传的2009年人力资源管理十大预言,“HR地位仍然不被企业所重视”也成为其中一大预言,主要理由:企业管理重点大多是直接与业绩关联的市场开发、销售及生产管理,在“人管人”而非“制度管理人“的大背景下,HR管理被大多数企业老板忽略。

说是预言,其实说的只不过是一种延续已久的普遍现状,我倒认为从趋势上看,HR将越来越被重视。当HR们苦大愁深地抱怨自己地位不高时,很多老板们也在抱怨找不到专业的HR人才,这个矛盾就是差距。不能说领导不重视,前提是你如何让领导重视。作为一名华润的HR,从集团层面这两年对人力资源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强调,我更能深切地感觉到这种趋势。只是很多时候,理想与现实有点隔山隔水,看得见方向,看不清路。

记得六年前在公司的人力资源工作会议上,我们曾雄心壮志地讨论过人力资源的四大角色定位:业务伙伴、企业变革推动者、员工代言人、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到了现在,我们依然在讨论着过去几年都在讨论的事。什么样的人力资源才是战略的、业务的、专业的?这才是最挑战的问题,毕竟“人力资源”不是一个替换“人事”的简单标签,我们期望的那些角色也不是定义一个标签贴上就可以了。

一位HR资深人士说,做人力资源最难的就是平衡。如同“走钢丝”,首先面对的就是如何平衡公司要求与员工需求,如何平衡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公司损益表上,人是成本,此起彼消,这是一个简单的零合关系,代表公司管理员工关系的HR得想法设法考虑公司的利益诉求,但稍不留神就会陷入劳资纠纷的对立中,更难说去承担员工代言人的角色了。有部门同事开玩笑,什么叫“HR”,答案有两个,一是“好人(HaoRen)”,一是“坏人(HuaiRen)”,简称HR。这个段子成了大家的经典笑谈。

谁也不想当“坏人”,“好人”也不容易当。人力资源作为一种公司职能,必须维护公司利益,但不能因此而忽略或伤害员工利益。如何看待我们的员工?员工是可开发的资源,HR为公司经营着人的投入与回报,这对公司、对员工都是双赢;同时员工是有情感诉求的生命,是需要用心去关注的,HR不仅是员工关系的管理者,更是和谐、健康、积极员工关系的营造者和引导者。

如何平衡业务需求与人力资源政策也是HR们经常遇到的难题。人力资源是支持部门,以服务为根本为业务部门提供支持,但人的数量、质量、管理、发展等,都不仅仅是人力资源一个部门能决定的事,一旦矛盾产生,业务部门嫌HR不懂业务,HR怨业务部门不理解人力资源。于是我们做“非人”培训,希望每一名管理者都是人力资源经理,这是否就能帮助HR成为“业务伙伴”呢?与一位培训的同事交流时,他说过的一句话令我非常认同:你希望业务管理人员是半个HR,你自己首先要成为半个业务人员。

人力资源是一门专业,没有人会反对这个说法,我认为这门专业不在于拿个人力资源专业的文凭、考个资质证书或参加了多少培训,人力资源的专业性在于为公司发展提供的价值贡献,在于对业务的配合度与支持度,HR不是管理顾问,切忌理想主义或形式主义,HR的专业是需要落地的。当我们越来越多地开始研究有关劳动关系的各种法律法规,开始研究80后、90后等新生代员工的个性特点,开始分析人力资源的投入与产出,开始前瞻性地关注内外环境的变化规划中长期,开始根据组织的发展和业务的需要进行挑战性的开拓等等,我们已经在悄悄摘去头上那顶“传统人事”的帽子。

08年,华润万家提出“贴近员工”、“贴近业务”、“贴近专业”的人力资源定位,有了方向,需要我们铺路搭桥,这不仅是件要求技术含量的事,也是件要求艺术含量的事。
希望“钢丝”上徘徊摇晃的身影,能跳出优美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