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只有让员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释放他们的激情和活力,发挥他们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企业形成别人无法模拟的竞争优势才能使企业之树长青。这就要求企业自上而下实行管理创新。

以创新管理培育核心竞争力

 
上个世纪,在“管理的技术”层面取得的突破使得通用电气、宝洁、丰田等企业不断提升经营业绩,并建立起长远的竞争优势。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管理工具得以更新,网络提供的多元信息让消费者不必忠于单一品牌、资金取得容易、科技变化快速、商业模式周期短、贸易自由化与法规解禁、全球化竞争、多元化战略……等大环境的改变,让无法弹性应变的现代管理学者与企业经理人变得蹒跚,而无法及时反应。

全球知名管理大师、“核心竞争力”理念首创者加里·哈默教授依据多年的企业研究和分析指出,在组织的绩效取决于适应性和创新性的新环境下,当今流行的聚焦于控制和效率的组织管理模式已然过时。企业经营长期制胜的秘籍既不是卓越的运营,也非新的商业模式,正确的答案是管理创新——组织不断拥有激活人才、配置资源和构建战略的新方式。那些期望获得长期、持续性竞争优势的企业更应该关注管理创新。

作为战略研究领域最前沿的大师,加里?哈默在其新书《管理大未来》(The Future of Management)中向人们昭示:在21世纪的管理需要创新。创新不仅是创业公司的灵魂,不但意味着产品技术、商业模式的创新,更需要管理模式的创新。这意味着,一种管理变革的新风潮正在发生,而且它将席卷未来的整个商业世界。

20世纪经典的管理模式给企业带来了高效率和高利润,极大的促进了社会大发展。但同时其制度化、机械化、从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却大大束缚了员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已不再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进入21世纪的当代,颠覆性的技术、可畏的竞争、分散的布局、全新的顾客、挑剔的股东都对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条件下,企业只有让员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释放他们的激情和活力,发挥他们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企业形成别人无法模拟的竞争优势才能使企业之树长青。这就要求企业自上而下实行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需要充分了解目前管理方面的不足,然后改进之。目前大多数企业存在管理太多,而员工自由度太少;等级太多,而社区太少;督促太多,而理解太少等弊端。这就打击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领导者自上而下、从内容到形式的全新的改变。

管理创新需要培养员工真正的责任感。而责任感是无法靠打字机制造出来、无法靠管理顾问提炼出来、更无法靠事后努力修补出来,它源于一种真正的使命感。这就需要确定员工奋斗的终极目标。终极目标的确定需要在不牺牲工作重点、纪律和秩序的前提下、思考怎样通过更少的管理来拓展员工的自由度,如何脱离机械的科层制度,构建一个以共同的理想为精神依托的凝聚员工的企业。

管理创新需要激励员工在整个组织中放大共同的使命感,让员工乐于奉献。首要的是在对待员工公平、信任的情况下,确定共同目标。而以往的管理体制往往是短期利益的驱动打败了长期的发展目标、常规的制度限制了管理创新、内部竞争削弱了团队协作。这就需要企业战略家们注意不能急功近利、总考虑短期目标,要具有高瞻远瞩、大局为先的气魄和胸怀。

管理创新需要民主创新。没有民主就没有创新,要有所创新就要在员工中发挥民主,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让员工百花齐放,凝聚智慧,获得突破;同时需要领导层虚怀若谷、从谏如流,善于倾听和接纳员工的意见。

管理创新需要持续关注进化优势,在不断进步的基础上寻求创新、寻求突破点。社会范围内竞争的结果只能是推动科技的进步、质量的提高,在领先的道路上进步的更快。这就需要持续关注发展方式和发展方向,并持续改进,废旧出新。

本书像是一本故事书,叙说着各个成功企业背后的管理思维,绝大部分都呼应着管理者应鼓励员工创新、给予持续性的支持。让天赋员工所特有的创意得以发挥,并藉由组织放大成果。作者将这个主题一再地融入到各个企业实例中,但因为产业不同,管理风貌也有所变化。

书中提出许多改变的方向,列举读者需思考与回答的多个问题,并且有大量成功/失败案例以及检讨与建议,但没有详述可一一遵循的步骤、法则。它可以触发你的思考,唯有设身处地反省你早已熟悉的企业文化,建立符合产业特性的企业民主,才有可能因应充满挑战、瞬息万变的世局。

新书:


人生财富滚雪球

世人皆学巴菲特,但成功者却少之又少,原因何在?其实这些基本功,看似很简单,但其中蕴含的投资之道和生活哲学常人却难以具备。巴菲特给世人传达了一个人的独立判断是如何至关重要的。他说:在华尔街取得成功必须具备两项要素。首先,你必须正确地进行思考;其次,你必须独立地进行思考。

巴菲特的伟大,绝非仅仅在于其辉煌的投资业绩。他生活低调,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尽管他几乎完全不知道怎样独立生活,第一任妻子在婚后25年就是因为这点离开了他。

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只有找对了雪地才可以滚雪球。“滚雪球”指的不仅仅是赚钱方面,在认识世界、结交朋友的时候同样如此。我们每个人一生中要面临诸多选择,最好是一边前进一边选择积雪皑皑的地方,让自己的雪球在雪地上越滚越大,因为我们没有机会回到山顶重新开始滚雪球,生活正是如此。

美国《时报书评》也认为,选择爱丽斯?施罗德作为他的传记作者,巴菲特十分明智,因为他找到了一个欣赏他的传记作者,并且和他似乎达成了一种默契。同时这位作者也具有高超的驾驭能力,纵横捭阖,收缩自如,娓娓道来巴菲特的离奇故事,抽丝剥茧地厘清他那盘根错节的商业帝国。施罗德不仅对巴菲特的传奇故事了如指掌,同时也敏锐把握到他对当前经济危机的精确预见。

在一场新的金融风暴中,“股神”还那么好运气吗?走着瞧吧。就算“股神”晚节不保也没有关系,这至少说明了,没有人可以当“神”,不管是什么“神”。这有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了,但是有这种想法的一定大有人在。


金融危机下品牌推广的最佳理念
时下,金融危机毫无悬念地影响到实体经济,一方面,企业要降低成本,保证足够的现金流过冬,另一方面又必须做好产品和品牌的推广工作,保持必要的销售力。问题于是被简化为“何种品牌推广方式才是最高投入产出的一种”?

对于这个问题,韩志锋在其新著《左公关右广告》中给出了完美答案——将操作方式软硬程度不一、终端影响机理显著不同、传播信息内容各有侧重公关和广告结合,以“左公关右广告,双手合璧”的理念,多角度、多形式、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媒介资源,就是企业苦苦寻觅的“四两拨千斤”、低成本的品牌推广策略。纵览全书,有三点可认为作者“左公关右广告”思想的精华:

精髓是融合而非结合。更好的品牌讲求战略的统一和计划的系统性,而逊色点的则让两者各自为战,设置不同部门,导致“双脑袋指挥”情况出现,内部消耗了资源。书中以经典案例讲明企业在做公关和广告前必须统一战略,以“我是谁”的品牌定位统领所有行为。

资源配置决定推广结果。在韩志锋看来,强调公关和广告 “双手合壁”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警示企业合理配置资源。毕竟企业的固定时间内的投入是有限的,没有优化的配置,就难以出现好的效果。

创意让推广“事半功倍”。生活中我们常说“科技就是生产力”,具体到品牌推广工作上,创意就是从业者的科技,创意之于品牌推广就是生产力,创意的好坏直接影响品牌推广的结果。所以,韩志锋提出“让公关酷起来”,创意不是广告的专属名词,倡导 “用跨界模仿提高创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