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目录      
华润,小汤山。两个毫无关联的名词,因为一个被誉为“兄弟连”的团队而维系在了一起。同根相惜的情谊,滋生在138位大学生的心里,那时1985年;1500多名华润新兵传承历史,将这份情愫延续,此时2010年。25年的物换星移,小汤山那个旧时的培训中心还在,只是又多了几栋漂亮的新楼;训练场上那支队伍的影子犹在,只是愈发的壮大了。

7月24日的这一天,天气很热,小汤山很热,华润新员工训练营华北营300多名学员的心里更热。礼堂内,“团结就是力量”的旋律声动梁尘,学员们用自己炙热的歌声欢迎董事长“归队”。

面对前辈的真情流露和坦诚相待,心理的距离不再遥远,空间的阻隔消除殆尽,这些年轻人将董事长当作自己的师长,自己的朋友,把初入华润后的很多疑问都倾囊相诉,希望能得到真解。“在您面对困难时,您的心态是怎样的?”“华润这样的国企,跟民营企业在参与市场活动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什么不同?”“华润在品牌建设上是很低调的企业,但靠近客户端的行业需要整个集团的品牌作支持,您如何理解这个问题?” “请您说说华润过去几年做得不足的地方。”……

答案的直白,让同学们有点意外。工作中一定会有很多困难,刚入公司没有人理会,尝试着通过做一些小事引起别人的注意,比如帮人擦桌子,帮人打壶水。但一个人的心态很重要,遇到困难时最需要的是平和与忍耐,先不要急于找答案,找方法,“忍”和“静”可以让自己更快地找到出路。对于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做好每一天,抓住这个机会,就是下个机会的开始。”

至于对华润的认识与反思,过去几年,华润在业务转型过程中,资源掌控型业务做得好一点,那些完全市场导向、客户导向、产品导向的业务相对弱一点,反映了华润的组织核心能力对市场、对客户的把握相当不理想。另外,专业能力目前对华润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原本以为一个简单的交流与对话,却在同学们犀利的提问中,从对价值观、人生观的探讨,逐步深入到了对企业管理实践的认识与分享,每一次对话都在会场内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得到了认可。这一天,这个地方拥有了很多的“话题”。

小汤山,很普通的一个地方,时隔多年,却再度载入华润的画卷,意义总有些不同寻常。25年前,它揭开了华润新员工训练营的序幕,在怀柔、白洋淀延伸新员工的足迹。如今,尽管岁月沧桑了年龄,却没有隐去印记在小汤山这个地方的理想与激情,在北京、在深圳、在南京,三个不同地方的训练营地里,在1500多个大学生的身上,为了梦想而奋斗的精神继续在燃烧。

而这25年的流金岁月,青春绽放的苦乐年华,也见证了华润从贸易总代理走向多元化实业型企业的过程。正是从小汤山开始,一批批优秀的华润年轻人加入了这个组织,融入华润的文化,续写华润的历史,推动华润的发展,使一个当时只有170多亿资产、员工总数不到100人的企业,成为今天资产4500亿、员工总数30万人的大集团。

今天,通过新员工训练营,华润文化和精神的基因在华润新人中开始流转。在7-8月为期两个月的新生培训期间,乔世波、王印等集团领导去到每一个营地看望新同事,与大家交流,走近新同事。如此对话,看似是一个企业最高层与最基层员工的互动,但真正体现的是一个企业精神和文化最直接最有效的传递。“董事长”、“总经理”代表的不完全是个人,而是一个企业的价值导向和一群人的精神诉求,他们将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实践经验授之与人,架起一道连接新员工融入华润的心灵桥梁,为培养华润优秀的人才,接通走向未来的通道。

记得《士兵突击》里有一句台词,“今天比昨天好,这就是希望。”祝愿华润的新兵每一天都能迎来希望。
[魏娜 执笔]

回到目录      下一页
 
© CRC Mag@zine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京ICP备050456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