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目录      
在三九工业园,皮炎平软膏车间显得有些特立独行。这条流水线上,质检、统计、主机手、拉包……加起来一共只有18人。而正是这个18人精英团队已连续几年被立为三九车间的标杆。带领他们屡获殊荣的,正是眼前这位动作麻利的大姐,陈文娟。

在老员工看来,这位88年就进厂的老大姐工作严谨认真,总有股不服输的劲儿;而在80后员工眼里,陈大姐不像别的班长那样板起脸来训人,她总能从细微举动中体察自己的内心活动。

“88年进厂,我从最基层做起,一直到现在,我没有离开过生产一线。”陈文娟自豪地说。这位班长进入南方药厂的第一天,就创下了外包车间的纪录。“进厂的第一天晚上,我就去冲剂车间做外包,一天一夜下来,我包了30多箱,创下了奇迹”,陈大姐说到20多年前的往事,仿佛还历历在目。“那时很多员工都感到惊讶,连好多男的都跑过来问,谁是陈文娟?”说到这,她脸上洋溢起自豪的笑容。

陈文娟从小就有股拼劲。当年,高中毕业的她不愿像父辈一样,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她有自己的梦想。于是,跟着一个同乡走出农村闯天下了。

在当时的南方药厂,外包车间按件计费,一箱100小盒,8毛钱。当陈文娟拿到干了一天一夜的37块钱工资时,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要知道,她以前在广州军医大干一个月也不过70块钱。这让陈文娟卯足了干劲。每天,别人都回去了,车间里还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那时真没办法”,陈文娟感慨道,“一个月七八百,一大半都要寄回家,父母身体不好,下面还有两个弟弟。我每天就花两毛五打两个馒头,就点凉水喝。”从农村出来的她深知赚钱不易,所以特别节俭。

生活上的艰辛从没打倒过陈文娟,不管条件多么艰苦,她总能出色地完成任务。在外包车间,勤快的她包装速度很快就赶上了老员工。“一个人要想有立足之地,一定要有实干精神,得有一项本事让人心服口服。”陈文娟的话朴实而深刻。

凭着这股劲儿,一年时间,陈文娟从外包做到精包;又过了一年,她从流水线上的包装工被提升为班长,管理着一栋楼的602名员工。开精包机,做统计(那时还没有电脑,全手工制表),管理质检,做化验员……车间的每一项工作,陈文娟都干过,而且干一行像一行。“我长得不漂亮,又没什么学历,但是我很拼,什么时候都靠实力说话。”交谈中,感觉这位大姐虽已人到中年,但一股子拼劲不减当年。

从工资上看,当上班长,进入 “管理层”,并没有给陈文娟带来多大实惠,反而比在外包车间少了四五百。但是,她眼光看得很长远,人不可能包一辈子药,总要往更高的平台走。“我自己就是吃亏在没文凭,不然,凭我的能力,不会只是在这个位置。”她说。

然而,陈文娟的职业生涯并不平坦。几年后,公司因为官司纠纷,产量下来了,所有人员都要拆散,陈文娟被分去做GMP。她带着一个七、八人的小分队,攻验证、编写生产记录,等等,一干就是七、八年。然而,企业改制等原因,GMP小组最终还是被撤掉了,所有人都要下车间。就在这个时候,她的外甥在分公司发生了意外,等她赶过去的时候,人已经去世了。时隔多年,陈文娟说起这事,仍掩不住一脸悲伤:“当时对我真的是双重打击。”

回到了88年刚来时的外包车间,跟普通工人一起上下班,陈文娟有了恍如隔世的感觉。平时陈姐长、陈姐短,喊得亲热的人一下子全没了,很多人见到她都避而远之。“有的人甚至给我穿小鞋,不给我安排上岗,就好像我是个劳改犯”,陈文娟说,“那段时间我真是痛苦极了,从天上一下掉到地下,真的很难适应。不过还好,当时的黄部长给了我很多鼓励,几个好姐妹也经常过来开导我。”

陈文娟努力从阴影中走出来,她不断地安慰自己,生活不会永远这样,在基层,起码没有压力,不用24小时老是操心工作,正好可以利用下班时间充充电。那几年,她在外面学习了电脑、函授和管理知识。“总不能真的被队伍给甩下来吧!”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08年的岗位竞聘中,陈文娟凭自己的实力,再次站到了班长的席位上。

从流水线上的外包工到车间班长,再回到流水线,最后脱颖而出重回管理层,陈文娟20多年的职业生涯起起伏伏。“是金子,总会发光。”交谈中,这是陈文娟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 为了今天,陈文娟作出了不少牺牲。当年,由于刚工作,生活拮据,父亲病重发来电报,她本想多攒点钱等到过年再回家孝敬父母,哪知在路上父亲就已经过世了。第二年,母亲也病逝了,又是因为工作,自己仍没能及时赶回去。这两件事始终是陈文娟心中的一个结。“我这辈子被人捧过,也被人踩过,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但我不后悔。人总要向前看,不能一辈子困在遗憾里。”陈文娟说。

一路打拼的陈文娟深知良好的成长环境对一个人的发展意味着什么,她不想让下一代也和自己一样,走得如此艰辛。为此,陈文娟直到30岁,生活比较稳定了,才结婚生子。“当年好多姐妹,在宿舍里生下孩子,她们那时自己都照顾不过来,孩子也跟着遭罪。”陈文娟说。现在,她的儿子已经读初中了,成绩名列前茅,这让她很是欣慰。如今,儿子考一个好大学,是她最大的心愿。

在华润的车间里,像陈文娟这样年龄的人,几乎人人都有一部自传。年轻时,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没有接受过很好的教育,早早地开始闯天下,但是,他们在社会大学里不断磨练,不断打拼,最终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回到目录      下一页
 
© CRC Mag@zine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京ICP备050456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