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目录      
在滂沱大雨中,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天。连夜的大雨早已扫去了队员们对野外宿营的新鲜感。满地的泥泞,潮湿的帐篷、背囊和鞋子,都使每个夜晚超乎想象地难捱。简单的早餐过后,我们开始踏上今天的征程——从上江乡横穿雅哈雪山到达2号宿营地。

雅哈雪山是红军长征时翻越的第一座雪山,海拔高、气候寒冷,当年有近百名红军战士在这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故此行程被领队誉为目前最为“艰苦、惊险”的路程。

一路上,领队再三嘱咐,一定要登山杖不离手、冲锋衣雨衣不离身、遇到高压深呼吸、激流险滩缓行紧避……大约行至6公里处,途经西临金沙江的上江乡,此地此刻,我们才充分体会到红军战士们在当地群众心中的影响。“欢迎”、“谢谢你们到来”、“加油”……成为当地群众对勇闯队员们说得最多的话。还有老乡指着村路边的一座老式砖木民居说,这就是贺龙当年住过的地方,连当年他睡过的床还完好地保留着。这些“奇闻巧遇”给即将“爬雪山、过草地”的我们增添了无限的憧憬和动力。

从上江乡爬坡小火塘、大火塘、打卦坡、头道桥、二道桥,在这段山路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何谓艰辛,何谓挑战,何谓“长征”——道路最窄处只有两三米,两岸山体陡峭,河水从高山上咆哮着奔涌而下。路,就在山体上,高约百米,盘转而上,曲折险要。队员只能一个一个鱼贯而行。尽管早已饥寒交迫、疲惫不堪,但大家还是咬紧牙关,跌倒了再爬起来,用一个个扎实的脚印阐释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话的涵义。

队伍大约行进了13公里,下午两点多,队员们才陆续到达1号营地“干岩房”,看到袅袅炊烟升起,大家终于从极度疲乏中重新恢复了对食物的敏锐感觉,尽管只有一锅白菜,可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回想当年红军战士们挖草根、剥树皮果腹充饥的情景,眼前的确实是“美食”。

短暂休息后,队员们背上行囊继续前行。霎时,天气突变,倾盆大雨席卷而来,山路更加艰险陡峭了。途经三道桥与大火山的时候,突如其来的山体滑坡拦住了我们前进的道路,稍不留神,便有坠崖的危险。队员们相互鼓励,手拉手紧挨着陡峭的山路侧行。

在这种每走一步都极其艰难的险途中,队员们不知不觉已经走了近10个小时,体力早已严重透支,完全靠毅力支撑着。垂直海拔已经提升了800米,温度也随之下降了五六度。可大家还要面对2个多小时的攀登之路。队伍里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爬雪山,在休息不足的情况下,体力已到极限,每一步都是在挪动,可还是有人经常滑倒。大家只好一步一挨,首尾相连,匀速前进。

海拔越来越高了,空气也越来越稀薄,道路显得更加难走,攀登难度陡然增大。在道路两旁齐腰高的草丛中,许多蚂蟥潜伏着,伺机跳到队员们散发着血汗气味的身体上。很多人身上都留下了止不住往外渗血的小窟窿。

天色渐渐暗下去了,开始下起雨来,部分落伍的队员必须借助头灯才能继续前行,而本来就云雾缭绕的深山更多了几分危险与诡异。漆黑的深山中,所有的景物都消失在了黑幕中,只有那一盏盏闪闪发亮的探照灯如点点星火,跳跃在密林山涧中。

路越往上走越险要。很多地方的坡度都达到了70多度,连走在我们前面的马匹都开始脚下打滑,几次险些从山上滑下去。想想红军当年走的也是这条路,那一刻,我从心底被红军的伟大精神所感动。

耗时12个小时,从早上到现在,我们穿越了20多公里,终于把海拔3924米的雅哈垭口踩在脚下。

对很多队员来说,这是人生中第一次爬雪山的经历,也许是最后一次,不过也正是有了这次“今生唯一”的经历,才让队员们更深刻透彻地理解了红二方面军行军日记上的那句名言“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只能攀登,不能停留”所投射出的英勇和豪气,也让我们更切身体会到红军身上所体现出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恢弘气度!

回到目录     下一页
 
© CRC Mag@zine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京ICP备050456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