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目录      
2007-2009年的两年时间里,华润集团发生了很多变化,经济数据上,集团利润两年间增长了60亿港元,资产总额从2444亿到4114亿增值了1670亿港元;集团经营模式上,多元化更明确、专业化能力更强。随着华润提出产业金融一体化的发展方向,让人看到了华润新的生命模式。

每逢国资委开会,笔者总能很容易分辨出参会人员中谁是华润人。有人会对我的判断感到惊奇,什么原因、又如何分辨?我用简单几个词概括:真诚、没官话、简单、直接,当然还有那一脸阳光、灿烂的笑容——这或许就是华润人的特质吧。一群简单、明朗的人在一起创业、打拼,72年的风雨,已经塑造了华润人宠辱不惊、不为外界变化而改变的品质。走近华润,才了解他们有更多的不同……

华润的实效

华润是一个很注重实效的企业,从许多利润中心进入全国行业效益前三甲的时间,从一个指令由董事长到一名普通员工的纵向执行,从华润近两年的经济增速,从希望小镇的推进、建设速度,都说明了这一点。而实效的背后,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市场化管理和机制。机制是方向与原则,有了机制才有动力和空间,管理则进行修正与执行。华润多年的稳健发展,得益于一个好的管理模式、一个好的管理团队。

华润的文化氛围

或许是因为华润建基香港这个多元文化交汇地的缘故,公众对华润的印象就是企业文化氛围极好,员工积极向上,力争朝夕,好像身上总有使不完的劲。在深圳办公大楼,不大的空间坐满了富有活力、充满激情的年轻人,每个人都在忙碌,偶尔间的微笑代表一种问候,也代表他们的节奏与文化氛围。七彩斑斓的企业文化塑造了一群简单、勤奋、明朗、步调一致、共为华润事业投进全部精力的人。

华润的低调

提起华润的低调,媒体同行一直有共同的反应:“不太了解他们,他们很少接受采访的。”华润给媒体同行的感觉总显得有些“不合群”,华润很少通过主流媒体发布消息,很少在报纸、电视、网站上看到高管们的访谈,也很少在大众场合下看到华润的言论,他们总是默默做事,诚信做企业,是一个相对干净、向上的团体。

华润人的“学生兵”

“激情、充满斗志、市场化意识强”一直是华润人的符号,这些特质得益于华润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华润的“学生兵”一直是华润的重点培养对象。从董事长到各级领导,都得益于当年企业对“学生兵”的培养和爱护,如今的华润更看重对他们的培养,针对“学生兵”的“未来之星”计划,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让他们成为华润“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华润与外部资源

坦诚地说,华润不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中央企业。华润人一直都在做事,他们关注的是企业效益和规模,是实实在在为国有资产增值,是如何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适当地整合外部资源,为中国企业未来管理的发展模式起到引领、借鉴作用,学会让更多的外部资源参与到推进未来华润发展的建设中来,这是笔者从内心期望华润走向更好的一个建议。

写了华润的很多不同,不是想证明华润多么出色,只是惊诧于他们不同于其他中央企业的“常规”做法与想法,究竟是什么样的凝聚力和牵引力使得他们的步伐如此一致。作为成熟度不高的中国市场化经济,华润的做法无疑推翻了很多传统经验与模式,成为过去5年内一个发展的典范。

学会利用媒介的力量

华润不同于其他企业之处,有些是华润的特质,有些是因为华润所注重的方向不同。对华润,总有些感慨与期望,总希望华润可以做得更好。基于一个媒体人的责任,想给华润提一条不太成熟的建议:学会利用媒介的力量也是一种生产力,边做边说,把公众和媒体当成衡量华润成长的一个标尺、一个企业发展的见证,把华润的责任感、现在所做的事业、未来的版图告知外界,还原一个真实的华润。

或许华润还可以做得更多……

回到目录      下一页
 
© CRC Mag@zine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京ICP备050456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