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目录      
4年对于人生来说,只是沧海一粟,然而在华润燃气从事内审工作这4年来,我经历了很多,感触颇深。审计这条船是否能行得快走得远,一靠与企业文化紧密融合,二靠打破束缚大胆创新。

在工作中诠释华润文化

2007年华润集团出台了《内审暂行条例》,其中提到,审计工作的定位之一即是成为文化的守护神。当听到这个说法时,觉得既新鲜,又遥远,感触并不很深。然而,4年来,在日积月累的日常工作中,我渐渐读懂了这句话,审计工作就是对华润“简单、坦诚、阳光”文化最好的一种诠释,也只有与华润文化紧密融合的审计工作,才真正有力量。

审计的出发点很简单。找问题,推动解决问题,直接了当,干脆利落。华润燃气有个惯例,每一家加入燃气集团、成为大家庭一分子的企业,都必须经过一次彻头彻尾的审计。一般首次审计完毕,现场就通报审计结果,个中滋味,可谓百感交集,有人惊讶,有人激动,有人担心,有人欢欣。尤其对于不少脱胎于市政公用事业单位、在当地获得不少赞誉的企业,并购后接受华润燃气严格的审计,听取长达两、三个小时的问题总结,回应五六十页的审计报告,常常是他们最需要调整心态去应对的一种改变。从抵触、怀疑,到接受、释然,这样的变化是相当一部分经理人接受审计时共同的心路历程。渐渐地,找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种简单的工作方式,逐步为华润燃气经理人所认可。

审计的交流方式很坦诚。讲真话,讲问题,不拐弯抹角,什么都可以摆到桌面上来。有人觉得这种方式面子上过不去,甚至很唐突,但我们认为,一位真正明智的经理人不需要听好话,而需要听真实的话。审计的主要职责就是找问题,把问题讲到位。熟悉我们交流方式的经理人,还会特意要求在大会上把问题说得尖锐点,这样更容易推动整改工作。

审计人员的心态很阳光。审计的职业道德要求我们,对于“审计不好干,得罪人”这样的言论应该置若罔闻。审计本来就是监督评价的岗位,审计人员心里应该装着公司利益,装着企业发展,做不到无私无畏,光明磊落,就是不称职,就对不起这份信任。王传栋总经理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表扬宁可信其无,批评宁可信其有”。正是领导层这样的心态与思考方式,也正是简单的出发点与坦诚的交流方式,使得在华润燃气,以阳光的心态接受审计实实在在落了地。

在创新中凝聚企业价值

在华润燃气,“创造价值”无疑是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汇。耳濡目染,能不能创造价值,能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就成为燃气审计人员思考问题的一种方向。新加入团队的同事对此感触尤深,这是我们与竞争对手审计部很不一样的地方,这也是部门成立以来每年都在挖掘新的可能、开拓新的工作领域的动力和源泉。

当然,跟上燃气发展速度,对新并购企业开展全面审计,是审计部近几年发展的主旋律。在此基础上,即便是在审计项目任务年年递增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坚持工作上的创新。

2007年,总部刚刚设立,各方面都不是很成熟,我们提出将审计结果列为评价总经理工作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并制定了详细的评价方案。同时,在对外投资方面,我们承担起中介机构聘任管理这样的工作,从这个角度把控投资风险。2008年,我们将过去审计项目中存在的重大风险、共性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进行了系统总结分析,编写了华润燃气《风险汇编》,并组织企业进行学习和自我检查,探索审计与风险管理相结合的新模式。2009年,在华润燃气构建对成员企业的管治框架时,我们将成员企业的监事会工作与审计工作相挂钩;同时,开始与人力资源部联合开展对成员企业总经理的考评工作。2010年,通过对以往审计结果进行分析,我们提出,应该将风险突出的环节关口前移,才能改变对已经造成的损失无能为力的现状,并依此开展重点工程跟踪审计项目;另外,针对造价审计力量参差不齐的现状,我们大胆设想,是否能设计一种方式实现区域资源协同?通过几个月的调研筹备,华东区造价审计中心已经正式投入运作。2011年,根据燃气的战略发展需求,配合集团的统一部署,我们将聚焦审计体系建设与全面风险管理,开始新的征程。

回顾这些年的历程,我很庆幸有了华润燃气这样一个平台。内部审计,本来就是一种弹性很大的工作,因循守旧不应该出现在华润燃气这样蓬勃向上的企业。抛开束缚,紧贴公司战略发展的需求,内部审计将大有作为。

回到目录      下一页
 
© CRC Mag@zine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京ICP备050456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