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目录      
2011年4月15日,“珠海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珠海华润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润银行”)。在华润集团入主珠海商业银行之后,经过两年改造,至2010年底,珠海华润银行实现净利润1.06亿元,ROA为0.74%,ROE为7.43%,贷存比为28.73%,从各项经营指标看尚有较大增速空间。

依托华润集团的银行平台,定位于“产融结合,融融结合”的差异化经营路线,华润横跨电力、燃气、水泥、零售、地产、医药、金融七大行业,未来旗下公司的客户资源和行业专长,能否如愿景所述整合进珠海华润银行,尚需时间检验。

集团资源深挖

《华润》:华润银行是城商行中的新兴银行,在同质化的竞争生态中,如何找准市场与主业模式?

宋群:在国内,目前中小型企业的金融服务满足率很低。实际上,中小企业有很多理财、财务顾问、现金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如能把中小型企业的市场和风险研究透彻,对中小型银行服务能力的提升非常有益。

华润银行目前还是一间小型银行,我们希望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将其打造成一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银行。

主要通过四个步骤实现。第一是基础能力的构建,如IT、风控、企业管治、管理模式、人事等方面的搭建;第二步,要利用好华润的产业集团优势,培养银行的专业专长与产业专长;第三,在全国尽快实现跨区域经营,整合利用好华润集团的客户资源;第四,与其他银行进行合纵连横,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入股或兼并。

《华润》:华润集团可供整合的资源非常庞大,谈且容易,但集团七大SBU的协同性尚未完全体现,华润银行是否可能成为协同平台的枢纽?

宋群:通常对银行的发展而言,有两大层次较难提升:第一是客户资源获取的渠道,第二是资金来源。目前,资金瓶颈在中国银行界日益明显。

假设中国每年的信贷增量为5万亿元,按照巴塞尔协议8%的资本充足率要求,银行新增资本金的要求即为4000亿元。以此计算,未来五年,中国银行业新增资本金须达到2万亿元,这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无疑是沉重的负担。

然而,在以上两方面,我们都可借助华润集团的优势得以解决。比如,在客户资源的获取上,目前华润零售每年的客户交易笔数超过10亿笔,而华润燃气的家庭客户数量已超过1000万个,预计2013年会超过2500万个。这意味着在零售客户方面,我们有很好的客户基础,华润银行需要做的是进行客户细分,有针对性地设计并推出不同产品。

公司客户也一样。华润集团旗下有七大板块,涵盖不同行业。围绕华润集团的上下游客户基础,即可开拓广阔的业务空间。

《华润》:华润银行大股东资金实力雄厚,这是先天优势,但很容易成为“华润财务公司”?

宋群:2010年,我们用了一年时间去搭建基础平台。今后会考虑开设异地分行,而收购兼并则要视机会而定。从今年开始,我们会主动寻找合作目标,包括业务层面上的合作,我们叫“合纵连横”。每个区域性银行都有网点上的局限性,通过银行之间的战略联盟,双方可以在客户资源、IT平台、产品设计上进行交流,实现互利。“合纵连横”是我们短期以至中期积极追求发展业务的方式。

《华润》:央企入股银行的思路值得研究。以前银行增资扩股时主要是面向政府,其次是找民营企业,现在也有很多央企在积极参股银行,比如中国移动入股浦发银行的案例。

宋群:股权多元化是一种很好的趋势。中资银行管理普遍呈现趋同化,但有些层面可以努力改变。首先是股权结构的变化,企业入股银行对银行业股权结构多样化有益。每家不同背景的股东会给银行带来不同的价值观,对市场、对行业的不同认识,也会对银行的产品研发与服务带来不同的诉求,股权多样化是解决银行同质化问题的方式之一。

银行引入一些企业股东,尤其是那些公司治理结构严谨,管理水平较高,而又没有很强行业周期性风险的企业是有益的。

“中小企业”的银行

《华润》:目前,在华润集团的产业背景下孵化的产品已经推出了吗?

宋群:正在进行探索。在对公业务上,华润银行未来的重点客户群体是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银行业务的关键是对中小型企业的风险判断能力,传统的银行信贷、金融服务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正在重点予以解决。我们正与几家机构进行接触,希望能够引进完整的风控体系,引入中小型企业信贷模型,提升中小型企业信贷业务能力。

《华润》:我们觉得似乎存在一个悖论:重点做中小企业业务与要依靠华润大集团的产业背景来扩展业务,似乎是相悖的?

宋群:其实两者不冲突。为什么华润集团的产业背景有助于我们开拓中小企业业务?

第一是依靠华润集团对行业的理解。很多银行做风险判断实际上只能停留在财务判断层面,对具体行业的未来发展、产品市场竞争态势等,并没有专业判断的能力。而华润集团在多个行业深耕多年,这些行业经验有助于我们有效把握中小企业的业务风险。

概括而言,我们在对公业务上会重点培养两种能力,第一是行业判断能力,第二是产品设计能力。

中小型客户群体未来的服务重点是贸易链融资、整体性的授信解决方案、交易银行、非信贷的中间业务,比如支付、现金管理等业务,是对公业务聚焦的领域。

将来做零售要强调服务的便捷性。华润零售在全国有3000家零售网点,我们希望在大的零售网点里都能开设Easy Banking(便捷银行)。便捷银行可以做低柜服务,通过“店中店”模式,为零售客户提供一种全新的金融服务体验。

第二,大力发展电子银行,这是弥补短期内物理网点不足的一个重要方式。

第三,是按揭业务,我行正在研发的新产品叫“房贷一站通”。华润系有两家大型房地产公司,即华润置地和万科,华润集团本身与很多房地产开发商也都有非常好的关系。现在银行的很多服务还仅停留在开发贷和房贷,产品和服务同质化,我们希望能够介入华润系在房地产领域的资源,推出一些有亮点的产品和服务,为开发商和业主提供增资服务。

我们讲要“跳出银行看银行”,华润集团的产业背景为我们发展行业专长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我们会继续从集团引入行业专家到银行来,也会从银行派同事到集团的其他公司去学习行业知识,积累经验。能有这样条件的银行,华润可能是独一无二的。

《华润》:如果要把华润集团的资源整合起来,未来银行的对公业务会比较强?

宋群:对公和对私两方面都很重要。短期华润集团的资源是银行建立核心能力、专业专长和商业模式的基础和平台。但中长期看,华润集团在我们银行的客户群体中所占的份额会很小,我们希望华润系能带来20%-30%的客户,而其他70%-80%的客户则通过商业模式的复制从市场上开拓,我们肯定不希望把银行做成华润集团的财务公司。

《华润》:这几年华润集团在金融平台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我们的理解是,华润要做实集团的财务调配能力和管理能力。我们曾反复问,在打造金融平台的过程中,华润集团层面的角色到底应该是什么?只是一个控股公司?

宋群:华润是一个大的PE,根据公司战略,对于资产组合配比是一个动态过程,进出某些行业是一个常态。但对于有巨大客户价值的行业,这个PE的投资可能100年也不会退出。比如说电讯行业,华润当年认为自己在市场上无法做大做强,就卖了;同理石化也卖了,这是大PE的框架。但无论做什么,最后共性的问题就是资金和客户。

华润目前打造金融平台的根本考虑,是希望把华润金融做大做实,并与其他产业板块形成良好互动。通过金融平台,可以在不改变风险架构的前提下,切实解决华润产业板块上下游企业的资金、成本问题的同时,为客户创造更高的价值。

《华润》:为什么华润银行放着大鱼不吃,要跟100多家城商行争吃中小企业?现在华润集团的协同效应还不是很明显。

宋群:协同效应仍有巨大的挖掘空间,产融结合目前只走出了一小步,未能达到集团设想的成果。华润系企业在华润银行存款,阻力相对来说比较小。但贷款有关联交易限制,所以集团只是我们的客户之一。产融结合真正的体现在于对客户资源的充分挖掘。

华润集团的上下游客户群体可以进行很好的整合。到理想阶段时,华润金融提供的金融服务,对于其兄弟公司的收入、客户关系的巩固都有极好的补充。我们和华润的兄弟公司合作一定不是通过集团层面的行政命令,而是通过市场化的互惠关系而进行的。

扩张起步时

《华润》:你希望未来大家提到华润银行的时候,会想到它是一家什么类型的银行?专长是什么?

宋群:对公方面,我们希望大家在讲中小型企业金融解决方案的时候,能想到华润银行。零售方面,在大家想到便捷银行的时候,能想到华润银行。

《华润》:若要便捷,是否通常还是要跟网点相挂钩?

宋群:不完全如此。网点当然是重要因素,但现在金融已经越来越走向电子化。对我们来说,物理网点先天不足,这不是短短几年时间能弥补的,但我们未来一定会重点发展渠道,发展电子银行。我们甚至不需要在全国铺设很多ATM机,我们的银行卡会在全国所有银行ATM机上实现服务手续免费,相当于银行为客户报销跨行手续费。

这个账很好算,开一个银行网点需要多少资金,铺设一个ATM机去加钞需要多少资金。

《华润》:以后银行的核心盈利点是哪些?

宋群:中国银行业的对公业务目前是盈利最高的业务。整体来说,对公的盈利应该占到60%-70%。我们希望在零售方面能够有所建树,但在五年之后,我估计零售收入能够占到35%-40%就不错了。

《华润》:具体来说,今年会发银行卡吗?

宋群:华润借记卡会在珠海市外发行。与华润的联名卡叫作“华卡”。我们同时也在申请信用卡资质,但过程可能需要时间。

在卡业务上我们也在与一些国际有名的卡公司谈战略合作。主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该公司自身在产品领域或客户领域与我们有很大的互补性;第二,该公司在市场知名度、管理能力、风控能力、系统能力上都已经比较成熟。

合作的各种可能性都在探讨,看何种方式能够最大程度符合监管要求,并能满足股东回报目标。

发行信用卡是一个很好的体现集团协同效应的方式,对于我们银行尤其关键。我们有庞大的客户资源,要用这么少的网点把华润的客户资源利用起来,卡肯定是一个最好的媒介,也是体现产融结合最好的方式。

《华润》:华润银行的薪酬激励制度在整个银行体系当中属于什么水平?

宋群:目前老商业银行薪酬激励机制的问题在于,第一,总体薪酬偏低。第二,薪酬机制复杂,没有起到应起的激励作用。我们要彻底改变这种薪酬机制,首先在市场上要有竞争力,其次是能够真正起到奖勤罚懒的作用。

总体来说新银行的薪酬会比较高一点,以吸引人才。除了薪酬机制,我们在人才上“选用育留”四方面并重,给员工提供畅通的上升、平行调动以及学习成长的平台和退出通道。长远来看,除了薪酬之外,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我们希望能以华润的文化、华润银行的事业平台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华润》:你们好像更看重长期目标的实现,对短期利益暂时看得不那么重,董事会层面对你的考核是什么样的?

宋群:不是不看,而是主要看长期。董事会对高管有一个评价机制,今年就是围绕我们七大重点的执行情况。此外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工具——平衡积分卡,包括四个纬度,财务指标、内部流程、客户、学习成长。今年还是一个基础年份,所以财务指标占的比例会比成熟银行应该占的比例低一些。如果是一个成熟的业务板块,它的财务指标可能会占到50%、60%,甚至70%,但是基于我们目前的情况,财务指标只占35%。通过平衡积分卡的导向,可以让高管更多地关注银行基础能力的培养,包括风控能力的完善,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工作的完成情况,客户关系的培养等等。

[作者:郑小伶、于晓娜,分别为《21世纪经济报道》副主编、香港新闻中心主任与资深编辑,系华润杂志特约《对话》栏目主持人。报道根据采访内容整理,未经采访对象本人审核。]

回到目录      下一页
 
© CRC Mag@zine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京ICP备050456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