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目录      
6月,凤凰花开。盛放在深圳深南大道上的火红色,沿着海滨线,一路蔓延至深圳湾畔。绚烂的阳光下,美丽的“春茧”优雅地跃入红色的花海中。这座被誉为能媲美鸟巢的建筑,便是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主场馆。

大气,精巧,独特。很多人第一次见到“春茧”,便会给予赞美之词。这个身披钢铁编织外衣的“春茧”,线条柔美、设计新颖,庞大的身躯覆盖了近31公顷的土地面积。它由一个核心的体育场、一座体育馆、一座游泳馆、一个运动员接待服务中心所组成。由于造型独特,其建设难度,与鸟巢不分伯仲,因此也就有了“北有鸟巢,南有春茧”的美誉。但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这个备受关注的体育中心项目,是由深圳商业地产的领跑者、万象城的开发商——华润(深圳)有限公司来完成的,具体执行这项工作的,便是旗下的华润深圳湾发展有限公司。一个没有任何建设体育馆经验的地产商,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将图纸上的“春茧”雕刻成了一个卓尔不群的“艺术品”,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不仅政府、民间、媒体一片叫好,一向对自己企业的作品严于挑剔、少言溢美之词的华润置地董事总经理吴向东,也给予这个项目很高的评价:“春茧这个项目确实做得不错,无论是在华润置地内部,还是在行业中,都算是为数不多能做到‘多快好省’的项目。待后续的商业综合开发完成后,其成就一定会超过深圳的华润中心。”拥有不俗表现的“春茧”,它的诞生,不仅与大运会紧密地捆绑在一起,也注定与华润无法割裂。

“多快好省”,打造超速工程

这座看似轻盈的“春茧”,设计繁杂多变。它采用了变曲面单层弯扭斜交网壳结构。整个体育中心的钢屋盖南北宽240米、东西长530米,最大标高52米。由38公里的弯扭构件“编织”而成,安装过程中分为490个单元,最重的82吨,最轻的8吨。构件弯曲扭转的不规则性,使其制作和安装成为施工的最大难点。

“Mission Impossible!”是当初接项目时,吴总说过的一句话。在项目的具体推进过程中,这句话又延伸出一个口号,即“多快好省”——多,即任务多、工程量大。快,即建设速度快。好,即设计好、工程质量好。省,就是要控制建造成本。

面对一个大体量的工程,从接手项目到最后完工,“春茧”的建设只用了24个月,没有发生任何死亡事故,这已成为行业内的一个传奇。各级领导来视察深圳湾体育中心时,都对“春茧”的建设速度赞不绝口。广东和深圳的领导说,“春茧”创造了深圳速度;国资委主任王勇说,“春茧”创造了央企速度。而无论是对哪一种速度的定义,似乎都彰显了华润的“超速”能力和综合实力。

而在吴总看来,“春茧”不仅是个高速工程,还是一个高品质工程。“场馆的建设形态、规模,都为未来面向市场化的运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春茧”最终实现的合同金额控制在了政府当初立项时的投资概算范围内且有较大节余。“一般而言,‘多快好省’可以做到均衡较好,但很难做到每个指标都很好。”吴总说,一个工程的指标变量很多,而每个指标之间又是相互矛盾的,例如工程要做得快,又要实现质量好;质量要求好,又要省钱,这之间就存在一定的矛盾性,但“春茧”的很多指标变量都很好。这或许就是吴总高度评价这个项目的原因所在。

显然, “多快好省”打造了一个华丽的“春茧”,也创造了全新的华润速度、深圳速度和央企速度。这座美丽的场馆,和“鸟巢”南北呼应,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焦点。
创新模式,实现互利双赢

运动场馆在赛事结束后如何运营,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奥运会结束后,“鸟巢”的经营并非顺风顺水,每年高昂的维护费让这座国家体育馆在后续经营的过程中总是“为钱所困”。放眼国内众多体育场馆,大多都属于“政府管理”,体育场馆的入不敷出似乎已经是一种“常态”。再看深圳湾体育中心,大运会结束后,华润经营的“春茧”也会走入一个“死穴”吗?

对于这个问题,深圳湾项目团队显得很有信心。“春茧”的运营模式在国内是比较创新的。2008年底,华润接手这个项目的时候,与深圳市政府达成了合作协议,深圳湾体育中心以BOT的模式整体交由华润集团投资、建设并运营,期满后再无偿交还政府。华润对政府作出的承诺是,确保深圳湾体育中心在2010年底竣工,并满足大运会的使用要求。大运会结束之后,华润在利用自身积累的商业资源做好场馆日常经营的同时,还将根据协议内容在体育中心周边进行商业综合开发,其中包括写字楼、购物中心、公寓、住宅等项目,从而真正实现商体结合,保证如此浩大的建筑和设施在重大赛事结束之后,依然能保持勃勃生机与活力。

对于深圳市政府来说,将深圳湾体育中心交给华润,除了要确保大运会的如期举行,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此次合作寻求一条体育产业投融资改革创新的发展之路,改变体育场馆赛后经营不善的局面。
这一政企合作的模式,带来最大的优势不外乎两点。首先,在与政府的合作过程中,深圳湾体育中心由于是企业负责建设,华润在工程进度控制方面、在质量控制、成本控制以及商业运营等方面,都具有更多的主动权和掌控权,能有效提高建设效率。另外,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通过将住宅、办公、购物及休闲等各项基础建设与体育馆结合起来,综合开发、业态互补,华润可以做活体育中心。而“商体结合”的产品,如果做得好,也极有可能成为中国的斯坦普斯中心,一个极具市场竞争能力的体育与商业文化中心。

吴总说,在项目动工前,他们便考虑到了后期运营的各种问题。首先,在确保不影响工期、不影响大运赛事的情况下,项目团队对设计方案进行了大量的优化,使深圳湾体育中心能更好地适合赛后运营的需要。其次,项目注重体育中心与后续商业、办公、住宅物业的互动,确定了深圳湾体育中心的经营定位和运营管理组织架构,使赛后运营能有章可依。同时,项目运营团队还积极接洽各项赛事和文艺演出活动,提前规划安排各项商业活动,为体育中心的后期运营做好了各项计划。

“春茧”运营模式的创新,无疑既帮助政府节省了行政开支,也使企业能够自负盈亏,得以获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显然这是一个政府和企业皆大欢喜的结局。

华润精神,诠释央企责任

749天。完成地基处理13万平米,基坑开挖面积9万平米,基坑支护1700延米,土方挖运量120万立方米,桩基础8000根预应力管桩,钢筋混凝土25万立方米,钢结构2.5万吨……深圳湾体育中心项目的工程量浩大,工期极度紧张。对很多项目团队来说,或许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初,华润与政府谈判,接过这个项目的时候,心里也并没有太大把握,毕竟这是一个从未涉足的领域,没有前路可踏,也无经验可鉴。“虽然,华润是做房地产、商业地产的企业,但我们很好地完成了这样一个体育场馆项目。这其中无不渗透着华润的精神,这也是华润为什么做任何事都能成功的深层次原因。”吴总说,这个项目的意义远不仅仅只是一个运动场馆而已,它代表着华润的形象、深圳的形象、乃至国家的形象。正是基于一份厚重的责任感,从集团高层一直到具体执行的项目团队,对于这个作品都倾注了很多的心血。“首先,在集团最高决策层,为这个项目的实施和成功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其次,中间管理层对时机的把握比较准确,对生意的理解、对市场的判断也比较敏感,从我们内心来讲,有一种要打破常规、不断创新的诉求,希望为这个项目以后的运营发展开拓新的更广阔的市场。另外,在执行层方面,深圳湾项目这个团队具有非常高效的执行力,真正做到了‘多快好省’,为项目的成功注入了优秀的基因。这三个层面的先决条件缺一不可。正是因为上下一致、戮力同心,深圳湾项目才实现了华润置地人的梦想,履行了我们对深圳、对大运会的承诺。”

回想深圳湾项目刚启动时,吴总还记忆犹新,他记得当时的团队成员只有7、8个人,现在也不过40来人。2008年的年底,在一片填海而成的荒地上,这一小支队伍就此开始了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其中的艰辛也许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他们加班加点赶工期,常常忘记了吃饭,忘记了早点回家看看;他们忍受着严寒酷暑,忙碌在施工现场,常常与天为伴,以地为床。即使累倒了,心里唯一惦念的,也是“春茧”。为了能出色地完成深圳市政府交付的这个项目,具体到工程管理方面的工作,这个团队作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他们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积极引入专业顾问,增强项目团队的专业能力。同时,主动引导合作伙伴,实施驻场管理;严格优选施工承包商;不断优化设计,寻求技术创新。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支有激情、有梦想的队伍,勤勉、执着地努力,才有了今天“春茧”的非同凡响。

在“春茧”还没有面世前,大运会开幕式原定于在龙岗体育中心举办。然而就在“春茧”开始绽放它的美丽时,市政府临时决定将开幕式迁至“春茧”举行,以期更好地展示深圳这座年轻滨海改革先锋城市的形象。这对于华润,既是一种坚定的认可,也是一种无言的赞美。在很多人眼里,华润是一个“商人”,任何的经营行为,必然都要和利益相挂钩。但是,如果抛开那些表层的东西,我们不难看到,华润展现的是一种专业精神,亦是一种企业责任。

30多年前,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造了“三天盖一层楼”的奇迹,史无前例的“深圳速度”成为一个时代快速发展的符号。今天,脚踏在深圳这块热土上,华润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了社会责任,延续了“深圳速度”的精髓,以一个优质漂亮的超速工程,靓丽地站在了国际视野里,传唱属于华润的传奇。

定格8月12日,大运会开幕。这一天,“春茧”将带着华润速度一起放飞,成为深圳永远的印记!

[魏娜执笔,根据华润置地董事总经理吴向东采访录音整理 ]

回到目录      下一页
 
© CRC Mag@zine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京ICP备050456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