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目录      
也许是经历和感悟太多,提笔的冲动总是在不经意间涌来,无奈琐碎的事务又不能让人真正静默下来整理思路,落笔成文。所以自己经常遭人批评:“可惜了……,你应该……”

严格意义上讲,这还算不得批评,只能算点评或者劝说。亲切和真诚是人类的本性。中国数千年的儒雅之风,形成了中国人不喜欢批评的性格。大多数被批评者都会从本位立场去思考,甚至会以各种理由来搪塞、辩解;而中国人一般又把批评等同于指责、攻击甚至谩骂,总觉得被批评是别人在显示比你强,或是为了证明你不怎么样,所以听着批评的语言有些刺耳,受到批评的人心里常常是很难受的。这样一来,人们就习惯了避重就轻的批评或者排斥批评。

古语说:“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孰能无过?做了事,便会生出不是,便会暴露出弱点和缺陷。一些被自己忽视的弱点和缺陷,对别人而言可能就是不可原谅的错误。而批评,就是为了纠正错的东西,使不公正的现象得以减弱或者消除,使我们生存发展得更好。

记得两年前在公司的一次如厕,忽然看见门板上有一行被擦得很模糊的字:“各位领导,雪花的操作工是人不是×。”恰逢公司举办MBA班,在收到的试卷调查题中,员工列举了12类问题,并对制度有效性、机制激励性、企业文化凝聚力等问题进行了批评。区域公司召开专题会议,倡议各级领导自查自纠各个条块中工作方法和管理上的失误、失责。随后,我们看到了一系列的变化:领导们的小车被“清”出了车棚,员工们饱受风吹日晒的自行车被“请”进去;总经理信箱设立了;雪花公寓有了阅览室;员工们工资涨了;公司设立了援助基金;员工生日会收到贺卡和蛋糕;员工兴趣活动小组成立了;员工运动会如期举行……新春团拜会上,领导们还扮演“地主”、“土豪”、“恶霸”,上台接受员工的“批判”,坦陈自己今年工作的不足和来年的改进计划,直到员工满意才能过关。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了更让人欣喜的变化:团队同心同德,实现了公司各项经济指标三年三跨越。

当然,“一山越过一山拦”,只要前进就有困难,就会遇到新的问题,就会有新的批评。针对同样的事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说法,做任何事情有谁能面面俱到,十人九满呢?所以批评是永恒的,改正了就完善了。关键是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态去看待和接受批评。

批评的声音此起彼伏,或义愤填膺,或含沙射影,或指桑骂槐,总不那么让人舒服。但是,批评只要是实事求是、有益发展的,就具备了批评的建设性;至于批评的用意是否良善,批评的方式是否得当,批评的用词是否准确,都在其次。这些批评不管受用与否,都是建设性的批评。

今年甘肃公司被列为“兰州市工业旅游示范点”企业,公司决定把以前的参观通道改造成啤酒文化长廊,由本人牵头负责这个项目。从设计到资料搜集、整理、汇编,从改变造型、Logo应用到整体效果,处处用心良苦,眼看项目快验收了,反而觉得压力重重,生怕哪个细节出错,使大家的劳动结晶招来不绝于耳的批评。随后又放宽心想,做事情本来就是任人评说的,况且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不求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虽然批评之声没有溢美之词那样好让人消受,但是,只要犯的不是原则性错误、低级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为了不被批评,就应该建设好自己;进行自省并纠正,是为了未来不被批评。建设性批评的构成具有互动性。换句话说,建设性批评的价值是在批评方与被批评方的和谐互动中体现的,而且重在被批评方:如果批评是建设性的批评,就不是“彻底否定和推翻”被批评者;而不管批评方的批评如何具有建设性,倘被批评方不接受,或被批评方不自省、或接受而不改正,其建设性批评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甚至失去价值。建设性批评和理性地接受批评是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公司发展的动力,批评是最好的建设。

最近,欣闻公司每月将开设总经理接待日,所有心存意见的员工可与总经理就公司的建设问题促膝长谈。我想,公司已经做出表率开通了建设性批评的渠道,至少今后不会有人在厕所里胡写乱画以泄私愤了吧!

回到目录      下一页
 
© CRC Mag@zine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京ICP备050456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