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目录      
革开放30年,中国依靠政策扶持,大力发展多种经济,不断释放市场活力,鼓励出口创汇,增加投资拉动,经济得以快速发展。随着中国加入WTO,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加上近年来世界范围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到了告别粗放经营、必须转型升级的时代。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日本人从二战的惨败中看到了国力的不足,转而将眼光聚焦于当时的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研究其经济及企业的增长方式。美国企业大规模的生产模式、资源投入式的增长方式让日本人唏嘘不已。但精明的日本人考虑到当时日本人少、地少、资金少、资源少的岛国特点,并没有照搬照抄美国人的做法,而是开始琢磨、研究适用于日本企业的生产方式。

中国刚刚改革开放时的产业界和日本60年代的情形差不多,百业待举、百废待兴,不久便开始进入你追我赶、大干快上的快速发展期。但日本企业的快速发展,不是基于资源投入或者投资拉动,而是精耕细作、追求质量上的发展。特别是以丰田公司为代表的传统制造行业,开始了以降低库存为手段、倒逼企业提升管理能力的改善活动。经过10年发展,以丰田公司为代表的日本制造行业的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已经超过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国企业。

10年中,日本产业界互相学习、互相参照,质量和效率工具相互结合、互相渗透,形成了以TQM(全面质量管理)、TPM(全员生产维持)、TPS(丰田生产方式)为发展方向的制造企业提升质量、降低成本、缩短交期的QCD管理模式。80年代,日本的各种产品开始登陆北美大陆,并一举征服美国消费者,无论汽车还是家电,日本生产的产品从质量到价格都普遍优于美国产品。

美国人震惊了!1981年,美国政府开始资助国内的产业界、院校和独立学者,组成联盟,研究日本产业经营和管理的秘诀。历经4年的研究,最后美国人总结出一个道理,日本的产业界之所以能够以低廉的成本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关键是他们采用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精益生产方式(Lean Production)。

什么是精益生产方式?其实就是以丰田汽车为代表的丰田生产方式(TPS-Toyota Production System),就是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生产方式。精益生产是一种理念,是一种企业增长的模式,是符合可持续增长的资源节约型的增长模式。精益生产包含了很多技术、手段、工具和方法,有生产技术、管理技术的内容,有尊重员工、尊重劳动、以人为本的管理手段,有看板管理、防呆管理、均衡管理的工具,也有5S、TPM、改善提案、班组建设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历经半个多世纪,丰田生产方式不断发展和完善。美国人在研究、学习的同时,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精益生产理论。从起初的“七大浪费”到现在的“十四项原则”,精益生产理论已经从指导生产现场的管理方法,上升到了企业经营运作的管理之道。从美国到欧洲,从日本到韩国,在上世纪90年代,全球经济发达地区掀起一股学习TPS、研究精益生产的热潮。不学习的人要落后,不进步的企业势必遭到淘汰。90年代末期东南亚金融风暴中倒掉的韩国大宇,与在风暴中窜升起来的三星、现代形成鲜明对比;08年金融海啸中面无惧色的福特公司的表现同样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风水轮流转,现在是中国和中国的企业做决定的时候了。资源掠夺型、环境污染型、投资拉动型、出口创汇型行业和企业日渐式微,开疆扩土、跑马圈地、暴利增长的美好年代已经过去,客户要求越来越挑剔、员工收入要求越来越高,更多的行业进入血流成河的红海中厮杀,能够带来大量新机会的技术变革还看不到曙光,怎么办?

调整企业的战略方向,转变企业的增长模式,从资源掠夺型、环境污染型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从投资拉动型、出口创汇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变,从粗放管理型向精益管理型转变,从量的经营向质的经营转变……学习别人的经验教训,这就是当前中国和中国企业界要走的道路。

华润集团作为一家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央企,始终立足香港、背靠内地、放眼全球。自2001年以来,经过近10年的高速发展,成功实现了两次“再造华润”的战略目标,行业领导地位不断巩固和提升,业态创新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形成了独特的多元化发展模式。为了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有效推动“十二五”战略规划的落地,华润集团适时提出全面开展精益管理工作,从资源占有型向管理经营型转变、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益化管理转变、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从要素投入向效率提升转变。然而,精益管理从根本上来讲是管理理念的转变,在告别跑马圈地、暴利增长的年代后,如何实现内涵式增长,如何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管理提升,将是摆在每一位华润领导人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每一位华润职业经理人必须面对的变革挑战。

世界级庞然大物通用汽车的肢解历历在目,百年老店柯达的倒闭也近在眼前,我们还是只有像张瑞敏说的那样,怀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像稻盛和夫那样“敬天爱人”、像任正非那样高瞻远瞩、像阿信那样勤勤恳恳,精益管理,苦心经营,才能突破瓶颈、创造新的奇迹,才能把前辈们打下的江山经营得更好,也才有可能带领中国的企业走向世界!

回到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