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目录      
近,迷上了看书。于是,那本早已放置枕边却许久未曾翻开的小书《三毛精品集》,随着自己的手指一页页开始打开。于是,我慢慢地认识、感受、发现了三毛这位似乎生活在传说中的奇幻女子。在这些铅字与符号的跳动中,我仿佛依稀看到她与荷西在撒哈拉沙漠上的各种奇幻经历。看着她,“假扮”沙漠神医,悬壶济世;看着她,探索沙漠荒山命悬一线;看着她,与沙漠里的沙哈拉威人斗聪明,荣升沙漠驾照女明星;看着她,“如何在努力有声有色地打发着漫长而苦闷的悠悠岁月”……

其实,现在的我,能仔细看完这本书,能写下这些享受的文字,却是出于偶然。

一直以来,文科出身的自己,对各类文学作品、各位文坛大家,竟然一直没有太浓厚的兴趣。读书,在我的世界里,似乎仅等于考卷上骄傲的成绩。读语文,只是记着唐宋诗词、修辞手法、感情思想、段落结构;学数学,只是利用着各种公式求解各种XYZ;学英语,只是背着众多单词、多种语法、各种名言警句以写出漂亮的英语作文;学历史、地理、政治,印象中也只是记忆各种年代坐标、会议大事……那些日子,读书,就是为了得到耀眼的红对勾。

直到有一天,自己收到朋友的一份礼物,《走吧,张小砚》。于是,自己开始了自己的另一种阅读。

这是一本旅行传记,作者是一位普通的女孩,偶然机会她从汶川一路向西,就那么一路一步步向西,居然到了西藏。朋友送我这本书的时候告诉我,“不论你多没时间,也一定要抽出时间来看完这本书。你会看到瘦弱女生那不可思议的勇敢、坚强,看到淳朴的藏民情谊,看到哥们儿的豪爽义气,看到一段不一样的人生。”带着这份强烈推荐的热情,我打开这本书,立即就被深深吸引了。

书里的她,用两个多月时间从汶川走到西藏,全程近两万里,一路涉险,高山、河谷、草原、急流,倾盆暴雨、烈日骄阳,没钱坐车就搭顺风车,没钱住店就住藏民家,没钱进大昭寺就在寺外说故事挣钱,然后再一路回到成都。这看似简单的两个月,让她重新认识了自己,找到了自己。现在的她,告别了水泥森林,在世界的某个角落,追逐着自己年轻的梦想。

“我愿甘苦自当,绝不抱怨,即使趴下,也要站起来,含泪,也要奔跑。人生只有两个方向,躺下来朝天,或者,站起来向前。”简单的两个月,60多天,为了梦想,她体验了无数令人羡慕但却没有勇气去做的经历,我,又是否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如此用力?我是否有勇气,全神贯注地去追寻自己的梦?我是否能和她一样,哪怕只靠自己也会坚持走完全程?我是否已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看到书中的作者,无数个是否开始不停地拷问自己。生活,总是这么参差地对照着。

听说,《走吧,张小砚》成了很多人寻找梦的起点,很多人开始像她一样,勇敢地走出来,认真地去找寻自己的梦想。

于我而言,也是新的起点。

当我开心地跟朋友聊起书中的正能量,她倒意外起来,“没想到啊,从来不看书的人还能看到点儿收获。”没错,好像是一种意外的收获,像一个好久不见的老朋友。突然之间,自己的感情、想说的话,都找到了依托。

一本好书,带给自己的,是一种强烈的认同感,虽与作者未曾谋面,笔下的文字,已是彼此沟通的最好纽带。读着他们多少年多少经历的积累,伴随着自己逐步成长。感觉真好。

从这以后,自己桌上的书渐渐多了起来,甚至哪天不看书,竟会觉得难受起来。或许,这不仅仅是另一种阅读,更应该是另一种人生,一个关于自己内心的人生。

回到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