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目录      
前看过一幅漫画,画里有一堵墙,左边的人被墙挡住,正仰起脸来看右边的人,右边的人踩在高高的一摞书上面,探出头来看墙另一边的景色,是一片令人欣喜的绿洲。漫画下面备注了一行小字:书并不能直接帮助你解决问题,但是它决定了你看问题的高度。

每当看到书桌上的书,我总是能想起这幅漫画。我也一直坚持每天至少读书半个小时。虽然时间并不算多,但正如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的那样:“尽吾志也而不能致者,可以无悔矣。”每天只要能如其中所说尽全力,虽不见其增,但日有所长。不求书中颜如玉,书中黄金屋,但求书中瑶池清如许,思源不断灌心田。

关于读书,在不同年龄对于同一本书也会有不同的理解。第一次读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是在高中二年级的物理课上,我的物理老师是个温柔到有些怯懦的女人,又是文科班,大家也便不太重视物理,于是班里在物理课上总是乱糟糟的,我于是在这段时间里偷偷地看了好些好书。这本书中的故事发生在前苏联对阿富汗的战争时期,一位放风筝的好手在战争爆发后抛弃了曾经救过他性命的仆人朋友,在父亲的庇荫下到了美国成长成人,后来在内疚中回阿富汗救他朋友儿子的故事。在高二初读此书时,对很多事情不甚了解,等到大二再读此书的时候,对书中时局的动荡以及对人性的泯灭,有了更深的理解。等到前些天再翻看此书的时候,故事本身仿佛已经在我脑海中迷路,但是,作者在书中对于人性光辉的赞美,以及提醒读者以一颗善良仁爱之心去对待别人的理念,却深深地印在我的灵魂中。

我非常喜欢书,想看的书我会尽量一口气看完,力求保持思维与故事的完整性。有时也会在乘车、等车等零碎的时间里抽空看上几页。买书回来我还会煞有介事地在书的封底注明自己购书的时间与地点,盖一个自己的小篆名字,证明它们此刻开始,就是我思维的一部分了。

有这样一句话:别人的书好看。想来确实有几分道理。许多时候我们总是买书胜过读书,“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喜欢站在书店里的那一刻,希望尽快拥有无数哲人、智者的智慧,但是一旦买到了书,总觉得要与这些思想交流唾手可得,便不再着急阅读。买回家里的书过了3个月依然崭新如初。所以“书非借不读”,正因为借书要还,有了一定的心里催促,便可尽快读完还回。

读书,正如开头那句话所说,它没法帮你直接解决问题,但是它可以提升你看问题的高度,陶冶情操,升华灵魂。纵横交错,字里行间,处处有真理,字字是学问。当电子商务时代来临,我们的媒介更多,但却没了当初坐在课堂上,偷偷咀嚼文字的快感。

读书的时间是挤出来的,当夕阳西斜,沏上三杯两盏淡茶,看着妙趣横生的书,或许我们才是真正在汲取快乐。
回到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