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目录      
因为我们还年轻,怀着一颗热情的心,对一切事物保持着新鲜感,对生活充满激情,有时候一腔热血,为喜欢的事情,甚至不顾一切。不知道是中了邪,还是深埋心底多年的愿望,感觉必须要学会摄影,然后就去买了单反,暗想一定要玩出成绩,什么“单反穷三代”,统统抛诸脑后,因为本来就没富过,就无所谓穷了。

记得以前用卡片机,也有M(手动)档模式,可以简单表达自己的想法。曾和某同事吹嘘,可以在昏暗的房间拍出亮堂的照片(其实就是长时间曝光的小技巧),他不相信,非去一个黑暗的房间验证我的说法,结果事实让他感觉很神奇,我也收获小小的成就感。但单反,玩法就多多了,在光和影的世界里,你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是的,是想象,不少出名的摄影师谈及自己的成名作,多数说是偶然,因为艺术不可能随时摆出来,灵感也不能随叫随到。

第一阶段,无可避免的,就是折腾设备。这是每个摄影爱好者的必经阶段,不少人从此深深中毒,无法自拔,真正走上了“穷三代”的路子,也有人因此技艺突飞猛进,进入自给自足的良性循环。当你抛弃了A(全自动)模式,学会运用P模式,玩转Av(光圈优先)、Tv(快门优先),对M(全自动)模式也小有领会,对镜头性能和对焦系统有更高要求的时候,发现手上的设备似乎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尽管此时并没拍出什么好照片),开始怀疑阻碍自己进步的是设备,好的照片必须添置好的设备,便整日想着要升级设备,完全忽略了技巧的学习,看着手上曾经梦寐以求的装备越来越不顺眼,终于忍不住要出手,说明开始“上道儿”了。

我的第一款相机是佳能60D,当时是APS画幅里比较好的了,比它强大的有7D,再往上就是全画幅,俗称的专业级了。当时配的镜头也是入门的两款狗头(高级的镜头称牛头,价钱上万),一个是变焦EF-S18-55mm f3.5-f5.6和一个定焦的EF50mm f1.8人像头,还别说,这两款镜头价廉物美,是入门级练手必备。MTF曲线漂亮,锐度和画质都在可接受范围,50mm f1.8更是积攒了多年的好口碑,主要是600元的镜头你找不出第二款。但这是入门最便宜最实惠的镜头,它不可能永远满足你的需求,当你学会了对焦、选择光圈,那么升级镜头是势在必行的。升级设备第一个考虑的当然是性价比。如果是土豪,就不存在这些问题,喜欢的话可以买几十万的哈苏等等,但谁叫咱们是“三无”青年呢?考虑到广角可以用原来的镜头,差不多的价钱就买焦段长的,光圈肯定大不了,价格已经决定其定位,那合适的就只有入门级红圈EF24-105mm f4了,花了5000大洋。至此,所有装备已经花了近1.2万大洋,但心底,永远幻想着更好的,机身似乎也该升级了。如果升级了机身,镜头呢?难道不到“大三元”不罢休?这么玩,似乎是要“穷六代”的节奏。

思想混乱之际,只想抛弃这些无尽的诱惑。在某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独自到莲塘采风,遇到两位老者,闲谈得知,他俩曾经在NBA当过好些年的摄影记者,现在退休回国,闲来无事写写莲花。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只见两位老者均用APS画幅相机加EF-S18-200mm f3.5-5.6,这又是什么境界?难不成装备已经无所谓,意境才是真善美?手上拿比他们还高级的装备,却拍不出什么优秀的作品,瞬间想石化的心都有了。生活如此美好,我要拍出自己的风景。于是乎,再升级装备的强烈想法逐渐趋于理性,转而深刻反思其中的人生含义。

摄影于我,曾经是种追求,如今是种情怀,我把所有的装备都卖了,现在这个阶段需要钱做更重要的事——买房。打心底来说,我始终要升级,我要实现那个愿望,我要买镜头的时候可以不用考虑广角的得失,不用担心乘以某个系数之后失去的那些风景,也许短期内实现不了,但我相信它终有一天会实现。生活需要勇气,人生需要信念;摄影,我浅尝辄止,但它始终没离开过,它随时可以像火山一样喷发,让生活充满阳光和激情。
回到目录      下一页

摄影“穷三代”?     黄裕[华润电力(贺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