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目录      
在进行开放课题的选题时,我们曾非常纠结。在我们看来,所谓的“开放课题”就是要有足够的开放性,不能仅局限于对华润医药有价值,还要对各个SBU都有价值,是整个集团比较共性的问题;不仅要解决当下的问题,还要对未来的趋势有借鉴意义。但是,我们又不能将题目定得过于宏大,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必须聚焦在一个非常具体的主题上。

在执行班主任给出的几个大命题范围内,我们最终选定了“组织能力和团队效能提升”这个方向,这是各个SBU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未来需要持续着力的管理变革领域。然而这个题目还是太大,如何进一步聚焦呢?最直接的想法就是聚焦到某一个有代表性的团队,而这种团队最好能代表未来的管理趋势。通过健康学院同学们的激烈讨论,在商讨过一线营销团队、研发团队等各个可能性之后,我们逐步聚焦到一个比较新型的团队上——共享服务中心(简称SSC),并且为了提升课题的普适性,我们将课题的范围从一开始纯粹研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扩展到共享中心型组织的团队效能提升上。

对于华润集团而言,目前比较成型的共享服务中心只有两个,一个是华润水泥的人力资源共享中心,一个是华润双鹤的财务共享中心。既然是做的是开放性课题,显然不能仅仅为某一个既有的SSC提供解决方案,还要面向未来,为可能组建的其他SSC如何提升团队效能提供思路。

做这样的题目显然有些冒险,一来它不是直接解决业务问题,二来集团内还没有太多的管理实践,这样结题时评委可能兴趣不大,也不会有太多直观的感受,很难拿到较好的成绩,但组员们觉得这个题目对于集团的价值还是挺大的,所以决定试一试。尤其当我们学习了MGL课程,看到四环模型中提及“组织氛围对组织绩效提升起到30%的作用”,更觉得这个课题有很大的价值,因为组织氛围只不过是团队效能的一部分,可以想象,团队效能对于组织绩效的作用肯定超过30%。

我们没有从“如何组建一个SSC”着手,而是希望从提升团队效能切入,最终推进组织绩效的提升,这看上去对于业务结果起到的是间接作用,但确实是一条有效性十分清晰的路径。这个课题的研究成果不仅对于SSC团队有直接帮助,对于其他类型的团队提升团队效能,应该也会有借鉴作用。

组建课题组时,因本学院的只能保留3人,另外从其他学院还需再招募4人。当时我们真是心里没底,不知道这样比较抽象的课题能否引起其他同学的兴趣而愿意加盟。令我们想不到的是,题目刚发布,马上有好几个同学争着要加入,名额一下就满了。课题组组建完毕后,我忽然发现,7名组员中竟然有5名是财务人员,一名审计人员,也就是说,除了我是从事HR工作的,其他6名组员全部是财务背景,我们真是一支专业高度集中化的队伍。这样的课题组构成其实也是必然的,SSC一般应用于HR、财务、信息部门,少量企业应用在采购部门,因此财务人员更容易对这个课题感兴趣。

课题研讨伊始,组员们对于SSC的认知很不充分,认为这不过是一个将流程化作业集中的部门,承担了一些日常作业而已,对于SSC的运作模式、发展规律、团队特性、团队面临的问题和潜在风险缺乏基本的了解。随着调阅资料、课题研讨的深入,组员们对于SSC的认知开始发生转变。

因为华润集团内部的SSC只有两家,第一次外出调研时我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外部标杆企业,希望从外部标杆经历过的管理实践、经验教训中得出一些启示,因此这次调研除了集团内部的华润水泥、双鹤以外,还联络了华为、腾讯、康明斯等SSC实行得比较成熟的大型企业。为提升调研的效率和效度,我们专门设计了针对不同人群的调研访谈结构化问题提纲,以及调查量表,并通过一些渠道弄到了专门针对SSC的市场调研报告。通过多角度的调研,课题组组员们明显感觉扩大了视野,迅速加深了对于SSC的定位、价值、运行规律、发展趋势的理解。标杆企业SSC管理者对于这个领域的理解和主要的管理举措,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尤其是腾讯提出的SDC模式,以及康明斯作为世界五百强企业,在中国做SSC十几年,目前已经进化到将HR、财务、信息、采购的SSC融合成一个团队的模式,让组员们看到了一个崭新的、创值型SSC的前景。

课题组原先只是预设了一些结构化的思路,通过调研,我们不断提炼、归纳,逐步形成了更加清晰的思维脉络,这是典型的行动学习过程。原材料准备得足够充分了,对于课题的呈现逻辑是组员间争论最多的,因此我们专门在周日花费了连续6小时,将每页PPT应该呈现的内容、相互之间的逻辑关联做了梳理。梳理完毕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接下来就是如何分头将所需的内容摘选出来放入各个页面了。这种总体讨论、分头编撰的模式显然是比较高效的,我们课题组实际上花费在讨论上的时间并不多,大家在总体框架的指引下,各展所长,尤其是指定3名组员专心进行调研素材的加工、整理和数据分析,使得课题的论据更加充分有力。当初步的20页PPT完成时,课题组全员一声欢呼,主脉络完成了,接下来只是修修补补的工作了。

课题汇报人是抽签决定的,我们的运气不错,3位主要的撰写者有两位被抽入汇报组,一位在问题回答组,完美的组合。拿到抽签结果后,我们紧急开会,由主汇报人将汇报材料重新进行梳理,按照她的语言和逻辑习惯做了些调整,好的内容还需要好的呈现形式。

汇报那天应该说比较完美,问答环节组员间也非常有默契地互相补位。记得有位评委当场给出了3句评语:这个课题对于集团和未来趋势很有价值;你们课题组做了大量细致的调研工作,准备很充分;你们课题汇报的逻辑严谨、清晰。有这3句评语已经足够了,名次已变得不那么重要,我们的辛勤付出没有白费。尤其是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对于SSC这个领域的知识和认知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相信对于我们这些财务和HR出身的组员今后的工作也具有相当的实践意义。

课题的本身对于企业可能具备一些价值,但更重要的是,课题组成员在此过程中的收获如何?在课题研究和研讨过程中,思维模式和视野有没有发生一些积极的变化?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的课题显然是很成功的。

回到目录      下一页

团队效能提升的聚焦之路     邓白洋[华润之道五期健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