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目录      
2014年4月19日,经过各个学院晒课题、课题组长主动物色组员,以及学院与各课题组组长的主动、积极接洽,燃气学院“促进新建燃气公司快速成长”开放课题组组建成立,组员共有7人组成,分别是来自燃气学院的汪团结、张军、逄焕庆,来自电力学院的李俨、王进、周俊芳,还有来自水泥学院的雷丰收。由于组长是汪团结,同时大家希望经过全体组员的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把课题做好、做扎实,于是大家给小组起了个和谐、奋进的名字“团结组”。

4月20日晚上,小组成员于隆地廊共享空间进行了第一次集中研讨。为了让小组成员了解课题“促进新建燃气公司快速成长”的意义所在,并且让全体小组成员达成共识,以便后续课题研讨更加有效、顺利地展开,组长汪团结介绍了燃气公司目前概况及公司战略。

从2004年成立苏州华润燃气公司,到2007年正式成立华润燃气集团,截止到2010年华润燃气已发展成为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燃气公司。目前燃气集团成员公司共194家,其中A类(大于30万户)共9家,B类(10-30万户)共26家,C1类(2-10万户)共62家,C2类(小于2万户)共94家。不难看出,燃气集团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快速外延式增长,位于三线城市的县、镇类城市初创公司已经占到相当比重,其中新建公司更是达到了38家,占到C2类公司的约40%。这些公司普遍存在人、财、物不足等问题,公司发展缓慢。

从燃气公司经营环境层面看:随着国家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天然气的使用将覆盖县级以上城市;产业转移,很多企业退市、入园;天然气占国家使用能源总量8%,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燃气公司经营政策看:新建公司组织能力与业务发展不匹配;实现盈利的过程过长;尚需进一步落实集团“1+2+3”的管理体系。从燃气战略层面看:外延扩张与内涵增长并举——要二次创业;地级市项目越来越少,未来新增项目集中在县、镇,有80-100家。

所以,调研燃气新建公司面临的困难、制定相应的机制和措施、促进新建燃气公司快速成长,将有力促进华润燃气整体盈利能力提升和战略的实现。

随着第一次外出调研的日期逐渐临近,在4月21日至4月25日这一周,小组成员讨论了第一次外出调研的计划和方式。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制定周密的调研计划、采取多样的调研方式、收集到全面的新建公司所面临的困难,是后续展开课题研讨、提出解决方案的前提和基础。经过讨论,小组决定采取现场访谈、行动学习、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等多维度调研方式。同时小组成员兵分三路:分别奔赴南京大区、福州大区和沈阳大区。

在第一次调研中,安徽阜阳公司调研给我们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尽管在进入阜阳公司之前,张军已经为同组的我和雷丰收进行过介绍:阜阳公司条件比较艰苦,由于多种原因,公司发展缓慢……但当汽车真正驶入阜阳公司时还是让我吃惊不小。一栋非常不起眼的4层楼房,估计已经有20多年历史,阜阳公司租用了2楼的几间房子作为公司办公地点。公司负责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直接把我们让进了会客室,会客室里的陈设也非常简单,几张沙发、几张茶几摆放在房间四周。看到这里,燃气新建公司的困难处境一目了然。很快,安徽大区总经理方永干来到了会客室,与我们一一握手,非常热情,甚至有种很期待我们到来的感觉。刚一落座,方总就打开了话匣子,说起新建公司的困难更是滔滔不绝,从资金说到了人才,从人才说到了政府关系,从政府关系说到了市场开拓……我们一边听、一边记,看着这位身材矮小却非常精干的燃气人,我们除了心生敬意外,还暗自决心把该课题做好、真正为新建公司快速成长贡献力量。

在第一次调研中,我们共访谈了4位大区总、12位大区助理、9家新建公司。通过多种形式、全面的调研,我们共收集到了56个新建燃气公司的问题。有了这么丰富、全面的第一手资料,小组成员也对后续的分析问题、输出解决方案充满了信心。

5月5日晚上,第一次调研回来的第一个周一,小组成员便热情高涨投入了课题研讨。由于调研准备周密、访谈充分,收集到的问题也非常细致全面,所以课题研讨的初期非常顺利。很快,课题组运用亲和图对56个收集到的问题进行了分类,共分为5类:团队构建困难;企业文化落地慢;市场开发难;工程建设、运营不能快速步入正轨;资金困难。之后,我们运用树图工具,对归纳出来的5大类问题进行了初步原因分析,共分析出了22个具体的原因。

正在大家为小组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欢欣鼓舞时,小组研讨很不幸进入了瓶颈和困难期,主要矛盾在下一步课题研讨的走向。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下一步小组应该就目前分析出来的22个原因讨论解决方案,输出课题成果,这样我们的解决方案才能做到全面;另一种意见是应该进行继续的原因深度分析和问题聚焦,抓住主要问题、撇开次要问题,这样我们课题的输出成果才能切中重点。课题研讨陷入了僵局,谁也说服不了谁。

就在此时,5月17日、18日两天,燃气班主任陈国勇总来到大学进行课题辅导。在听取了我们小组前期进展和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后,陈总耐心地和我们进行了交流。他首先提出,我们在学校做课题,人力、物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要做到面面俱到很困难,也是不现实的;其次,我们收集到的问题,并不都是大多数燃气新建公司面临的共有问题,有些问题甚至只是个别公司所面临的困难,比如说资金问题,就只是在安徽阜阳等少数公司存在。所以答案很明显,对目前分析出来的22个问题,继续深度分析、聚焦,才是我们课题组正确的走向。同时陈总还提醒我们,在课题研讨中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多运用大学里学到的工具,做到学以致用、事半功倍;二是阶段性地对燃气新建公司进行电话访谈,确保课题方向的正确性、别走偏了。

这次辅导时间虽然不长,但却给我们组指明了后续方向,也使得大家有种幡然醒悟、茅塞顿开的感觉。在后续的研讨中,我们运用要因矩阵法,从重要度、紧迫度两个维度,对22个初步分析出的原因进行打分并梳理出了5个主要原因,包括:部分总经理岗位能力与岗位需求不匹配;市场开发人员能力不足;缺乏专业技术人员;难以迅速建立政府关系;工程运营人员能力不足。我们又对这5个主要原因运用5WHY分析法进行原因深度分析,最终得出4个根本原因,即:高管人才储备不足;大区缺乏对新建公司的骨干人才储备;新建公司由于地域、规模等原因,对人才吸引力不足;人才交流机制不健全;通过对以上4个根本原因进行研讨,我们发现它们分别属于员工能力、员工思维、员工治理的问题。

最终,小组决定运用杨三角工具、围绕提升新建公司组织能力来输出我们的解决方案。

员工能力方面:从总经理能力、中层骨干能力、基层骨干能力三个方面提升;在员工思维方面,通过薪酬补贴、企业文化建设、精益管理三个方面来提升;在员工治理方面,建议完善人才交流与发展机制、绩效激励机制、以及应急联动机制。

在二次调研中,我们通过与部分大区总、助理及成员公司的沟通,初步验证了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同时制定了下一步行动计划,打算利用1年半的时间完成试点推行、效果检验和方案修正,最终在1年半后进行方案固化推广。

回顾我们课题组的历程,研讨不下30次、调研燃气公司10余家、访谈燃气公司人员约60人次。有付出、也有收获,有感悟也有感谢。

我们经历学习:在大学课堂里学习、在课题研讨中学习、在调研和访谈中学习、也在思想碰撞中学习;我们经历熔炼:研讨中有欢笑更有泪水、有互相欣赏也有激烈争执、思维在碰撞中提升和聚焦,最终得到熔炼;我们收获成长:在上课中成长、在研讨中成长,成长带来的是课题输出方案的升华,并希望藉此能助推燃气公司持续成长。

回到目录      下一页

探索新建燃气公司困境之迷     周俊芳、汪团结 [华润之道五期燃气开放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