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目录      
政府工作报告历来是社会舆论的风向标,那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新词或者高频词往往也立即成为媒体的焦点。今年又有哪些词汇再度引发关注呢?

中等收入陷阱 Middle Income Trap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现代化,根本要靠发展,发展必须有合理的增长速度。

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首次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基本涵义是指: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跻身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有意见认为可确定发展战略,引进新的生产工艺或技术,寻找新市场,以保持出口增长。扩大内需也同等重要——用增长的购买力来购买高品质的、创新的高附加值产品,帮助驱动经济的增长,在此过程中从依赖于廉价劳动力和资源驱动型增长,转变为基于高生产率和创新的增长。201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1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2014年6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为两院院士作经济形势报告时强调,中国有能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保持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上世纪5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M•索洛(Robert Merton Solow)提出了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特性的总量生产函数和增长方程,形成了通常所说的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含义,并把它归结为是由技术进步而产生的。全要素生产率是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在内的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其来源包括效率改善、技术进步、规模效应。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指全部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土地等)投入量不变时,生产量仍能增加的部分。简单说,产出增加了,要么是要素投入增加了,要么是要素使用的效率增加了。用产出的增加减去投入的增加,就得到了使用效率的增加,通常称为“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之所以叫“全要素生产率”,是因为这个概念衡量的不是单个要素的贡献,而是所有要素“糅”在一起使用时的效率。

TFP是产出增加中要素增加不能解释的部分,或者说,我们“不明所以”的部分。用莫塞斯•阿布拉莫维兹(Moses Abramovitz)的话讲,TFP衡量的是我们的“无知”。这个“无知”常常被解释为“技术进步”,因为投入不变,产出增加,自然就是技术进步的缘故。这里的技术进步是广义的,既包括生产技术的进步,也包括组织效率的进步。比如说,因为激励机制的改进,“窝工”减少了,这也算“技术进步”。

全要素生产率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也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工具,尤其是政府制定长期可持续增长政策的重要依据。李克强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将推动中国经济由投入型增长转向效率型增长。
回到目录     下一页
© CRC Mag@zine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 京ICP备050456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