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时间以意义

不知不觉间,《华润》迎来了三十而立之年。三十年光阴流转,距离1992年那则小荷初露、含苞待放的封面,仿佛弹指一挥间,但它陪伴和记录过的企业却走过了漫长的一段旅途。三十年间,《华润》始终秉承着为客观反映历史变迁和时代进步而书写,为详实记录华润改革发展而书写,为忠诚传承华润精神文化、积极展现华润价值追求而书写,深刻反映了时代变迁、企业发展,以及华润人的心灵历程。


1992-1999

东莞华润水泥厂成功融资.png    

1992年6月,《华润》创刊于香港。如今翻看90年代的杂志,还能依稀看出一丝丝外贸企业的旧影。当年的杂志刊登了大量集团领导接待外贸代表团和参加海外展销会的资讯,但同时也能感受到华润探索实业化的脚步加快了,尤其是90年代末期,杂志刊登的关于市场分析、业务交流、管理探讨类的文章越来越多。这个时期的杂志,港味浓郁,不仅全用繁体字,设计风格也有种港式休闲画报的感觉,在那个电脑尚未普及、智能手机还没出现的年代,《华润》杂志就像集团的“新闻联播”,不太迅速、但非常详实地报道集团发生的大事小情,从集团领导出访和外宾接待等活动,到员工在港丰富的业余生活和实用资讯,杂志可以说是内部员工了解高层动态和公司发展的几乎唯一媒介。

 

迈入新千年,中国加入WTO,内地迎来发展的广阔机遇,“再造华润”大幕开启,华润从“背靠内地”转为“面向内地”,开启了大规模投资内地的阶段。杂志也在1999年11月经历了一次重大改版,基本奠定了后来长达十几年的稳定连贯的风格。此后,杂志开始变为稳定的月刊,并逐渐固化下栏目设置,形成了“思、启、行、情、人、知、讯”七大板块。内文从繁体字变成简体字,港味也逐渐褪去,有了今天杂志的雏形。此外,杂志从2000年后逐渐增加经理人谈业务讲管理的专栏篇幅,一时间杂志成为集团业务探讨和管理思维辩论的前沿阵地,颇有集团BBS、Blog的风采。这一时期,《华润》加大了深度报道的力度,开始对重大管理主题如经理人年会、高层培训、精益管理、组织建设等推出专刊,通过深度报道阐发推动集团上下对各项管理主题和工作达成共识。通过提升策划能力、美化版面设计、深化采访报道,突出专题的新意和亮点,开始尝试故事性、风格化更强的稿件呈现形式。


2000-2014

2000-2014.png    

从2000年开始到2015年,杂志的发展可以再细分出三个阶段。2000年到2003年,在华润探索多元化、实业化初期,恰逢第一次“再造华润”,企业转型任务艰巨。杂志从单纯刊发资讯到加入更多管理业务探讨,董事长、总经理等集团领导开始在杂志上刊发自己关于公司战略和业务发展的思考,为企业转型鼓与呼。


2003年到2009年,华润在各行业稳健布局,两个“再造华润”接续完成,逐渐奠定了今天的产业版图。杂志与集团的业务经营和管理探索结合更紧密,并开始围绕固定专题进行深度策划组稿,力求真正对经营发展发挥参考价值。


2009年到2014年,华润持续高速发展,连续进入世界500强,排名逐年攀升,杂志也更加求“新”求“深”,聚焦集团中心工作,交流管理实践经验,关注基层一线动态,传播华润主流文化。


2015-2018

2015-2018.png    

2015年,华润官微问世了。其实从2012年微信横空出世,中国人的媒介使用习惯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纸媒纷纷开始寻求数字化转型,《华润》杂志也不例外,开始给内容做“加法”,给设计做“减法”。恰逢这个阶段华润业务多元化进一步发展,多元化的企业特点让华润业务单元与社会热点的连接点更多了。这个时期杂志的“封面专题”——聚焦,就把华润的管理和业务实际与社会热点、行业焦点结合得更加紧密。同时为了与官微内容进行区分,杂志也大幅度增加了深度报道和阐释性报道的比例。《华润》还进行了全方位改版,对栏目进行增减合并后形成了“远瞻”“聚焦”“读城”“论道”“名家”“润苑”几个栏目,风格更加简洁、雅致、大气。


这个阶段杂志还有一个里程碑的事件,就是以产业史致敬80周年。《华润》杂志以做系列图书的热情,扎实详尽地展现了华润各业务单元的发展历程,为研究和解读华润业务积累下一笔宝贵的资料。


2019-2022

2019-2022.png    

充实忙碌的2018年过去,2019年,国家和企业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坚定迈进,但新冠疫情爆发,也深刻改变了世界面貌。在华润,“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启程,集团提出“重塑华润”战略,瞄准打造华润特色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总目标。当此时,《华润》杂志进行了又一次重大改版,以一年四期主刊加两期副刊的频率推出双月刊。主刊更具时代感,聚焦国家战略、社会热点和民生焦点,围绕集团战略和重大议题,形成专题报道,体现华润对于社会议题的回应和思考。副刊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以华润的好产品、好业务为线索,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扩展出一系列轻松、活泼、好读的内容,展现华润与大众生活的紧密联系,体现“有华润,多美好”的主旨。此外,该阶段还首次推出了杂志周边文创,上线了阅读小程序,为杂志开创业务新形式、探索内容新方向、实现情感强联系找到了新的有力抓手。

 

卅载光阴弹指过,未应磨染是初心。30年间,《华润》杂志历次转型、突破、创新、超越,262期杂志,折射出中国政治生态、经济政策和社会思想的巨大变迁,宛如一部近代史,为时代留下了鲜活的切面。90年代,杂志上刊登的讨论一国两制和基本法的文章,让我们得以了解香港回归前港人的思想动态;讨论上市融资的文章展现了那个年代中资企业解绑后往资本市场大展拳脚的跃跃欲试;迈入新世纪,我们可以透过经理人关于战略转型的激烈讨论嗅到加入WTO后内地迎来的无限商机;再后来,关于央企“触网”的讨论反映了互联网在中国的飞速发展,关于房地产的文章则让我们看到一个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的行业经历了怎样的冷暖,每年关于希望小镇的专题专刊则让人真切看到脱贫攻坚背后的艰难。

LIN5464_副本.jpg    

30年间,《华润》杂志经历的几次重大转型也都恰好与华润当时的转型暗合,或者说,正是当时集团的战略转型迫使杂志做出改变,来承担为改革鼓与呼的任务,它也确实为历次改革凝聚了人心,奏响了号角。翻阅《华润》杂志,可以读到90年代尚未褪去贸易底色的华润初尝实业化的滋味;读到2000年前后华润大刀阔斧重组业务并毅然决然转向内地,开启两个“再造华润”的大幕;读到重启高层培训,“重塑华润”战略的提出和向世界一流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迈进的新征程。与此同时,杂志也记录下了华润不断转型变革的勇气和魄力,沉淀了华润经理人群体的管理经验和业务思考,留下了那个年代中国企业蓬勃进取的群像。


随着华润的商业版图从90年代多半位于香港、到逐渐囊括了20多个行业、2000多个实体企业、37万员工,华润人的精神世界也随之延展,杂志在过往三十年间承担了一个为华润人创造精神家园的责任,无论走了多远多久,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华润人都有这么一块可以真诚交流情感、碰撞思想火花的园地,它收藏了一代又一代华润员工的人生百味与世间冷暖,它把华润人闪光的思想和动人的故事像蒲公英一样播撒到更辽远的地方,让大家发现一个立体的、真实的、亲切的、温暖的华润。


LIN5426_副本.jpg    

热点速朽,故事永存。随着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获取信息的途径已经多到应接不暇,各种各样媒介都试图在更短的时间里、以更容易被吸收的方式向我们传递信息,但无论技术如何变化,内容永远是“定海神针”,变的是传播形式和渠道载体,不变的本质仍然是能够启迪人、感染人的优质内容,而《华润》杂志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都在坚守这个底层逻辑:通过不断挖掘、创作和传播,让好文章、好故事、好内容抵达人心,影响行动,最终形成变化,实现文化创造价值的终极目标。


三十而立,《华润》的故事足够厚重;三十未已,《华润》的步伐依然轻盈。正如三十年前发刊词写到的那样:“华润的事业大有希望,办好《华润》也大有希望。”

pic_couser.jpg



本刊 吴曼至 整理撰稿

浏览 点赞
本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