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歌不再苍凉

 

 

有人漏夜赶科场,有人风雪还故乡。

 

宁夏海原到了十月,往往就能迎来当年的第一场雪,也渐渐迎回外出周边打工的家人。在工地停工的寒冷季节,他们回到家中,拾掇起地里的庄稼,筹划着来年的再一次起程。

 

殷孝忠便是返乡大军中的一员。他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海原1971年。1972年,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曾在听说西海固人民还在干旱和贫穷中煎熬后,流下了眼泪:“西海固人民还在受苦,我当总理的有责任呀!”。1982年,中央实施“三西”(宁夏西海固、甘肃河西走廊、定西)扶贫攻坚工程,拉开了中国最大规模扶贫开发的序幕。那一年,宁夏贫困人口年收入仅有44元。

W020191216787401389525.jpg
>雪中牛场


许多人不得不外出打工。几十年间,殷孝忠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1990年,他做建筑工时的收入是一个小时一块六毛钱,他说,挣得不多,花钱的地方不少,上个厕所都要收费。到了2016年,在银川,他一天要干十二个小时,才可以挣到一百五十块。

 

那一年他从银川回到海原县曹洼乡恰是十月,正赶上村里通知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以从华润在当地新建的牛场领牛,殷孝忠不同意。

 

那时曹洼乡流传着一位放羊小伙改编的歌《拉手手亲口口》。小伙子说:“我是一个出身在宁夏海原县曹洼乡老虎行政村苦命的娃,因我在前年高价买羊,过了不到半年时间,羊价突然猛跌,我感觉天要塌了,最后一气之下所有羊低价赊出,伤心的是赊出去到现在要不来钱,让我怎么办呢?在这里我唱了首歌,虽然不怎样好听,却是我放羊经常唱的歌,让我回忆起我放羊的那些情景,只想说‘我的羊啊,你把我害惨了!’”

 

荒原古堡,漫山野草,孤独的歌声回荡。

 

殷孝忠自然知道,养牛养羊并不是那般田园牧歌,不然也就不会出去打工了。更何况他没养过牛,对牛病防治一无所知,所以尽管买头牛有6000元的无息贷款和2000元的补贴,自己只用出2000元,但没有十足的把握,谁愿意背上几头牛的贷款去搞一个自己从没做过的事情呢?

 

他的老婆被说服了,她在杨明乡的哥哥妹妹都在养牛,跟她讲了养牛的种种好处,认为这是非常好的机会。在老婆的坚持下,殷孝忠家最终还是从牛场领回了三头牛。

W020191216787401419211.jpg
>养牛基地饲喂组长殷孝忠
W020191216787401451105.jpg
>殷孝忠老婆承担了家里养牛的重任

 

但殷孝忠心里想的,仍是过完年去打工。次年2月,就在他想外出前,村里又来了消息,村长宣讲说华润养牛基地招人了。他虽然也不知道具体能去干什么,但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参加了选拔,最后幸运地留在了基地。

 

养牛的重任落在了她老婆身上,每天割草,储备草料、苜蓿、高粱,家里剩菜也都拿来喂养,清理的牛粪拿去烧土炕,还能作肥。一年的辛劳很快过去,2017年12月,殷孝忠家领回的几头牛下了两公一母三头小牛犊。因为牛棚太小,为了给再养牛腾地方,两头小公牛在2018年6月养肥后卖给了牛贩子。2019年,余下的四头母牛又都怀上了小牛,预计到12月,他们家就又有了新的收成。算下来除去要还给养牛基地的赊销款和草料钱等成本,已经净挣了四头牛加几千块钱。

 

老婆在家养牛,殷孝忠已经是基地里的饲喂组长,如今也没有了外出打工的念头。下了班,殷孝忠喜欢在家K歌或是去各个村里放电影。今年,乡里的每一个村子到了晚上都会时常见到他开着客货两用车,拉着放映机,在村部活动站或文化站,支起电影帐子,放一场六零后、七零后最爱的大片。他说今年的100场已经放完了,最后一场放的是《开国大典》。

 

 

1992年,宁夏扶贫进入第二个十年。“三西项目”延长十年,还在1994年制订了“双百扶贫攻坚计划”。那些年,西海固地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2年126.7元增长到2000年的987.3元,人均占有粮食从231公斤增长到了513公斤。这便是杨金龙的童年时代,他生于1991年。

W020191216787401480910.jpg
>以曹洼基地为核心的育肥体系

要发展肉牛养殖产业,首先要建设一个现代化、大规模的肉牛养殖基地。曹洼基地于2015年3 月开工建设,占地1379.17亩,总建筑面积91000平米,配套建设了隔离舍、育肥舍、精饲料加工车间、草料棚、青贮窖等。2016年6月,基地建成并全部投入使用,年存栏量8000头,年出栏量6000余头,目前该基地已经成为西北五省规模最大、设施最现代化的养殖基地之一。


2019年,他的弟弟妹妹都还在上学,而他的两个小孩,一个7岁,另一个也已经3岁了。

 

三年前,刚成为第二个孩子父亲的他面临着要不要再外出打工的难题。他十九岁就出去打工,在内蒙煤矿挖过煤、当过建筑小工,一天可以挣到几十块钱。

 

正在这时,他听邻居说华润在曹洼乡建了养牛基地。2016年1月,杨金龙成功应聘来到基地,先是值夜班巡夜,现在在基地开铲车,铲起一堆堆饲草,或是驾驶TMR自动搅拌饲喂设备,将搅拌均匀的草料投放在几百米长的牛栏边。

W020191216787401527454.jpg
>以三河草业为核心的饲草料加工配送体系

由于地域原因,海原县草料分布不一,有些区域的玉米秸秆过剩,有些区域饲草短缺,出现区域内有畜无草现象。另外,近年来饲草料价格昂贵,为解决饲草短缺、外运问题,曹洼精饲料加工中心、三河饲草料加工配送中心,开展收购、加工、销售、配送一体化运作,以优质高效绿色发展为目标,实现草畜产业循环一体化发展,完成“精改饲”,为周边11个乡镇配送玉米压片、打包青贮饲料,有效解决了建档立卡户的草料短缺问题。


来到基地的第三个月,他就从公司领回了四头牛。他们郑旗乡人大部分养羊,那时知道华润牛场的人不多,只有十几户领了牛,他们觉得养羊更挣钱。

 

杨金龙和他的爸妈过去都没有养过牛,但他在基地知道这里有成套的帮扶养牛的办法,为了给家里增加收入,值得一试。

 

他家领到的牛已经是配过种怀上牛犊的。家里的老人来养,每天割草、铡草、喂牛、清粪,不算太累但也没有时间闲着。老婆则负责照顾孩子。每隔一段时间乡里养牛服务站的人都会去摸一下牛犊是否正常,这也让他们少了一些担心。

W020191216787401551313.jpg
>2016年1月,杨金龙成功应聘来到基地,先是值夜班巡夜,现在在基地开铲车,铲起一堆堆饲草,或是驾驶TMR自动搅拌饲喂设备,将搅拌均匀的草料投放在几百米长的牛栏边


2016年10月他正上班,收到微信说家里的牛产下牛犊了,一母三公。他们家是乡里同一批领牛户中最早产下小牛的,家里人开心坏了,老人家隔一会儿去转一圈,想着一年的劳动没有白费。乡里好多人也跟着去他家参观,扶贫的同志也来了,跟他们问长问短,打听小牛都吃些啥……每产下一头小牛,他家可以收到五百元补助,同时也意味着不用多久又将多了一万元的收入。

 

杨金龙的女儿把新生的小牛当作了宠物,放学回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牛。他的妹妹也喜欢上了小牛,2017年3、4月,他们把养大的三头小公牛还给公司的时候,妹妹舍不得地落下了眼泪。

W020191216787401589840.jpg
>杨金龙的孩子把小牛当作了宠物

 

有了在基地工作的积蓄和首批牛挣到的钱,2018年5月,杨金龙又从公司拉回了五头母牛,其中在2019年7月产下一公一母两头小牛,公牛没有存活。最早领回的那四头母牛在2019年4、6月也又产下了小牛,三公一母。

 

家里的十五头牛,已经让牛棚十分拥挤,杨金龙打算再建棚。政府也会提供补贴,据说60平米可以补贴3000元。

W020191216787401631980.jpg
>以乡镇服务站为核心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为解决农户技术瓶颈,推广科学养殖,华润开展以乡镇为中心、辐射周边村的兽医冷配社会化服务体系。全县建立了16个集动物防疫、检疫、疫病诊疗、冷配改良、畜牧科技服务“五位一体”的综合畜牧科技服务点,建立了“覆盖全县、功能齐全、运行良好”的畜牧科技服务体系,通过新技术培训推广、科学养殖等饲养生产全过程的技术服务及培训指导促进全县肉牛养殖产业向标准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保产有祖业,脱贫靠增收。郑旗乡一大半建档立卡户现在都领了牛,当然,羊他们也还在养。在宁夏,每个人都知道有一个“五三零”计划,如果一家人有五头牛或者三十只羊就算脱了贫。

 

 

在宁夏扶贫的第三个十年,2001年至2010年,宁夏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82年的44元增加到了2011年的3964元,但因贫困标准改变,宁夏约百万人口再次回归贫穷。

 

下一个十年,也就是2011年至2020年,自治区随之启动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和沿黄经济区发展两大战略。

 

2012年底,国务院扶贫办、国资委新增宁夏海原县为华润的定点扶贫县。华润人来到了海原,经历了反复调研规划的2013年,经历了困难重重的2014年,最为艰难的时期,华润人即便个人垫钱也坚持让项目继续推进,最终根据当地土地生态条件,利用原有草蓄农业格局,以及农户生产生活传统,在海原曹洼乡兴建了养牛基地。

 

基地于2015年3月开工建设,2016年6月,基地建成并全部投入使用,年存栏量8000头,年出栏量6000余头,已成为西北五省规模最大、设施最现代化的养殖基地之一。

 

在基地建设期间,项目组便拿着花名册开始了华润养牛模式的宣传,在各村各户讲政策讲好处,为农户算账,请村长做群众工作。殷孝忠和杨金龙的人生便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新的选择。

 

但2015年牛场只放出了1000头牛。许多农户不太看好,也存在着扶贫补助够用就好的思想。那个时候,为了保证农户随时能拉牛,每周二、三、四基地都随时开放供农户选牛。没被选走的牛,基地决定能配种就先配种。所以2016年选牛农户很多都能选到已怀上牛犊的母牛,这让农户看到了直接的好处。

 

到了2017年3月,在早期领牛农户示范下,其他农户也都积极起来。他们还从牛场的安排中发现了规律:每周二都有新检疫隔离完的牛可以领。于是,很多人都赶着这天抢牛,多的时候一天来了400多户,但只有200头可以领,常常牛场门一开,农户们便发起了冲锋,谁都想要最好的那一头。这个时候,“中间商”就出现了,一些选牛有经验的人或者曾经的牛贩子,开始专门干起了替农户选牛抓牛的生意,他们选好牛抢好号再倒给别人,甚至还有换掉别人选好牛的耳号的事情发生。这些“黄牛”可以挣到300、500、1000的差价。基地最终分析认为,还是牛太少,人太多。

W020191216787401676283.jpg
>以贾塘基地为核心的繁育体系

优化畜群结构,引进西门塔尔、安格斯等优良品种基础母牛进行自繁自育、杂交改良,培育优质高端肉牛新品种,逐步形成海原高端肉牛品种,探索培育适合海原县的优良地方新品系,打造高端肉牛示范县。在海原县贾塘乡后塘村建设了存栏2000头的高端肉牛繁育基地,项目总占地面积400亩,于2018年3月18日开工建设,2018年12月正式投产使用。以贾塘高端肉牛繁育基地为核心的繁育体系,2017年底陆续从新西兰、澳大利亚进口2000头安格斯基础母牛,利用人工冷配繁殖技术,进行“海原黑牛”品牌建立、育种筛选,截至目前已经产犊1334头。


后来基地将选牛方式调整为按花名册领。要领牛的同村人自发组织,告诉村长,村长再告诉基地,基地来安排每次的户数、牛数,每次也不定时,只通知一个乡镇。养牛致富的火种就这样燎遍了海原。

W020191216787401702542.jpg
>“基础母牛银行”受惠村民现场挑选牛犊

 

从2015年开始,这一“基础母牛银行”模式已滚动近四年,许多农户或者将牛犊返销给牛场,或者归还赊销母牛款,目前回收率已达到40%,对基地来说,收回赊销资金达到80%,这一模式便能继续滚动下去,保障每个环节有足够的收益,才能造福更多的农户。

W020191216787401732604.jpg
>以西部高端肉牛研究院为核心的技术支撑体系

围绕高端肉牛产业差异化发展所急需关键技术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集成示范。2018年,在海原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海原华润农业与海原县人民政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方共建西部高端肉牛发展研究院,组建海原县高端肉牛产业技术指导服务中心。主要内容包括科学研究与示范推广、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三大板块。通过草畜产业新技术培训推广、良种引进、科学养殖等饲养生产全过程的技术服务及培训指导,建立健全海原县稳定的畜牧业科技技术服务支撑体系。


 

《宁夏日报》2018年报道了华润在海原的养牛扶贫模式,开头写道,“贫瘠甲天下的海原,迎来了命运的拐点。”

 

结尾中说,“到2020年,海原将累计赊销5万头牛,全县高端肉牛饲养量将达到30万头,建成西北地区高端肉牛养殖基地,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摘帽。”

 

杨金龙说,他想要养更多的牛。他们从不愿养、不敢养到抢着养、想多养,做好的是长长久久地脱贫增收的打算。

W020191216787401835023.jpg
>以黑城屠宰场为核心的精深加工体系

为提供完备的“产供销”一体化服务,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在海兴开发区实施“育肥、屠宰、精深加工”一体化项目,采用“龙头企业+基地+村集体+建档立卡户(贫困户)”扶贫模式,成立海原五丰肉类食品有限公司,进行肉牛精深加工,逐步形成一个草畜产业及高端清真牛羊肉分割、加工、销售、配送为一体的产业链,并打造海原地标性品牌。项目于2019年3月18日开工建设,计划于2019年底运营投产。预计每年可向市场提供各种优质深加工调理品及熟食牛肉3750 吨,每年可向社会提供优质牛肉7500 吨,供应优质皮张3万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作用。


这也是基地接下来想要做的——扶优扶强,鼓励农户扩大养殖规模,成为各个乡镇的带头人,扶起奋斗之志。华润支持当地建起了肉牛研究院,从海原县产业发展的角度支持产业规划,屠宰场也将很快投产运营,为提高养殖附加值打下基础,以覆盖研发、防疫、饲草料、屠宰加工等全产业链,创造更多本地就业和增收机会,让海原人紧跟国家富强的步伐。

 

2019年海原的第一场雪,不到一天功夫便盖满了基地牛棚、楼舍,积厚了殷孝忠、杨金龙家的屋檐、草垛,牛场项目组的同事要驱车往返县里才能凑齐食材,煮上一顿火锅,许下冬天里的愿望——在下一次国家贫困标准改变的时候,贫困不会再来,他们也不因扶贫而再来。

 

(本刊  张凡采访撰稿)

浏览 点赞
本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