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大赛,不止于创意和荣誉
           

张静梅
在创新面前,在未知的挑战面前,没有绝对的“专家”。专业知识和经验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不能跟上环境趋势发展变化,往往对创新无补甚至成为最大的阻碍。

 

2014年,华润大学在“华润之道”培训班的学习任务中尝试发起了第一届“创新大赛”,希望借此搭建一个华润内部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在商业模式、管理、制度、技术等领域进行研究与创新、人才发现与发展、项目孵化与培育,发现有潜力的项目和人才,探索和孵化华润的未来。截至今年6月,四届“创新大赛”共产生了82个创新课题。

W020160922542298884196.png

既然是比赛,每届必然会有3、5个课题脱颖而出,获得荣誉和关注。两年来,我们在不定期跟踪这些课题的进展时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课题是否获奖与课题后续是否在工作中加以检验、推进(“落地”)似乎没有必然关系,比赛时众望所归的焦点、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意并没有一一付诸实践延续当初的惊艳,而有些聚光灯以外甚至没能闯入决赛的课题反而经过实践的洗礼一次次蜕变进化,更有不少比赛中看似“异想天开”的疯狂创意在外部市场上层出不穷,契合着我们当初的逻辑。

 

当然,我们可以说“大赛”只是一个模拟训练方式,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发展员工的创新能力,不过,在所有人投入了这么多时间、努力和热情之后,如果大部分创意只定格在汇报材料中,而后即被束之高阁,不免遗憾。同为学校的模拟训练,同为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个由斯坦福大学课堂里走出来的温暖故事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2007年,斯坦福大学MBA学生陈珍(Jane Chen)与计算机、电子工程学博士、航空工程学研究生相遇在斯坦福大学的D. School(哈索·普拉特纳设计学院),参加“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课程学习,团队面对的任务是如何降低贫困地区新生儿死亡率。

W020160922542298980494.png
>取名"拥抱(Embrace)"的售价仅为25美元的保温睡袋已经在全世界包括印度、乌干达、中国在内的20个国家挽救了超过20万个“低体温症”新生儿的生命。

团队中没有医疗专家,甚至对新生儿并发症也知之甚少,统计数据搜索结果令团队成员感到震惊:导致贫困地区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低体温症”(早产儿/低体重儿太小了,没有足以维持体温的脂肪)。医院的保温箱通过在这些婴儿出生后的关键日子里为他们提供恒定可维持生命的热度就可以挽救这些小生命,然而传统保温箱售价约为20,000美元,贫困地区的医院除了接受捐赠外是无力购买的。基于此,团队聚焦了一个清晰的解决方案——通过简化部件、选用低成本材料为医院设计一款售价在100美元以内的保温箱,这个保温箱只需要充电30分钟,就能为孩子提供持续6小时的恒温。

 

设计结束,大功并未告成,团队成员之一莱纳斯(Linus Liang)带着这个设计到了尼泊尔,他希望了解医护人员对这款保温箱的反应。在访问一家市区医院时,莱纳斯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医院里捐赠获得的保温箱很多都是闲置着的。对此,医生的解释简单而悲哀:那些需要使用保温箱的孩子往往在家里出生,因为路途遥远,在出生后最关键的几个小时里家长无法带他们赶到医院接受救治。保温箱的成本只是这个难题中的挑战之一,不是全部。

 

莱纳斯带着这个发现回到学校,团队针对调研结果进行讨论,最终放弃了再为医院设计新一代低成本保温箱的方案,而是将问题重新定义为:如何能为边远乡村的父母设计一款婴儿保温设施,给他们的新生儿一个生存机会。“婴儿睡袋”成了团队接下来的导航灯,他们的关注人群也从医护人员变成了新生儿的父母。团队立即着手将灵感变成实物,经过4、5轮粗糙原型制作,一款简单有效安全不需要持续连接电源的保温睡袋诞生了,睡袋中含有一种蜡状材料(熔点为37度),每次在加热器上加热熔化后,可以为新生儿保温4个小时以上。

 

团队带着保温睡袋的原型到了印度的乡村进行测试,他们研究当地文化的细微差异,了解一切可能使新生儿母亲接受或者拒绝使用这个保温睡袋的因素,其中有些是在美国硅谷可能永远也无法发现的。没有愚蠢的用户,只有愚蠢的产品,用户的“使用不当”给了他们改进的机会。观察最终用户的试用体验并据此调整原型,由此得到的产品改进可能关乎产品的生死。

 

课程结束,团队获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他们本可以收尾于这款保温睡袋的一个完美原型,然后投入各自的光明职业前途。不过,他们选择了继续开展这个项目,到印度将这一解决方案投放市场。此后的8年时间,这款取名“拥抱(Embrace)”的售价仅为25美元的保温睡袋已经在全世界包括印度、乌干达、中国在内的20个国家挽救了超过20万个“低体温症”新生儿的生命。

 

斯坦福大学D. School的课堂里,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单就上面这个案例,我们能得到哪些启发呢?除创新工具方法和课程项目设计以外,我想至少还有以下几点:选题定义挑战、发现真实用户需求、快速行动拥抱“失败”、制作原型请用户试用反馈迭代,而最最关键的是,好的创意不能止步于高分作业或是完美原型。

W020160922542299063511.png
>傅育宁董事长与大学学员合影。
W020160922542299131221.png
>创新课题小组讨论
W020160922542299207836.png
>创新大赛课题汇报


选题定义挑战,“赚钱”VS“创造价值”

 

毫无疑问,企业要生存必须要能“赚钱”。但是,我们不能舍本逐末地忘记企业为什么而存在,“创造价值”是企业存在的根基也是目标,“赚钱”只是结果,是企业可以持续“创造价值”的保障。同理,在确定创新选题方向定义挑战时,以“赚钱”为核心目标的课题可能很难走得长远,原因很简单,这个目标无法支持团队在遇到挑战和挫折时齐心协力、共克难关。一个更有使命感的以为他人为社会“创造价值”的选题则能够使团队铭记初心,拥有坚韧不拔的信念和态度,在挑战和失败面前时时激发斗志、灵感和行动能力。

 

发现真实用户需求,“以用户为中心”VS“以用户需求为中心”

 

“以用户为中心”并不新鲜,现代企业每天都在这么做:将用户进行细分,为特定的用户群建立特定的渠道、定制感人的广告和诱人的促销,将产品/服务“推”向用户。这些做法有效的前提是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和匹配,否则就是巨大的营销费用和居高不下的库存。“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则不同,发现用户的潜在需求,甚至是用户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更不会通过问卷调查明确告诉我们的需求,并针对洞察到的深层需求开发和提供产品/服务,令用户满意,让口碑相传,从而更多有类似需求的用户被这样的产品/服务吸引,由此才能“拉”近用户与企业的距离。洞察用户需求不需要修习古老神秘的“读心术”,走近用户,换位思考,观察用户的行为,倾听用户的心声,就可以唤醒我们与生俱来的对他人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快速行动拥抱“失败”,“思想者”VS“行动派”

 

会议/培训的头脑风暴环节,只要环境氛围合适,我们也会语出惊人,提出各种大胆创意和异想天开的方案,可惜通常这些智慧的火花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来了又去。尝试与以往不同的做法,“失败”的概率是极大的,而这种规避风险的心理让我们更愿意待在由经验覆盖的舒适区。Google X有一种拥抱“失败”的文化,当项目团队能够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和较少的资源来证明一个方案行不通时,团队将获得拥抱、奖励甚至晋升。“向失败学习”,“越快失败,越快成功”,这些改变了人们对“失败”的理解,快速行动大胆实践敢于试错让“思想者”成为“行动派”。

W020160922542299274597.png


制作原型请用户试用反馈迭代,“专家评判”VS“用户评判”

 

在创新面前,在未知的挑战面前,没有绝对的“专家”。专业知识和经验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不能跟上环境趋势发展变化,往往对创新无补甚至成为最大的阻碍。当我们对自己设计的产品/服务不确定时,找专家进行评判往往不及找我们的用户,制作低精度的产品/服务原型,请他们试用,观察并与他们交流试用体验,根据反馈不断打磨我们的设计。低精度原型的好处在于可以用很少的成本快速将方案立体化,为用户创造更完整的试用体验从而获得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反馈。此外,低精度原型的好处还在于,因为制作原型时没有投入过多时间、资源,我们在听取用户反馈时,更愿意接受不同的意见而不是捍卫我们的设计和试图说服用户。

 

好的创意不止步,高分作业VS真实产品

 

创新,不为奖励和荣誉,为的是人,为的是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纸面上的创意再完美,如果没有变成真正的产品/服务,如果没有真正做到帮助人们解决问题,都不值得炫耀和称颂。“把人生最好的年华投入到最有意义的事情上”,这不是一句口号,“保温睡袋”团队成员拉胡尔(Rahul Panicker)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或许当我们面临选择有所动摇时,可以想想这一句话:“如果不是我,那会是谁?如果不是现在,那是什么时候?”

 

“比赛”,一种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方式,可以激发参赛队员的斗志、潜能,凝聚力量向着确定的目标不懈努力。然而,不同于解决传统问题使用线性逻辑寻找最优解,创新是要找到不同于过往经验的更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方法五花八门,路径千差万别,效果更是各具特色和优势。我们可以借用“比赛”的方式来推动创新,只是这样的“比赛”绝不只是选手之间的PK,而应该更开放地来看待“比赛”赋予我们的上述种种“挑战”。

W020160922542299348236.png


参加“比赛”之前,不妨问问自己,我们在心理上有没有准备好向自己发起这些与创新相伴的“挑战”?改变虽不容易,却并非不能,“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从简单之处、细微之处开始,坚持主动学习、思考和实践,日积月累,循环往复,创新潜质便得以激发,创新能力就可以彰显,我们的生命将会更加鲜活饱满,华润亦会因为每个华润人的努力和进步而基业常青。

 

 

创新思维,创想无限

 

“华润之道”创新大赛自2014年9月开展至今,4期共生成82个创意,单从课题是否“落地”这一静态时点和维度看,难免错过很多精彩内容。社会发展进程告诉我们,没有哪个创新之举仅凭“灵光”一现横空出世,所有伟大的推动社会发展的“突破”都凝聚了无数有心之人的智慧集合。用发现和欣赏的目光,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创意”可以连接出一副怎样的图画,她们又可以启发我们在这无限的画布上展开怎样的想象。

W020160921510319646106.png

体验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同一种商品,在农业经济中值5元,在工业经济时值10元,在服务经济中值20元,在体验经济中就可能值30元。如今,消费者已不安于坐等商品的最终消费,而是更愿意主动参与商品生产和提供的过程,原来的单纯消费行为亦化作独特的经历,长久留在记忆中。如果体验美好、非我莫属、不可复制,消费者就会愿意为此额外付费,甚至主动传播。

 

【体验“家”——寻找家的味道】

 

在2014年创意诞生之时,对于开在家居广场中这样一个开放式厨房+餐厅的空间,很多人看不懂,貌似也很难依传统商业逻辑来为其定义:是展厅还是餐厅?卖橱柜还是卖器具?秀品味还是秀厨艺?……为消费者营造一个氛围,寻找“家”的味道,在这个汇集优质品牌与消费者共同成长的空间里,这些或真可兼而有之。

 

【领“鲜”一步 ——“每日鲜”啤酒及平台探索】

 

在线交流与购物已几乎实现了人们足不出户、通过屏幕前的ID轻松与世界相连。然而,技术进步便捷了我们的生活,却不该疏远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或许我们可以提供这样一间啤酒屋,没有工业标准化的罐装商品,有的是或清爽或醇厚或浓烈的“个性”与“新鲜”,啤酒爱好者们可以心无旁骛地围坐、品酒、聊天。

 

【创E家——“一样的空间,不一样的生活”】

 

地产行业的精装服务无疑为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只是传统精装可以为家居提供品质,但很难透射出主人的品味;可以提供不同的色系,却无法恰当地衬托主人的心境。工业生产时代,人与生俱来的个性需求不得不让位于规模与效率;体验经济时代,信息交互让更多设计才华得以释放,让每个人的个性品味得以彰显,让建筑空间得以承载更丰富的想象力而与人友好相融。

W020160921510319706252.png

从人的基本需求出发

 

“以人为本”,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条准则,直指人心的产品和服务,才有根基和生命力。

 

【宝宝去哪儿?—— 0-3 岁润宝宝育儿中心】

 

孩子的降生无疑会给新晋父母带来巨大的喜悦,与此同时,父母也在尽最大努力保护和照顾好新降临的小天使,职场妈妈们在继续工作和辞职照顾宝宝之间越来越纠结。随着环境和政策变化,一线移民城市3岁以内宝宝的照看问题日渐突出。课题从挖掘0-3岁宝宝家庭的真实需求出发,聚焦客户痛点,分别设计了选址于CBD写字楼和居住社区的两种托儿服务模式,希望帮助年轻的父母们兼顾陪伴宝宝成长与坚持职业梦想。

 

【康乐为+——嵌入式社区居家型养老服务】

 

选一处远离闹市、山好水好空气好的宝地,配套一个医院诊所,邀长者集中入住,由专人悉心照料,使长者颐养天年……看起来很美,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课题组改变思路,希望对现有小区配套设施和闲置物业、空间进行适老性改造和整合利用,为社区老人打造居家养老服务生态圈,实现老人老有健康、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愿望。这个让老人开心、儿女安心、社会放心的规划值得一试。

 

【安全培育信任,服务创造价值——探索新型燃气业务发展模式】

 

作为燃气服务商,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地为几千万燃气用户提供服务。课题组绕开由附加柴米油盐供应到物业管家角色转变的常规思路,回归燃气服务行业最重要的核心价值之一——安全。课题组围绕人们最关注的安全问题,聚焦需求,借助新技术提升服务响应能力,拓宽服务领域,引进符合安全资质和服务品质的合作方,共同为用户提供一系列的安心服务保障,从而与用户建立持久的信赖与良性互动。

 

【润健康·畅享生活——员工健康档案管理及指导服务】

 

课题从关爱员工出发,以信息化管理平台为载体,帮助员工建立个人健康管理档案,集中历年体检数据,基于连续、一致的数据分析,与员工一起关注其健康发展趋势,对关键指标进行风险提示,针对员工健康个性化状况,提供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的指导和咨询,营造一个员工之间互相支持、互帮互助的健康关爱环境。

W020160921510319746241.png

“绿色”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很多时候被企业视作负担,不得不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在另一些企业看来,主动出击,迎难而上,有的是基于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与应用,还有的是对产业链上利益相关方进行梳理与模式重构,这些都是向着“绿色”可持续发展作出的积极而坚实的努力。

 

【污泥“发电”变废为宝】

 

2014年,作为濒于淘汰的火电小机组企业,生存压力让课题负责人迈出了第一步,主动研究、推动和实现了为所在城市污水厂处理污泥的目标,而后逐步扩展到处理工业企业生产活动中的边角废料、农业养殖户的病死家畜,再往后继续推进到设计处理城市垃圾(垃圾焚烧发电),并在这一过程中推动设计研究规划、设备升级改造,积累了相关技术应用专利和宝贵的经验。2年时间,一个小型传统供热供电公司正在转型成为具备综合固体废物处置能力的“绿色”公司,一个与城市共生的环保型发电企业。

 

【冷暖自“支”——LNG气化站、啤酒厂冷热能利用】

 

一个偶然的问题请教,一个流程改造和换热器设计,也许能够将LNG的冷能用于雪花啤酒的冷却工艺环节,将啤酒包装过程中的余热用于LNG气化。初看,这已是一个多元化集团产产协同、需求把握与技术能力配合的好案例,不妨一试。

 

【“5”的突破——水泥厂除尘超净排放的技术研发】

 

5mg/Nm3是工业生产活动中烟尘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污染物的排放要求,没有最少只有更少。通过联合技术研发与应用,将粉尘污染治理提到新高度,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培养和积累将高新技术进行产业化应用的人才和能力。这种人才和能力在促进科研与产业连接,带来良性循环,持续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上尤为宝贵。

 

【未来水世界,你我的怡宝蓝海——华润怡宝直饮水商业模式】

 

直饮水的覆盖普及与文明程度有关,自来水资源在政府常年水费补贴之下在大部分城市居民眼中并没有显得那么金贵,水质不理想的地区消费者也自行通过装置净水设备,购买桶装水、瓶装水来保证饮用水的品质,然而这些个人的变通做法都不同程度地带来新的浪费、污染甚至安全隐患。发展直饮水事业,也许时机过早,也许消费者在心理上还没准备好,不过,这些都不妨碍我们开始思考,是否可以从瓶装水提供者跨向全面饮用水提供者,为水资源保护、减少一次性塑料使用尽一份努力。

W020160921510319761455.png

平台与数据

 

平台热,大数据热,瞬间感觉不谈这两个概念就落后于时代了。稍稍降温,发现平台不只是建个网站或者更时尚的APP,大数据亦不是指拥有大量的单维数据。满足交易双方或多方需求,营造一个顺畅交流、友好互动、各取所需的生态环境;基于多维数据的综合分析精准预测需求和匹配有效沟通方式,最终满足需求;平台、数据才带来价值。

 

【打造水泥行业物流云平台】

 

从延伸和优化华润水泥价值链入手,打造华润水泥自身的信息化物流平台,提高运营效率,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并希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社会化,推广至整个水泥行业,用平台思维延伸和拓展传统产业价值链,为社会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环保作出贡献。

 

【把数据当煤烧——OOS在电厂应用】

 

通过研究提取高水平操作人员的操作经验数据,建立一套智能系统,在生产环节对操作人员提供指导,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释放高水平操作人员的时间与精力。随着系统应用和数据积累,经验数据得以不断优化,持续提升电厂的节能降耗。

 

【建设“@润生活”生态圈】

 

作为多元化企业集团,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满足顾客多样性需求,是华润企业发展的宗旨。“@润生活”课题通过连接撬动华润企业共同资源,打造一卡通用的顾客通用积分与优惠折扣平台,为顾客提供华润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 同时,“@润生活”APP作为沟通渠道开展数字营销、顾客导流、O2O体验,在整合“@润生活”生态圈大数据基础上,勾画全面顾客画像,形成成员企业独有的竞争优势。

W020160921510319794205.png

换个角度看求医

 

引进升级医疗设备、培养提高医生医术、研究开发新药特药、改善就医流程体验,无数医药工作者一直在努力。求医问药关系我们每个人,然而这是一个系统,系统的改善需要我们更多人投入系统的思考和努力。

 

【润心——医务社工,感动生命】

 

通过在医院医疗服务体系中引入医务社工(经过大学专业学习,并通过国家资格考试的社会服务专业人才,在国内他们的就业岗位主要是进入社区,以服务家庭、残障、病患等为主),架起医院、医生与患者、家属之间沟通的桥梁,用信任与温度重构医患关系。

 

【助力村医,润药润农】

 

计划建立一个以“村医”(农村地区基层医院医生)为中心的健康医疗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农村居民患者、村医(每一位农村居民首诊是村医;每一位村医基本负责500-600农村居民的诊断治疗)及医疗专家(分科室入住)同时在线,通过信息平台实现远程诊疗;利用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在线对村医继续再教育、线上医疗咨询,协助对农村居民的健康档案建立;通过村医处方上传解决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买药难问题;通过信息平台对村医的集成、实现医药工业因两票制而导致的产品无法下沉问题(不仅解决医药工业物流渠道,而且帮助实现远程产品推广)。

 

【康复家园计划】

 

谈到“就医难”,通常人们想到的会是挂号、诊疗这些典型场面,其实,从患者和家属的角度来看,手术、治疗这些重头戏完成后,身心俱疲的患者和家属仍然要面临一次无助又无奈的康复阶段挑战。为此,课题组提出一个高品质的康复家园计划,希望发掘华润在医疗和服务领域的资源及优势,为患者在康复阶段提供更适宜的环境和更科学有效的帮助,并进一步探讨康复医疗的产业化问题。

 

【慢病管理的O2O——华润健康管理与移动互联网融合应用】

 

课题专注慢病管理,借助华润医药的医院和OTC渠道资源,用移动互联技术提升传统医疗和医药商业价值。该课题以脑卒中患者为服务对象,远程对接专家资源,锁定县级医院和社区医院科室共建业务开展治疗,通过OTC 整合药店业务渠道帮助患者康复,同时利用这个垂直渠道进行脑血管慢病药品营销。华润金融针对治疗医疗设备进行融资业务,达到协同创新发展。

W020160923522640379957.png

世界不大,可以多看看

 

国际化战略需要的不只是开阔的眼界和不凡的魄力,还需要对不同国家、地区和文化的深入接触、扎实研究与理解洞察。拥有具备后者这些能力的人才对国际化项目成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这种人才与能力却不是朝夕可得,似乎也没有捷径可循,唯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尝试与磨砺。

 

【“华润资本”的海外战略序曲——专属客群需求引领资产规模初形成】

 

课题以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人群需求作为切入点,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全方位海外学习生活服务,帮助客户管理留学资金,据此初步形成海外主动管理资产规模。课题定位于成为优质海外留学客户的服务提供者,信息收集者和财富管理者。

 

【开启人生下半场——国际化养老】

 

全球化经济让境外度假和短期探亲居住越来越便捷。出去看看,换一种生活方式,在刚刚退休后的“年轻”老人中越来越受欢迎。由此,课题组通过访谈目标人群,聚焦核心需求,提出阶段性海外旅居生活的整体服务方案,让人们可以更轻松放心地选择到不同国家和地区住上一段时间,深入体验当地文化,融入当地环境,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课题组希望以此为切入,积累我们对不同国家、文化的理解与沟通、协作能力,培养海外经营管理人才,探讨轻资产的海外运营模式。

 

 

浏览 点赞
本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