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会更好

当历史的洪流滚滚而来,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命运便在其中裹挟浮沉。50年代“开发北大荒”、“支援新疆兵团建设”,60年代备战备荒的“三线建设”,90年代末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大潮……每一次国家产业的宏伟战略背后,都有无数可敬的普通人在默默承受着悲喜起落。

 

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2015年的冬季,钢铁比白菜还便宜,煤炭行情比气温更冷,水泥、有色金属、地产等诸多行业都不同程度地步入行业寒冬,“僵尸企业”队伍不断壮大,令人触目惊心。2016年,五大结构性改革任务之首即为“去产能”,以钢、煤为代表的产能过剩行业再次面对壮士断腕的选择,而国有企业的大量员工又一次直面冲击,去留两难。

 

但历史从来不会简单地重复。今日中国的社会经济环境已非往昔可比,成熟的决策,负责任的企业,还有基层群众素质和抗风险能力的提高,都是共度难关的关键。2016年开始,中央就反复强调并斥巨资,要求妥善处理员工再就业问题。国家多部委也与地方、企业一起研究、制定、实施化解产能过剩的方案,把职工安置作为重中之重。

 

国家在努力,企业在努力,更令人感佩的,是每一位相关员工也在努力!他们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愤世嫉俗,而是理性权衡,对政策和集体给予了最大程度的理解和支持。有的主动牺牲,自谋出路,为企业发展让路,为家庭的未来拼搏;留下来的人们也勒紧裤腰忍受困难,撸起袖子发展自救,在“求生存、保饭碗、活下去才是硬道理”的呐喊中破茧重生。

 

从2016年起5年内,华润将关闭退出煤矿25座,占矿井总数的61%,分流安置人员20,115人,占煤炭业务总人数的73%。这不仅是目标,更是我们共同携手迎接美好明天的开始,华润煤业整体已扭亏为盈,就是明证。

浏览 点赞
本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