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屹:大雪里的一杯一念
蓝屹
华润集团秘书长、办公厅主任
曾任太平洋咖啡董事长兼CEO

 

/编者按/ 

 

提起太平洋咖啡,你会想到什么?是中环灰色钢筋水泥里一抹温馨的红,是萦绕于古朴前门外的隽永之香,还是清晨桌上、深夜案头的温热陪伴?对于太平洋咖啡,蓝屹作为公司前任CEO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见解,在他留给PCC同事的众多分享体会中,我们择录一篇,循着他对咖啡事业的热爱,去解读一杯太平洋咖啡萃取出的文化精神、品牌调性和价值追求,在雪落无声中,一起思考太平洋咖啡从何处来,又将去往何方。 

 

写下大雪二字,便知一年又要收尾了。其实对于我们这些在路上的人来说,收尾从来都是开始的代名词。每当这个时候,人会莫名的感慨,在感受季节更替、岁月循环之外,总不免会感叹时光如流水,不自觉地深沉起来。譬如我,此刻脑海中就会跳出这样三个哲学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到哪里去?”。乍一听觉得此人似乎有些矫情,但倘若把这里的“我”转换成我们所共同打造的这个品牌,我们所钟情的这份事业,其实这样的提问又是很有意义的。正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1992年太平洋咖啡在香港诞生,那一年是中国传统历法的猴年(你应该知道我们为什么选择Monchhichi作为周年礼物了吧?)。迄今为止,22年过去了,不管是那对来自美国西雅图的年轻夫妇,还是后来接盘的其士集团掌门人的公子,以及现在我们这群来自华润的团队,一路走来,变的是操盘手的面孔,始终不变的是创业的情怀,这里包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就一番事业的使命,谦卑感恩的心态,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我想这应该是根植于太平洋咖啡机体内的基因。我们将太平洋咖啡定位为一个中西方文化融合、充满书卷气的咖啡连锁品牌,提出“一杯、一念、一世界”的使命,也是基于这样的发展历史、有赖这个成长基因的推动。

 

2014年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们已经拥有了400多间门店。门店数量增长背后所记录的是一个创业的故事,品牌重塑的故事和文化融合的故事,这里凝结着许多成长的烦恼和奋斗的甘苦。自从职业生涯与太平洋咖啡联接在一起,总有人问我,你们和星巴克有什么不同?面对这样的问题,我通常有两个回答:第一,我为什么要和它不同,与其谈差异化,还不如说踏踏实实把别人成功的模式做扎实了,不要为了差异化而差异化,市场足够大,容得下两位优秀的选手。第二,其实我和它很不同,星巴克来自遥远的美洲大陆,太平洋出生于东西方文化交融的香港,它是全自动、快餐化,我是半自动、书卷气。这种出身和运作方式的不同,注定会吸引不同的客户群,呈现出不同的气质。只是星巴克已成熟,而太平洋刚刚脱离稚气,请给我们时间和耐心,我们会长成你希望的样子。

 

今年(注:2014年)10月中国区总部搬到了前门办公,那些熟悉的百年老字号不时地映入眼帘。总看见全聚德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想想鸭子还是那只鸭子,为什么百年来依旧门庭若市,如果你从“全聚德”三字中读出“全而不缺,聚而不散,仁德至上”的精髓,你就会明白它长生不老的秘诀。也看到大栅栏的同仁堂里人头攒动,倘若你读读它门匾的对联:“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我想你也会找到它永葆青春的膏方。落笔此处,看到太平洋咖啡前门店终于开幕了,和这些百年老店比肩而立,我们感到光荣,也承受压力。百年之后,我们不在了,我们所打造的品牌还在,那将是一件幸福无比的事。

 

新的一年已经来敲门,我们该去和过去的岁月说再见、说感谢了。推开门,梦想在远方,远方的路还很长,只管迈开腿向前走,不要期望成为站在风口上的猪。我们只能保持一种姿态,把脚踏在泥土里,把头低到尘埃里。这是慢慢征途上的奔跑,你不但要与自己身体的各种疼痛对话,还需要克服一切怯懦、犹豫和担心,直至冲向终点。

 

当我们谈论太平洋咖啡,我们在谈论什么?太平洋咖啡一路走来会留下怎样的精神传承?我们该如何描绘她未来的模样?

 

 大雪(注):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看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浏览 点赞
本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