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国光:亲历转型实业那些年
范国光
原香港五丰行副总经理

 

我是1968年进入五丰行的,那时候十五岁中三毕业。初期我就在五丰行干活禽业务。八十年代中,香港政府有意向把当时政府经营的两家屠房私营化,因为这两家当年亏损超过3000万。五丰行收到这个消息马上就主动找政府谈。这个时期,我从一个鸡鸭鹅销售员,调到屠房工作。

 

其实在那之前五丰行一直是一家贸易公司,没有经营过屠房,没有管理过生产线,对屠宰这个行业也非常陌生。

 

我记得当时五丰行和政府谈判的队伍共三人,李副总是小学还没有毕业,我是中三毕业,另外一个同事,比我的学历好一点,他是中学毕业。而当时政府的谈判人员清一色的高学历,最低学历也是香港大学,其他人都是外国留学回来的。

 

这样一个谈判持续了三年,从1987年谈到1990年,边谈边调研边学习。最终谈判成功靠的是我们细致的调研和分析,我们把屠房的每一处流程和环境都摸透,找出政府经营时期为什么会亏3000万的原因,比如人力的浪费、水资源的浪费,同时思考五丰行接手后,应该如何盈利、给政府多少租金、如何定管理模式、责任如何分配等具体办法。1990年的11月16号,我们开始接手坚尼地城屠房。1991年坚尼地城屠房就开始盈利。这个屠坊的成功,让我们在竞标上水屠房经营权上有了更多的优势去打败国际上的竞争对手。

 

1996年左右,政府提出要在上水建一个大的屠房,当时政府征集了全世界最好的建筑师和外国的顾问,但同时政府依旧要找我们五丰行给出运营顾问意见。上水屠房从设计到购买机器我都全程参与。当时很多专家坐在一起用英文开会,这也强迫我去学习,所以现在开会,其他的英文我可能听不懂,但是屠房相关的英文完全没问题。那一次我还帮五丰行赚取了200多万的政府顾问费。

 

这一段经历,也是五丰行从贸易公司转型成为实业公司的开始。

 

我在坚尼地城屠房十年、上水屠房二十年,一年365天都没有放假,天天都往屠房去,其实也不是怕出事,但是我就是要亲自到屠房的每一处地方,尤其是最脏最臭的地方,我就站在那里看着他们怎么做,我要发现问题,及时纠错。我想着不是因为我是总经理就可以指挥谁,如果不自己深入去看,我永远掌握不了全部信息。

 

五丰行的产业是最接地气的,是人民生活所需求的食品,所以还是要扎扎实实。这么多年,五丰行的发展节奏和模式都很扎实,一步一个脚印,这也是五丰未来发展非常重要的理念。另外,我们怎么把五丰行对国家、对人民的那种精神传到新的事业中去,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索的。

浏览 点赞
本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