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风险业务,风险不低
W020160921619999715215.png


不久前,一位同事在办理贴现业务过程中,发现经办行上报的一笔贴现业务贸易背景真实性存疑。

 

客户提供的税票票面金额达700万元,尽管因为客户为异地客户,无法通过网络核实税票的金额,但税票的种类还是引起了审查岗的警觉。客户所开具的税票种类为增值税普通发票,通常而言,普通发票一般都是开给终端客户,根据国家税收相关规定,不能抵扣税款。而像申请人作为贸易企业,其进项税可以抵扣销售产生的销项税,为了抵扣税费,都是开立增值税专用发票,难道客户愿意放弃抵扣100多万元的税款?

 

这种情况不符合常理,审查岗随即通过紫光灯照射税票(真实税票在紫光灯下会显示防伪标识)、对税票进行摩擦(真实税票摩擦后票面颜色会出现变化)等检验手段,最终核实出该张税票为假发票,有效避免了一起无真实贸易背景,企图通过假税票套取银行资金的票据业务。事后,主办客户经理发出感叹,看来风险无处不在,低风险业务也不是无风险啊。

 

所谓低风险业务,需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条件:首先、担保方式为现金类质押物质押或我行认可的金融机构保证;其次、担保能全额覆盖我行债权(包括本金、利息和手续费等);第三、担保不存在法律瑕疵和政策风险。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于银行公司客户经理而言,纵观其职业生涯发展历程,基本上都是以低风险业务为起点,一般授信业务为台阶,最终一步步成长为银行的业务骨干。究其原因也显而易见,主要是由于低风险业务风险相对较低,要求提供的资料较少,担保手续相对简易,即使作为新入职的客户经理,也可在短时间内独立完成从业务上报到出账的整个审批流程。

 

然而,低风险业务并不等同于无风险业务。在日常授信审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公司客户经理都视低风险业务为万无一失的业务,事实上,这是对业务认识的误区,亦是授信风险防范意识不足的体现。下面近期发生的两个案例,都发生在我们平常所说的低风险业务中。

W020160921619999795596.png

管理部某支行以申请人提供的定期存单作质押担保,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定期存单金额覆盖贷款本息,属于典型的低风险业务。贷款发放后,客户由于存在民间借贷纠纷,被其债权人起诉,债权人通过法院查封并冻结了本笔业务对应的定期存单,我行虽然拥有优先受偿权,但该笔流动资金贷款到期后,由于申请人自有资金无力偿还,而质押的定期存单在贷款到期日仍被法院查封,无法第一时间偿还本笔贷款,最终出现了贷款逾期的情况。

 

另一案例属于我们经常办理的票据业务。最近,农业银行和中信银行相继发生涉案金额达39.15亿元、9.69亿元的票据大案,震惊银行业。虽然农行与中信银行未披露具体细节,但从已经报道的内容来看,前者是由于转贴现业务中的票据被银行员工违规取出、贴现,资金流入股市;后者是被票据中介挪用了资金。接连曝光的银行票据风险性事件正在引发舆论高度关注,也应引起我们的深思。票据业务往往作为低风险业务出现在银行业务中,为什么看上去很安全的票据业务也会出问题?其实看似简单的票据业务也要经历验票、审核贸易背景、票据入库、票据托收等流程,涉及操作风险、合规风险、信用风险等风险环节,期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闪失,都有可能导致银行出现重大经营风险。

 

2015年12月31日,银监会下发了《关于票据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在2015年上半年票据业务现场检查中,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办理票据业务中均不同程度存在不审慎行为。2016年银监会发布第一号文件《关于加强辖内票据业务管理促进票据业务合规发展的通知》,聚焦票据风险,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加强票据业务风险管理。

 

在相关监管机构进一步加大对票据业务监督与检查力度的背景下,刚过农历新年,我部即组织管理部所有对公客户经理进行相关培训,重点揭示票据贴现业务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大部分公司客户经理通过此次培训,加强了票据风险防范意识,少数客户经理认为票据贴现为低风险业务、掉以轻心的现象我们仍需要进一步改正。

W020160921619999866123.png

风险无处不在。无论是市场营销人员,还是风控人员,都应始终将授信风险放在首位。客户经理作为市场营销的最前线人员,授信业务的直接经办人,在银行的风控体系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我们强调低风险业务的授信风险,不是为了哗众取宠,更多的是期望客户经理通过进一步提高对低风险业务的认知,从接触低风险业务开始,就树立起风险防范意识,培养良好职业习惯,为华润银行把控好风险第一关。

 

浏览 点赞
本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