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离立冬还有两天,沈阳已是寒风凛凛,风雪将至。来自华润置地全国各大区、事业部的管理层几乎全部汇集于沈阳,召开2016年华润置地工程质量学习会。这些在全国57个城市、管理着120多个规模地产项目的地产界“大佬”们,并没有谋划什么宏伟蓝图,而是回归到最本真的匠者心态,再次追问房地产人的基本命题——何为高品质地产?何为工匠精神?
历史的节点记录了成长足迹。20年前,华润置地在香港整体上市;2009年,华润置地在北京水立方公开发布高品质战略,第一次高规格整体亮相,向社会诠释了“品质给城市更多改变的”品牌理念。而本次沈阳工程质量现场学习会,规格同样可称有史以来最高,却不再喧嚣,用一次安静深入的“返观内照”,重新引领并见证着华润置地推动高品质战略全面落地的思变、谋变、嬗变。
砸了,痛了,记住了!
——正确导向,审时度势,锻造“匠造”意识
黄淑生的左手中指关节上至今还留着一个厚实的伤疤,他是华润置地沈阳大区的一名项目总经理,伤疤来源于一次被动的现场返工。
2010年,沈阳华润凯旋门项目售楼部即将开放前两天,时任沈阳区域负责人李欣带队视察项目,在他严厉的审视下,当场就指出了多处瑕疵,并带头抡起铁锤砸向不合格之处,勒令项目整改。黄淑生等项目人员心痛之余也不得不现场开砸。黄淑生回忆说,按照当时的行业风气,李总指出的许多地方是可以忽略的,比如外墙砖灰缝不居中、排版不整齐,天然石材存在一定的色差,园林景观的树木品种的树冠偏小……这些缺点在当时火热的房地产市场背景下根本不算什么,但李欣认为,品质面前不可以妥协,哪怕这种妥协程度微小。
因为,在2009年的水立方发布会上,华润置地已经明晰了高品质战略的品质要求,那就是“毫厘工程标准,精细设计准则,情感悉心服务”这三大维度。
不过,由于全国各区域、各个项目管理者的理解不同,执行力度也不同,当时的高品质战略的推动,基本上是靠相关负责人的个人坚持。
沈阳大区工程管理部总经理李春展至今还记得2008年左右,华润置地大连团队践行高品质理念时的坚决:大连海中国一期售楼处方案修改4轮、一期建筑方案修改4轮、户型方案修改6轮、售楼处室内精装修方案修改6轮、景观方案修改8轮,其间被换掉的设计单位就有五家……他们对细节的追求几乎达到了偏执的程度。
但也正是在诸多置地经理人的偏执中,高品质战略意识才逐步开始在广大的置地团队成员心中扎下根来,成为每个项目设计、施工环节中的指导方向和取舍准则。
令人痛心的是,先建后砸、环节延误也让华润置地耗费了大量无效成本,大幅度降低了建设效率。仅以大连一地为例,海中国一期因返工产生的无效成本累计高达1400万元,开工到交付需要30个月;星海湾壹号一期无效成本730万,实现交付需要27个月。这两个项目毫无疑问地获得了客户和业界的高度认可,为华润置地开辟东北市场赢得了良好口碑,但这并不应该成为追求高品质的常态。
基于此种情况,华润置地及时将“高品质下快速开发”、“实现有质量的业绩增长”等作为“十二五”期间的重要战略举措和指导思想,提出持续加强高品质高效的产品实现能力与高品质的客户服务能力建设。
在“升级版”高品质战略的引导下,各项目经理人重新找到了前进方向,项目的建设质量和效率得到同步提升。例如,沈阳幸福里项目一期从拿地到预售居然仅用了188天。
从成立到今天,华润置地总交付住宅面积超过4000万平米,27万余人生活其间,而总资产增长超110倍、综合营业额增长超140倍,获得中国地产界最高荣誉“鲁班奖”、“詹天佑奖”和“国家优质工程奖”多达40余个……能取得如此丰绩,适时而变、适时而进的培育“匠造”意识,无疑是华润置地实现超常规快速发展、获得口碑和市场双重认同的思想之源。
大浪淘沙,看浑水之下谁在裸泳
——第三方质检深度介入,锤炼“匠艺”水平
在沈阳现场质量学习会上,华润置地韩跃伟副总裁公布了2016年三季度第三方质量检查结果,检查范围为对40多个城市公司全覆盖,并从住宅过程、住宅交付、商业机电、商业幕墙等四个体系、十多个评估项目进行全面评估。在第三方瑞捷咨询的检查评估中,各个大区的质量水平、成长速度一目了然,分高者得奖,分低者受惩。
这样的季度性全覆盖、全方位质量检查已经进行了5次。成绩优异者自然浮出水面,比如沈阳大区,2016年质量巡检已连续三次排名第一,其中实测实量评估得分已接近行业标杆水平,仅有微小差距;落后明显者也再无法藏身,即使有局部亮点或者销售数据表现较好,也不能成为掩盖整体质量危机的借口,某城市公司总经理已经因为连续两季度排在后五名而被总部约谈。
“第三方质检最直接的效果,是我们能够结合检查结果中的质量薄弱点,进一步加强工程技术研究,编制标准工艺工法,提升产品实现质量。”沈阳大区工程管理部总经理李春展说。而沈阳大区在第三方质检中连续成绩保持优秀,也是促成本次全国性大区质量现场学习会的直接原因。华润置地也根据多年的质检经验,同时聚焦客户敏感问题,目前已编制包含防渗漏、模架安装、砌筑抹灰、精装修、外立面及其他共六大类的工艺工法,并不断研究改进新的技术。
“高频次、全覆盖的第三方质检除了有效的监督功能,还帮我们成功塑造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华润置地韩跃伟副总裁介绍说,“2009年起我们就一直坚持引入第三方质检,也在一定时期内带来效果。但以前频次少,一年一次,而且只有10%抽检率,这就使有些经理人存在侥幸心理。我们的目的不是惩罚个人,而是尽最大努力提升所有成员公司、所有项目的品质均好性。当质检常态化、结果公开化,并依此适当建立奖惩制度,你追我赶的氛围就实现了。”
最新一次住宅过程评估结果显示,与去年第一次全覆盖检查结果相比,置地武汉大区提升幅度最大,达到了16.37分。而各大区之间的分数差距,基本拉近到10分以内。
你不能赚钱,我们就别合作
——守信共赢,凝聚“匠德”情怀
2016年5月,华润置地在某商业项目幕墙第三方检查中发现抽检的所有不锈钢紧固件(螺栓、垫片等)均不合格,经专业检测机构检测确认所用材料并非不锈钢材料,存在蓄意造假现象。类似情况还有某住宅质量检查中,受检方弄虚作假、规避测区、偷工减料;个别受检标段管理人员企图行贿第三方检查人员……
“出现这种情况,并不仅仅是招采环节管理薄弱,也不能只责怪供应商不洁身自好。根本原因在于我们自己立身要正,匠德在先,才能把工程总包等乙方伙伴放在公平的位置,以培养成熟的承包队伍为目标,而不是压榨对方的利润空间。以德服人,互利共赢,才能以心换心。”华润置地沈阳大区二十四城项目总经理黄淑生是这样解读地产企业管理者的“匠德”,他说华润置地更偏爱那些对华润文化理念接受度高、推心置腹的伙伴,而不是纯粹的低价竞标者。
大连建工集团刘风珍副董对此感触颇深。据她介绍,大连建工与华润置地合作已有5年之久,承建过大连海中国、凯旋门、幸福里等项目,不仅多次获得华润置地内部质量与安全检查全国第一名,还获得过辽宁省、东三省有关检查评比的金牌,是华润成就了今天业界知名、排名领先的大连建工。刘风珍扳着指头细数与华润的点点滴滴:“在招标环节,华润对报价很低的企业基本不感兴趣,怕因为恶意压价而在后期工程中偷工减料;重合同守信用,以前和别的企业结尾款、进度款,可能等三年还不够,在华润不超过30天。更重要的是,他们会把承包队伍纳入管理体系,组织供应商参加华润置地之间、大区之间的交流、学习、培训,促使我们接受华润的管理标准和管理理念。”
细致入微的培育、引导、帮带,让承包方与华润置地形成了知己知彼、互相理解、共同提高的良性互动。大连建工的一线员工们不仅不会排斥华润的各类检查评比,反而以在华润这样的平台工作为荣,以第三方检查的结果为互相之间赶帮超的动力。在今年第三季度第三方全覆盖质检中,排名第一、二、四位的全部是大连建工团队参与的项目。但处于第二名的沈阳幸福里项目团队却在得知评分结果后,每个人都失声痛哭,因为他们与第一名仅0.06分之差。刘风珍说,这样强烈的团队荣誉感是在其他公司的项目中从来没有过的。
11月8日,是华润置地上市20周年纪念日,华润人的朋友圈都被骄傲与欣喜的置地人刷了屏。站在这个让3万多名置地员工唏嘘感叹的时间点,过往的得失与未来的追求似乎从未有过的清晰与坚定。正如华润置地董事局副主席唐勇在沈阳会议的闭关讲话中所说:“高品质战略对于华润置地来说没有止境,它与很多方面都密切相关,比如管理、技术与操守,归根结底是与我们不断给客户带来美好生活的追求有关。而这个追求只有在每个置地团队的共识、共振下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本文已刊登于新华社经济参考网、《中国建设报》11月22日第684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