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接地气”的神话

文/张鸿腾 华润置地华西大区

W020220330616717467962.jpg

 

在中国的电影谱系中,“爱情片”所关联的关键词往往是多金、豪宅、高学历、奢侈品。但2021年底上映的一部影片,让我们看到了区别于这一谱系多数电影的另一种风格——市井、风俗、生活化,用一个热词来概括就是:接地气。

 

看完这部电影,原以为导演是上海人,或至少是附近一带的、土生土长的居民,但查过导演邵艺辉的简历发现,她是山西太原人,在上海租房生活了6年。短短6年的沪上时光,能够拍摄出如此精致的、颇具上海风情的电影,令人不得不赞叹她对于生活细节的观察、对生活体验的领悟和对电影语言的精准把握——要知道,这是她的处女作,她还是个90后,便把自己寓居上海的观察和对当代男女爱情的思考,以成熟的创作能力,精妙地编织到一则轻灵的市井故事中,进而使观众形成一种别样的观影体验——一种觉得恍如隔世,却又无比真实的体验。

W020220330616717538904.jpg

 

影片从老白的中年生活开始讲起,以他的眼光串联起一出细腻丰富的上海生活戏码,串联起几位女性多姿的爱情观。与故事线一起贯穿影片的,是余韵悠长的对话留白和韵味十足的吴侬软语。

 

这部电影的一大特征是几乎全程的上海话。邵艺辉本人这样解释道:“我觉得方言更帮助表演,方言一定是给表演加分的。”语言是生活的剖面,对这部电影而言,方言的运用,首先是用以塑造人物,借由一口流利沪语勾勒出的文化身份,让一群小资中产的上海人形象才得以成立,进而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才合理而真实。比如鞋匠说“侬晓得伐现在是什么时间?是我的coffee time”,同时端起保温杯里倒出来的手冲。作为中国开风气之先的城市,咖啡早已深入这座城市的骨髓,鞋匠用保温杯喝咖啡,这样的场景,除去上海,恐怕在其他城市难以见到。菜市场、老房子、进口超市、奢侈品牌的鞋、广告界的白领、离婚的女人、寂寞的女人、讲一口上海话却不想学英语的混血儿、关系失和的父子……经过上海话的闲谈往来,市井变成生活化的幽默戏谑,最终呈现出温暖的色调。关系着身份认同的方言,在影片里催生出一个由共同的地域文化、群体记忆勾连在一起,又包容着新旧观念变化冲撞的市井都市。

W020220330616717593571.jpg

 

一部电影最终能够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会是影片的所有镜头。在120分钟的观影结束后,能够让人记住很长一段时间的,一定是经典画面。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两个画面——

 

一是一场约会变为戏剧性PARTY,正如马伊琍所饰演的李小姐所言:“说好吃私房饭的,结果变大锅饭了”。老白精心准备的孤男寡女的暧昧约会,却阴差阳错“挤入”另外两个女人和打着小算盘的老友。从镜头语言上,在这五个人之间,除了单独给到李小姐几处面露无奈或微笑的单独镜头外,其他对话的镜头,都是围绕着1-2个讲话者(实景),并搭配一个或半个旁人的背影(虚景),通过这种实与虚、近与远、核心与边缘的镜头关系,展现出五个人之间的千丝万缕、若即若离的微妙关系。

 

二是极具形式感的展厅对话。当两个互不相让且各自骄傲的男人为寻找展览场地而失败后,是女人们最终将问题解决。老白游走在两个女人的光影里,置身于象征着暧昧、艳粉的背景色中,他仿佛正与两个女性对话,但他与她们的关系,正如这组镜头所展现的物理空间关系一样——被夹在中间。

W020220330616717645100.jpg

 

凡此种种,每个观众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经典瞬间。这则故事,没有一个明确的开始,也没有一个既定的发展路径,也没有明确的结局。它如同生活的一个片段,被剪了下来放在大屏幕上播放,其中的人物,看上去是生活在老上海的男男女女,实则也是我们每个人,也许我们没有经历过这个片段的全部,但总会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比如青春期使用化妆品而与老白争论起来的“美妆博主”儿子,离婚的女人,恨透了前夫的女人,有一段不知真假的、潇洒的罗曼蒂克史的朋友。演员们在这个片段中粉墨登场,伴随着生活的节奏迈出自己的舞步,他们演绎着自己的人生,我们也旁观着他们/自己的人生。

W020220330616717680434.jpg

 

恰如“老白”和“老乌”这两个关键角色的名字所构建出来的二元对立与统一,“爱情神话”的片名,也于电影内容本身的生活化构建出一种对立之内的和谐。这也正是这部电影从标题到内容的精妙之处。爱情,不是神话,而是每个人的生活,一种纠结、纠缠和BUSY(影片英文名是B for Busy)的生活。

 

浏览 点赞
本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