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2,来自日本的“感谢”

文/马淑敏【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

 

 

 

如果,将一块9.3×3.8平方厘米的面积等分成842份,是什么样子?这是德国籍哈佛学者,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博士后柯丽娜.娜塔莉辗转37个小时,由悉尼来到山东东阿向我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有备而来。我直接将她——这位风尘仆仆的中医药历史学者带进中国阿胶博物馆,这里有她需要的答案。只是苦了导游姑娘,面对娜塔莉刨根问底的阿胶十万个为什么,立显词穷。

 

“为什么呢?日本厚生省为什么要检测842项呢?” 娜塔莉仿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她拿着长达6页的复制报告单,一页页查看长长的检测项目,声音一下高起来,“不,这不符合常理,也不符合规则!”

 

725 种农药,108 种兽药,5种重金属,3 项微生物等,这不是不符合常理而是极其罕见。尤其,对动物制药品进行农残检测,不仅在中国,即便在世界范围内,也前所未有。可以说,日本厚生省的检测项目,从内容到数量,堪称世界之最。

 

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向娜塔莉解释。时光倒退回2012年,那个时刻,中日邦交形势严峻,阿胶在日本国总代理商身处厚生省,一夜之间,厚生省将抽检率从10%提高到20%,检测项目由243项提高到842项。情形之下,多年苦心经营的阿胶销售网络风声鹤唳,只要其中任何一项不合格便功亏一溃。

 

 

但除了等待心悬一线的检验结果,似乎谁都无能为力。研究院立即召集全体质量人将842项指标分解,逐项研究。

 

水检测小组将东阿地下水、生产各环节用水重新采样化验,均没有超标项。有人提出,毛驴繁育基地用水检测一向是委托当地机构进行的,研究院并不了解检测设备使用状况,实验过程是否严谨,因此应检测各地繁育基地用水和毛驴是否超标。

 

一语中的。项目组立即派人马不停蹄赶往国内260家规模养殖基地,提取水样皮样,并同步将其中一份送往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检测。对兽残留检测项目,东阿阿胶经验丰富,设备精良,即便如此,他们还是请来中国农业大学、农科院所组成专家团前来协助。

 

在26天的时间里,项目组以生产批号为基础,对阿胶半成品、成品、在售品进行大规模抽检,借调国内多家资质实验室同时开展检测。东阿阿胶研究院10年研究成果“特征肽”甄别系统、阿胶溯源工程首次大规模发生作用。

 

842是东阿阿胶质量发展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大震荡。东阿阿胶将内控标准高于国家标准122项,获得过中国质量金奖等所有因质量取得的荣誉和经验归零,重新起步。其中一类是他们最为担忧的,动物型药品农残留检测,国内即便是对进口此类产品也从未做过此项检测。无奈之下,只好通过农业部,在全球寻找此项常规检测实验室,却始终无果。

 

此时他们能够依仗的,只有长期日积月累建立起的质量内控系统发挥的自然作用。

 

 “你们为什么不申诉?这不公平!” 娜塔莉摇头,再摇头,“你们应该申诉!”

 

东阿阿胶没有申诉。东阿阿胶质量专家们隐隐觉得,也许厚生省苛求的842项检测,能够揭开一个秘密,那是东阿阿胶已经做到,自己却从不知晓的质量高度。倘若如此,东阿阿胶进军国际市场将从842起步,如果还有差距,842也为中国医药制造业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事实证明,他们的判断准确无误。2012年2月,日本厚生省用一封感谢状做出裁定:东阿阿胶842项检测均为零检出。那一天,感谢状在每一个质量人手中传递,如同一面旗帜。

 

“感谢?”娜塔莉将手指按在感谢状“厚生”两个字上,眼里闪过疑问,“感谢?为什么?”

 

是的,“感谢!”

 

东阿阿胶更愿意用“感谢”二字解读“842”这个数字,虽然它令人百感交集,且有着意味深长的警示。

 

不是每家企业都有842的故事,不是每家企业都能经得起842的考验。从某种程度来说,842是一个令许多企业无法启及的高标,因此, 842的故事是孤立的,但,它绝不是孤例。东阿阿胶相信,中国的民族企业走向世界的进程中还会遇到,甚至不止一次地遇到。事实上,任何国家的企业的外向型挺进,都会遭遇某种自觉与不自觉的“壁垒”,都可能会遭遇更为严苛的待遇。即使是出于自我保护,出于对自我标准的看重,对方也会加大检测力度,严控检测标准,这是常情也是常态。当然,某些时刻的非常规性做法不在特别的考虑范围之内。假如,东阿阿胶作为中医药的代表最终走向海外市场,假如其他的“中国制造”试图打开国际市场并参与到国际竞争中,首先要考虑又一个“842故事”的发生。但是,假如产品质量足够过硬,生产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足够精心尽力,不妨多发生几起“842”的故事,从某个侧面来讲,更是对中国制造最有力的宣传。

 

娜塔莉反复咀嚼着“感谢”两个字,她似乎在这两个字中看到了更多的含义,比如责任比如自信。而对娜塔莉来说,发现842是一个意外,她只身来到中国寻找阿胶,其实另有其因。

 

 

娜塔莉曾在印度尼西亚生活,深知蚊虫对传染病的危害,作为研究中医药的世界学者,她在研究中医药对传染病治疗作用的过程中检索到一份报告,报告出自印度尼西亚卫生部癌症健康研究中心研究员Jusuf Kristianto博士,他研究并证实了“复方阿胶浆治疗登革热”的有效性。这份报告令娜塔莉对阿胶刮目相看,她一路跟踪阿胶在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一带一路国家中使用状况和疗效,并最终到达阿胶原产地东阿县。

 

中医药源于中国人的祖先们对生活经验的总结,在生化药产生之前,华夏子孙靠此生存繁衍。阿胶作为人类最早发明的生物制药,生生不息三千年,但与西药相比,推广中最大的障碍是标准和稳定的质量。东阿阿胶兢兢业业攻克这两道难关并致力于将临床疗效数据化。

 

作为学者,娜塔莉从未为一份报告一味中药如此感动。在她看来,经过842检验的东阿阿胶,既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也代表了中国现代企业质量观。流连在阿胶透明工厂长廊,娜塔莉购买并亲自在一盒阿胶上打印了“安康快乐”四个汉字,作为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

 

2018年9月7日,娜塔莉第四次来到中国,参加农业部在东阿县举行的国际驴产业大会。娜塔莉与来自美国等八个国家的国内外学者相谈甚欢,她的研究课题由阿胶功效向驴产业拓展,增加了“在现代工业化导致畜牧业萎缩状态下,阿胶作为世界唯一的古老生物制药,如何传承与高质量地发展?”

 

这一次,她走进中国深度贫困地区,要亲眼见证842考验下的毛驴“道地”性。此时,东阿阿胶早已从生产质量控制体系,延展至产业链最前端——毛驴产业,并以中国黑毛驴繁育研究中心为核心,建立中国驴联网,构筑驴产业数据库;同时在免费为农牧民提供种驴和养殖技术的同时,以政府和当地企业为龙头,帮助内蒙古、宁夏等深度贫困地区农牧民发展养殖。这些措施让急速下降的中国毛驴存栏量得以止步并缓步回升,从而让阿胶原材料有了切实保障。

 

2018年中秋节,娜塔莉到达内蒙古巴林左旗希望乡村。这是东阿阿胶援建的希望乡村,娜塔莉选择“希望”作为此行的最后一站。

 

走进邱文君家中,娜塔莉同邱文君一道喂驴,用不甚流利的汉语交流毛驴伤心或快乐的表情,探讨毛驴腿上“夜眼”的来历和民间传说。8头母驴让邱文君拥有独立抚养一双儿女的经济能力,生下的每一头小驴都是一家人生活的保障。

 

我们在刻着“希望乡村”的石头前告别,夕阳中,邱文君的一抹笑容令人动容,那是一个女人用尊严释放的美丽。娜塔莉和邱文君——一个终年坐在轮椅上的农民长久拥抱着,挥泪如雨。

 

余下的旅途娜塔莉一直沉默。我知道,她找到了842的答案,找到了中国质量的答案。任何一个时代,能够成就一个伟大企业的,除了质量,还有对民族、对国家的责任。

 

在机场道别,娜塔莉满眼不舍,她说:“感谢842,让我来到中国,来到阿胶发源地。我刚刚选择了在香港工作,我们很快会再见的!”

浏览 点赞
本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