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心动的白大褂

龚茜颜、许素辰-集团办公室

 

真人秀《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持续热播,在起初的一片质疑声中,观众们逐渐发现医学生的职场观察来得更加真实生动、看点满满。即使没有offer,也依然令人心动。

 

于是,我们邀请到了来自华润健康旗下抚矿总医院的三位医生朋友,分别通过三个不同阶段的阅历视角,和我们一起唠一唠“令人心动的白大褂”。

 

为什么会选择学医?后悔过吗?

 

作为一名医生,重要的特质是什么?

 

有哪些经历,令人印象深刻?

 

想对准备学医的同学说些什么?

 

……

 

李晓莹:患者不会按照书上生病

 

晓莹是今年初入职场的一名新手“医生/住院医”,研究生毕业后就来到了抚矿总医院,正式开启了漫漫“白大褂”之路。

 

“其实最初的时候,身边的亲戚朋友也对我从医的选择表示过质疑和疑惑,觉得这行挣钱少,学习周期长,工作忙……但我小学那年,亲眼见过一大批的医护人员逆行抗击非典,那时我就想,什么时候我也能穿上白衣战袍,走上战场。”

 

与SARS病毒顽强抗击的白衣天使形象在2003年的春夏深入人心,也在晓莹心里播下了从医求学的种子。

 

而当追溯起结缘白衣事业更深的缘由时,晓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高中的时候,我看了一部剧,叫《心术》。里面有一句台词非常触动我,神经外科主任对他手下的年轻医生们说,‘一个预备要成为医生的人,首先要有一颗仁心,然后才能去训练他的仁术。一个心术不正的人,是很难成大器的。’那以后,我就想着我一定要报医学院校。”

 

所谓“职场是教科书只字未提的全部”,当真正踏入医院,脱离艺术加工化的影视作品后,晓莹在真实的临床场景下,感到压力重重,这种压力来源于未能妥善缓解患者病情的挫败和失落。因为很多时候,患者的病情往往比书本上的案例呈现来得更多变、更复杂。

 

“患者是不会按照书本上生病的。”她补充道,“来医院求医的病患总是有很多合并症,随时都会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光靠书本儿那点儿东西其实是不够的。”

 

知识的运用和临床经验的累积对漫漫医学路来说从不是一劳永逸的,学习永远是医生“现在进行时”的课题。想要对患者的病情做到胸有成竹的诊断,背后要付出超乎常人想象的学习和沉淀。“没有医生是什么都会的。我们也是摸爬滚打,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一边总结。”

 

学无止境是对医生职业生涯的最好概括,展望自己的未来之路,晓莹默默思考了一会,“无论什么时候,对自己的期许就还是抱着一颗谦逊的心一直学习吧。”

 

李丽丽:白大褂本身就是武器和能量

 

李主任现任抚矿总医院急诊急救中心的主任医师,从业近二十年,李主任除了奔忙在救护的一线,还身兼带教医师的角色,对后辈的青年医生们身教言传。

 

“我常跟我的学生们强调,业务能力是一方面的,沟通能力对于医生而言也很重要,”李主任坦言,“其实患者和家属的要求并不高,他们就希望有人管他们,多去看看他们,关心他们,耐心一点跟他们解释。”

 

与时间赛跑的同时,与患者(家属)沟通上多花时间,绝不是白费。要让患者明白,医患朝着同一个目标在努力,沟通上也没有多余的技巧,真诚和耐心就足够了。

 

“你穿上这件白大褂,它本身就是一个武器,代表着一种能量。医生穿着白大褂和患者说一句话,即使这话跟患者家属交代的类似,但它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李主任说道,“你的一句话,就值千金万金,这就是医生。”

 

有人说,机场比婚礼的殿堂见证了更多真诚的吻,而医院的墙比教堂听到了更多的祈祷。

 

“这儿浓缩了世间百态,”李主任有些感慨,“无论在社会上是什么身份和层级的人,无论他拥有什么样的知识文化水平和职业背景,到医院里来,在我们眼里就都是患者,我们就要尽力为他医治,给他保命。”

 

所谓医者仁心,更多时候是由心生发的有救无类的责任感。

 

如果说医院浓缩了世间百态,那最能体现生命的脆弱与可贵的地方非急诊科莫属。相比起其他科室,急诊要在第一时间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面临着更密集的患者人流,更紧迫的救治时间和更多形形色色的病症。

 

“我们医生之间流传有一句话,‘没有流转过急诊的医学人生是不完美的’,这句话就可以体现出急诊复杂性和快节奏,”李主任向我们介绍道,“急诊工作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大的难点就在于时间紧迫。患者匆匆忙忙地赶来了,短时间内你很难去评估这个患者的病情。很多患者病情的急性发作可能同时隐藏了很多的问题,甚至有些是致命的。有一些患者自己来看病,跟你说,‘我刚才心脏胸闷了一会儿,现在缓解了,我就到你这儿来看看有没有大事儿’,但实际上他可能是个急性心梗,或者不稳定心绞痛,甚至可能他跟你说完话,转身去挂号的时候,就突然倒地了。”说到这里,李主任有些无奈。  

 

高强度的救治压力对急诊科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急诊工作,看家本领必须要过硬,也就是说业务水平要精;另外,必须具备强责任心,要勇于担责。如果害怕纠纷,什么事都要等到会诊,那在急诊是做不下去的。”

 

朱瑞武:一家持续发展的医院,是需要战略可落地的

 

1989年参加工作的朱瑞武,已经在抚矿总医院工作了近35年,从“小大夫”一路走到“院长”,他坦言角色的转变带来了不同的挑战。“因为当医生呢,你面对的都是具体的问题,比如一位患者的病况,或是一个科室、一个学科的管理。而当院长,就要看得更远一些,想得更周到一些,工作做得再细致一些,得把整个医院班子带好。”

 

2019年8月,辽宁省国资委与华润健康签订了关于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战略性重组协议,4个月后,抚矿总医院成功加入了华润健康。对于这家已经在当地颇有名气的百年医院而言,在经历过自然生长的岁月后,融合与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华润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管理工具。之前医院也做战略规划,但比较难保证有效落地。接触学习了华润的6S体系之后,我们将其运用在了医院的管理上。从战略规划、业绩评价到内部审计、经理人考评,再到管理报告和商业计划,形成了管理闭环。有监督、有对比、有目标,这将之前的自然生长变成了一种管理秩序。”

 

朱院长认为,一家好的医院,不仅要关注患者,关注员工,也需要科学、有效、可持续的战略落地。而华润健康带来的,不仅是医疗资源上的支持与人才的输入,更是华润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验证出的有效管理方式。“我们今年的商业计划做得更细致了,完成度也很高。”

 

这家百年医院在近5年里,门急诊量年均达到100万人次,住院量年均达到8万人次,手术量年均达到15000台。“抚顺市的总人口大概在173万,我们医院一年的门诊量就有100万,而且农村的患者占比很高。”

 

早在十多年前,抚矿总医院就开始实施帮扶计划,对乡镇医院免费培训、义诊,帮其安装远程会诊工具,输出新的技术和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回报,那就是老百姓对我们越来越信任了。”

 

从临床到管理,朱院长笑言这是个硬着头皮往前走的经历。“但我想,不论谁来管理,首先得热爱这项工作,得发自内心对这个行业、对这个企业、对这家医院认同和喜欢,才能把工作做好。医疗是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学科,我们今天适用的,也许未来某一天会不适用。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学习,保持热爱,关注细节,拥抱变化。”

 

医护工作道阻且长,而这群时常扮演社会逆行者的群体,除了路旁的鲜花和掌声,更需要我们给予深厚的尊重与理解。华润在大健康领域不断探索,也将深入持续地守护好千家万户的健康大业。

 

从医路漫漫,未来,请多指教。

 

浏览 点赞
本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