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上下都在深入学习和领会十九大报告的精神,以期准确把握其精髓和要义。对香港而言,值得关注的是,十九大报告用显著篇幅论述了“一国两制”和港澳工作,阐明了确保香港繁荣稳定的正确方向,并将其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充分反映了中央对港澳工作的高度重视,表达了对港澳同胞的关怀之情,对今后香港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反复研读报告,我体会到,香港只有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发展的大格局之中,担负起在新时期保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新使命新责任,才会重新焕发出生机活力,才会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才会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香港的希望寄托于祖国的繁荣富强
香港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从来都是紧密相连,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都为国家作出了重要而独特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为内地大力拓展转口贸易、开展直接投资、发展资本市场,有力地推动了内地经济发展、也促进了自身繁荣。作为根植于香港的华润集团,积极参与这一过程,为内地出口创汇、开展投资、筹集资金,由此实现了业务转型,壮大了规模实力,跻身于全球百强企业之列。与华润大规模在内地发展的起步之年2001年比较,2016年华润的经营规模、经营利润和总资产分别增长了15.7倍、22.5倍和18.8倍,位居全球500强第86位。华润的实践表明,香港的商机在内地,繁荣离不开内地,未来希望仍然寄托于内地。
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要的政治判断,指出“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据此提出了“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这一论述准确标定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奋斗目标之下,“强国”的标准更高了,内涵也更丰富了,无论是对香港商界还是港人自身,都充满了无限发展空间。
报告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部分,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这为港商参与内地健康、养老产业提供了商机。报告中还提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为港商更好地服务于内地,满足对中高端消费、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服务业需求提供了着力点。报告指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香港完全可以发挥这方面的所长、对接国家所需,利用好这一巨大机遇。报告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相信香港在“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等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中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报告指出要“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相信随着国家经济总量的继续增长、贸易与服务业需求的继续扩大,必将为香港自由港作用的发挥带来新的契机。总之,报告中许多战略部署都充分考虑到港澳因素,在新需求、新机遇面前,如果香港能够主动融合,势必催化香港经济发展新动能,焕发发展新活力。
抓住机遇履行责任融入发展大局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我认为,这是香港经济进一步融入内地市场的重要平台和切入点,也是香港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融入应该是双向的,既要将本地各类要素资源加快向内地融入,从中获取商机加快发展,也要为内地各类要素资源有效融入本地市场创造条件,推动香港产业升级、结构优化。双向融合过程中,存在着丰富想象空间。
抓住机遇加快本地各类要素资源融入内地。内地与香港自2003年在CEPA框架下已签署10份补充协议和6份附件,包括本年度新签订的《投资协议》和《经济技术合作协议》,通过协议安排,实施了货物贸易零关税,扩大了服务贸易市场准入,实行了贸易投资的便利化,两地经贸合作得到了更快、更好的发展。适应新时代内地经济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求,相信CEPA协议将围绕十九大提出的“制定完善便利香港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要求,继续优化协议内容。可以作这样的期待,未来港人在大湾区内就学、就业、就医、养老、居住、置业将享受内地国民待遇;香港的医生、律师、会计、教育、建造等专业人士在大湾区内执业将成为可能;香港的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大中小学将获准到大湾区内开设分支机构;港人可以无障碍地在大湾区内进行商事登记、成立公司。香港可以协助内地国民财富实现全球配置,协助中外投资者在离岸管理在岸金融风险,可以帮助内地资金投资海外资产提供平台。香港还可以发挥超级中间人的作用,协助内地企业走出去,到海外投资发展,实现国际产能合作,控制国外好产品、联接国内好渠道、组织关键技术和资源。在这一进程中,香港的现代服务业只有与内地的市场和需求相结合,才会更好地发挥自身价值;港人只有主动融入内地,才能获取新的个人发展空间。
履行责任加快内地各类要素资源融入本地。保持香港繁荣稳定,也是包括中资企业在内的香港商界和各界人士的重要责任。据香港中国企业协会数据显示,目前香港拥有近4,000家中资企业,数量较1997年的1,800家翻了一倍多,企业总资产量跃升11倍,至近20万亿港元。在这二十年的高速发展中,中资企业在推动香港繁荣稳定,促进两地经贸往来,保障改善社会民生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进入新时代,中资企业在履行对香港繁荣稳定责任过程中使命更大、责任更重。中央的要求,就是驻港中资企业履行使命的新方向;特区政府的施政重点,则是驻港中资企业履行责任的着力点。
中央要求驻港中资企业在港业务做大做优做强,为此,驻港中资企业正在产业布局、业务构建、内外关系、资源安排等方面作出进一步的调整,加快在港业务重塑,推进本地业务转型升级,适应新时代香港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以华润为例,正在研究规划重塑香港业务,在巩固在港零售、物流、物业管理、食品分销等传统业务的同时,着力探索新的业务增长点。行政长官2017年施政报告中提出的经济民生发展新要求,为华润履行责任,开展新业务提供了启示和契机。
《施政报告》中提出与深圳共同发展落马洲河套地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打造“大湾区国际创科中心”、“与私人风险投资基金共同投资本地创科初创企业”的设想,华润可以将医药产业向香港延伸,在香港科技园、河套地区设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可以选择一批适合本地发展的创新科技项目,以资助方式委托香港有关大学进行研发,或将华润大学的创新实验室、创新平台开放于香港年轻人,催化形成的创新成果由华润通过创新产业基金方式进行孵化、组织商业化生产。
《施政报告》中提出筹备选址将军澳中医院、发展香港成为中药监测和品质控制科研国际中心的设想,华润可以将旗下大健康产业中的中医治疗业务引入香港市场,并在香港研发生产中成药、生物制药。
《施政报告》中提出未来五年要投入资源加强清洁、改善市容、“绿表置居计划”等要求,华润可以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技术,将填埋区内的垃圾清理转化,建造公屋或发展商业地产项目,从根本上解决香港垃圾填埋区用地饱和问题,助力香港居屋发展。
《施政报告》关注有效照顾长者服务,华润有意在包括惠州在内的大湾区城市发展养老产业、港资医院,解决港人在大湾区内就医和养老问题。
《施政报告》关注智慧城市打造,计划推出“快速支付系统”,华润的电商平台可以予以积极配合,跨境通业务加快与内地移动支付、物流配送、消费金融等商家的合作,助力本地零售业态升级、便利两地居民跨境消费。
《施政报告》关注教育和年轻人发展问题,华润可以以资助方式,支持国内优质大中小学到香港开设分支机构,满足新移民子女对国内文化教育的需求;可以向香港学生提供在华润下属企业的实习机会。
消除阻碍融合的体制机制藩篱
十九大报告在许多设计和推进中都考虑到了香港融入国家发展这一大局,包括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等。香港能否顺利融入内地经济重获生机活力,关键在于落实好“一国两制”,这是双方互信的政治前提和基础。
坚持“一国两制”是前提。十九大报告把“一国两制”列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中的第十二条,指出“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动摇,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走样、不变形”。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从十六大的“崭新课题”,到十七大的“重大课题”,十八大的“根本宗旨”,直至十九大的“基本方略”,这是一个不断递进的政治要求,与习总书记“七?一”视察香港时强调的“我们既要把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地建设好,也要把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香港建设好”的“两个建设好”重要论述一脉相承,提出了“一国两制”在香港实践的新使命、新要求。我认为,香港与内地融合发展与保持两制差异并不矛盾,“一国”可以使内地放心地让香港去努力为内地服务,“两制”可以让国际社会更加信任和拥抱香港。报告中有一句话关系港人切身利益,即“制定完善便利香港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这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对港人的关怀,在坚持“一国”的前提下,什么事都好商量、什么条件都可以满足,加之香港拥有国内外投资者都认可和熟悉的法治和语言环境,大家应该对“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未来充满了信心。如何更好地落实,我认为首先要严格依法依宪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其次要明晰香港的高度自治权来自于中央的授权,中央对香港拥有全部主权和管治权,这样才能把维护中央对香港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处理好中央与香港特区的关系;第三要摈弃以往那种积极不干预的施政理念,依法施政、主动引导、积极有为,这样才能在推动香港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中做出担当、发挥作用、造福未来;第四是香港各界人士要履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宪制责任,不能容许“港独”之类的毒草有生存空间,危及国家安全和政权稳定;第五要不断增强港人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促进人心真正回归;第六要融洽行政、立法、司法三者关系,形成既相互监督制约,又共谋繁荣发展的施政合力。以上既是中央的要求,也是商界的期盼,更是民众的期许。
消除制度藩篱是保障。在坚持“一国两制”实践不走样、不变形的前提下,我们也要认识到,在推进香港融入内地市场,促进市场一体化进程中,在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相互畅通,帮助两地企业更好地参与大湾区建设中,还存在着许多体制机制障碍。因此,在通过变革催生制度红利发展方面,两地政府还有很多文章可做。
例如吸引港人融入内地方面,需要在大湾区内发展符合香港标准的教育、医疗、养老机构,在职业准入、公积金缴纳、购房资格、社会保障、税制税率、资格认证等方面扫除香港居民到内地生活、发展的制度障碍,使港人愿意向大湾区流动,香港年轻人愿意在大湾区学习、创业、生活,老年人愿意到大湾区就医、养老。
还有两地互设医疗、养老、教育机构问题,需要两地政府在市场准入、社会福利延伸、执业资格互认等方面予以政策调整。实现了生活便利,没有了后顾之忧,才能吸引人才、舒缓民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香港的民生问题。
影响创新科技发展的政策瓶颈也应尽快予以克服。中资及内地科技企业拟在香港发展创新科技,需要港府在产业引导、市场准入、政策鼓励等方面寄予支持,需要港府推出吸引海外科研人才来港工作政策,使他们在子女教育、医疗、住房、社会福利、专业资格承认等方面享受与本地永久居民相同待遇。同时,港府还应推动本地大专院校调整科研成果评价机制,将推动科研成果商业化纳入职务职称评定和教职续聘的依据,对科研成果商业化收益在法律上予以承认、在个人税务上予以减免。
总之,十九大报告中,关注香港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民主推进、社会稳定,在这些方面着墨颇多、用心良苦。我认为,这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对广大香港同胞的关怀,以及对香港的殷切期望。维护“一国两制”、确保香港繁荣稳定是基本国策,我们应倍加珍惜时代赋予的机遇,不辜负国家和民族的期望,共担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