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美不能在风光中静止——浅谈翠园谷风的规划设计


>>> 洪朝晖/华润置地

你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诗歌的建筑美

大凡诗歌的论评,都会把卞之琳的《断章》作为诗歌建筑美的典例,在评论家看来,这首诗的建筑美表现为视觉均齐造成的听觉调和,文字排列转化为语音顺序,以及由此产生的意象回环。而在职业建筑师眼中,它的美则表现为审美意象的流动,由“风景”到“桥上的你”再到“楼上看风景的人”这一意象序列构成了空间层次的渗透和空间尺度的转换。由此,风景已不单为风景,而是你站在桥上的风景与看你的人在楼上的风景;并且,审美者转换为审美对象,审美者与审美对象实现了真实的叠和与真诚的融合。

实现这样的融合也是建筑师孜孜以求的梦想,而这一梦想将在我们开发的翡翠城一期——翠园谷风中,在我们孜孜以求的工作中得以实现。

诗意的翠园 诗意的建筑

翡翠城项目是华润置地开发的新市镇工程的第一号作品,如果把整个的新市镇计划看作以一部伟大的交响曲,那么翡翠城就是第一乐章,翠园就是这一乐章的副部主题,与主部的激昂与活力相对比,相呼应。从建筑学的角度讲,翠园之于翡翠城,如五园之于北京,曲江之于长安。它是诗意的精神家园,是感性而浪漫的。

翠园的诗意是通过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两个方面塑造的。

一、风景式的规划:

传统的规划师在面对场地时,通常首先考虑交通组织,然后为面积指标的要求布局单体,为绿化指标的要求拼凑绿地。而在翠园的规划中,风景的概念是贯彻始终中的,当我们面对翠园的规划总平面时,吸引视觉的第一层次是由北到南三条贯穿全园的轴线,一条是位于东部的挹翠东路,负责组织东侧的度假公寓和西侧别墅组团的交通,它是功能性的,是城市感的延伸;第二条是弯延于小区西侧和南侧的挹翠西路和挹翠南路,由北边的庄园式入口至南边的城市性入口,负责组织两侧的别墅组团的交通,它在平面上是弯曲的,在竖向上是起伏的,兼具景观性和功能性的特点,当人们驾车行驶其中时,与其说是在居住社区中,不如说是在园林中;第三条则是位于两者之间的绿化轴,它蜿蜒曲折于别墅组团中,起止于两个绿化广场,与建筑相拥,与广场相亲,是人们休闲、锻炼、散步的理想场所。

总规中第二层次的重点是围绕着中心绿化的12个别墅组团,它是以邻里单元的形式存在的,每个邻里单元布置了8-13个独栋住宅,中心为绿化小广场,广场既构成了景观上的一个层次,同时也是邻里间休闲交流的空间,如同四合院起着公共客厅的作用。当人们厌倦了户门相对却不相往来的尴尬的城市住宅生活,时常回味童年,在方砖小院里看散漫星辰,红漆檐廊下听碎落雨声,哥哥姐姐在影壁后过家家,临家二婶儿给吮吸着手指的小弟一块珍贵的发糕……我们时常会为这种朴素而真诚的过去所感动。那么在翠园中,我们不仅可以重新找回依稀逝去的感觉,并且如“楼上的人”一般,以审美者的角色看着自己的孩子们“表演”着自己曾经的故事。

二、自然中的建筑

在概念性方案时期,建筑师即提出了“风景建筑”的理念。风景建筑就是强调风景与建筑的关系:突出风景是为了提高建筑空间的品质,而建筑本身又是风景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其关系如我们在开篇所说的审美意象的回环,它是连续的,是融合的。随着设计的深化,我们逐步认识到所谓的“风景建筑”已不足以概括我们对产品品质的追求,我们所需要的是在更广大的范围内与新鲜的阳光、原味的空气相融合,与自然生态相融合。

在翠园的单体设计中,有独栋住宅、点式住宅、板式住宅三种形式。作为主力产品的独栋住宅,在设计上可以归纳出这样一些共有的特点:第一、建筑平面布局与造园地势的起伏有机地结合,建筑位于坡地的高处,可以纵览周边景观的优美;第二、所有户型的主要房间都是南向的,它以开放性的姿态接纳光与风的亲近;第三、所有的户型都有一个贴近自然的私家庭院,如果说组团小广场邻里间交流的空间,绿化轴是人与自然交流的空间,那么这个庭院则满足了家庭成员交流的需要;第四、建筑的空间是流动的,随空间的流动,景观与自然要素呈现千变万化的面貌,可谓步移景移;第五、建筑的造型是简约的,它不以复杂的装饰在环境中突出自己的尊贵,而在比例、尺度和内在趣味的追求上却达到了考究的程度,正如勃隆台所说,它是“高贵的简洁”。在点式和板式公寓的设计中,建筑师除了沿用了上述主要思想外,更通过把功能性服务空间布置在西侧和北侧,并缩小冷面开窗,疏导南北直达的自然通风,全日照的主要房间以及竖向植被等方法实现自然的生态建筑理念。

莱特大师一生倡导“有机建筑”理论,他说自然界是有机的,建筑师应该从自然中得到启示,房子应当像植物一样,是“地面上一个基本的和谐要素,从属于自然环境,从地里长出来,迎着太阳”。在翠园中,我们虽不敢妄言像大师那样,让客户在看到我们的产品时能够有“生于斯、长于斯”的感受,但正如我们在环境中所追求的“自然”一样,在建筑上我们也愿还原其最自然的本色。

当然,追求“自然的建筑”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个唯物的目标,更重要的是我们意愿通过这样的方式去提升产品的精神品质。当我们的业主住在翠园中,有阳光为他报晓,松涛伴他入眠,花香鸟语激活了视听,清风明月抚慰了官能,亲情与交往如带露的茶尖恬淡着生活,面对这如诗如梦的一切,那些被海的辽阔搞得好累的船们有什么理由再用灯拉自己的影子到咖啡桌的旁边呢?再见吧,安娜!相对于翠园,一切的霓裳彩灯都如老妪的脸——黯然失色了。

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我们能够给客户这样一种感受:翠园不是匠人所为,而是诗人创造,同时我们也相信,我们可以交给客户一个诗意的翠园,并由他们在这里续写生活的诗篇。

人本的建筑哲学

不可否认,现代主义建筑运动推动了大多数人居住生活的提高;同样不可否认,城市随着越来越抽象而使人陌生,建筑随着越来越几何而阉割了视觉,污染侵略着肌肤,高架路藐视散步的权力。如何面对理想的异化,从上世纪70年代起,建筑师开始新的思考。

雅马萨奇——一个较早的觉悟者,在一次讲演中这样说到:“要消除建筑中的无政府主义,唯一可能的途径是好好研究我们需要的建筑除了结构稳定性、实用性和社会经济协调外,还需要具备哪样的品质。”他所说的品质完全是精神层面的,包括六点:“爱(LOVE)、文雅(GENTLENESS)、愉悦(JOY)、宁静(SERENITY)、美(BEAUTY)、希望(HOPE),雅马萨奇认为这是从人性出发,是“为了提升人的精神”,所以,他称他的建筑哲学为人本主义建筑哲学。

可以说,在翠园的产品策划和设计中,我们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人本的建筑哲学,并在产品中完全实现了上述六点。我们力图通过美和愉悦提高生活乐趣,如在B1户型中,建筑师所设计的“爱情阳台”,朱丽叶在这里凭栏倾听罗密欧的歌声;我们通过文雅的建筑和宁静的环境为客户提供一个使精神健康振奋的场所,反映人所追求的高尚品格和生活希望;通过满足现代人心理秩序形成环境背景,利用公共交流空间、私用交流空间及与自然的交流空间充实家庭之爱、邻里之爱及自然之爱;通过采用近人的尺度,使人感到环境的安全愉悦,并与环境亲密联系。

进一步说,人本的建筑哲学是适应现代城市发展需要的,是当今郊区化住宅和低层低密度社区发展的思想基础,也是我们华远公司开展宏大的新市镇计划所追求的主旨,而第一声号角将在翡翠城一期——翠园谷风中吹响,而继此,我们将去飞跃万重的山头,去更广阔的湖海投射影子,毕竟美不能在风光中静止。

还有什么理由可以使人们不爱翠园吗?无论是设计师,还是我们开发商,每时每刻,我们都在以紧张的心情孕育,以欣喜的心情期待她的成长,当围档竖起,工人们在烈日下放线,我们已感到如婴儿在母体中的骚动,一座座有生命的建筑即将诞生。为了那一刻,项目参与者、WSP公司的设计师们都曾忘却昼夜之分,忘却自我,夜色阑珊,一定会有人为她失眠吧。

此时,明月装饰了我们的窗子
就让我们去装饰别人的梦吧

 


©CRC Mag@zine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