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由香港染厂想到……


>>> 华润轻纺 魏景芬

我们的整合要加速,不是模仿,而是创造和创新


年初从滨州交流到香港总部工作,地域跨度够大的,体现了大华润的概念。首先需要适应的是心态,当然更有香港的氛围、华润的理念和机制,这期间因工作需要,又到南通华润印染兼了半年的总经理,回港上班正赶上集团讨论发展战略和定位。作为华润一员,也多了一份在意和思考。近日,有几位杭州搞ERP的朋友来港,要到香港中国染厂考察,我就走马观花当了一回IT开发人员,居然有急于想说出来的感觉。

香港的印染因污染和人工成本等原因,大部分搬迁到了内地,中国染厂也是几年前搬到元朗现在的位置。我想,留下来的肯定是适应性强的。环境和市场造就了高标准和高技术,也造就了现代化的企业。整齐的厂房,严格的管理,先进的监测仪器和设备,ERP管理系统,多品种小批量快交货高质量的运营机制,和欧美市场连接的印染与服装一站式经营方式,确给了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也给了我们深深的启示。

轻纺列入集团发展的四个行业之一,是对这几年轻纺人工作的肯定,也是集团看到了中国纺织市场的发展潜力和前景。但是我们也存在着诸如基地分散、资源配置、同档次产品的竞争、产品的定位、业务衔接等问题,缺乏强有力的分销网络,技术改造和开发的投入和后劲明显不足,尤其是纺织门槛低,进入壁垒如弱,进入者竞争威胁等,即使我们与先进企业有差距,也使我们不敢有丝毫松懈。当然我们的优势也很显见。这些问题经理层正在通过重组建立管理中心、销售中心和生产中心解决。要抓住入世机遇,抓住新一轮纺织竞争机会,输入华润理念和机制的同时,很重要的还要在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的基础上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培育技术和成本上的核心竞争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轻纺已注入华创,有了更明显的市场压力和目标,也有了雄厚的资金后盾,问题解决之时,应是我们的强势确立之日。

走出中国染厂大门,我又回头瞥了一眼身后白色的厂房。我们要学习香港这种以变应变的姿态,就象变色龙适应市场和环境,才会有高效的体制,先进的设备,高档的产品,这才是一流的企业,学习的标杆。我们的整合要加速,不是模仿,而是创造和创新,形成特色企业,高品位产品,行业领先。决策已经做出,进军的号角已吹响,剩下的就是我等华润人精诚的努力,在不远的将来,实现这光荣的梦想。


©CRC Mag@zine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