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们是一间装修公司


>>> 华润物业 吴秉琪

市场又一次在督促我们思考,优高雅的绝活是什么?


1998年底,优高雅遇上了一件喜忧参半的事。

北京国贸中心再次邀请我们投标,这使我们有可能长期进入国贸装修承包商名单,但同时,如何投这个标确实让我们犯了难。在这之前,优高雅的经营方式是工程转包,换句话说,优高雅的角色是一个工程总包商,拿到工程后整单转给判头去施工,优高雅只做些上下承接的工作,拿个管理费而已。这样,优高雅并不能真正地控制投标价格,而且在质量、进度、材料出现问题时,也只是在业主和判头之间来回协调,甚至受气,并不能主动解决问题。

因此,在做国贸上一单工程时,业主已经对我们的管理提出不满。国贸工程部的项目经理是个新加坡人,经常会破门而入用几种语言“亲切地问候”我,甚至扬言要把这样的公司赶出国贸。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可想而知这个标成功的机会有多大。生存的危机逼着人思考,优高雅到底能不能算是一间真正意义上的装修公司?

幸好这个问题我们已经思索了很长时间,这个过程中也接触过很多管理先进的装修公司。在危机时刻我们找到了优高雅未来发展的方向——建立自己的工人队伍,这才是生存之道。

在华润物业领导们的支持下,艰难的一步就这样迈出去了。经营方式的转变带来的是成本降低5-10%,业主也信任地将工程交给了我们。这个工程完成得并不轻松。供应商网络没有,要到处去找,差一点儿误了工期不说,采购价格也高居不下。管理队伍也天天面临新难题,以前判头面对的问题要我们自己去解决。那一段天天救火的日子,相信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不会忘记。

不论如何,这个尝试成功了。优高雅总算有了个装修公司的样子。在往后的日子里,优高雅将业务方向集中在装修、机电安装市场,提出了“服务”的概念,也培养出拥有多个“国家一级项目经理”的成熟的管理团队,在供应商中更有着良好的信誉,优高雅这个公司也逐渐广为业内人士所知。优高雅年工程量已经超过1亿,上海分公司连续几年获得“信得过企业”称号。2001年,我们成功中标中国大饭店装修工程项目,达成心中多年的梦想。和黄、恒基、嘉里等香港地产巨擘进军内地房地产市场的经理们也开始关注我们这间专业的装修公司。

更令我们珍惜的是,在优高雅成长的过程中,市场已经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优高雅的每一个转变,都是市场要求的,也要到市场中去验证。过去的事实证明,优高雅每向市场化迈进一步,市场就回报给它更多的竞争力。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优高雅还远没有具备攻无不克的实力。因为在市场上,市场化只是一个基本的要素。要成功突围,没有几手绝活可不行。近期,优高雅在参与杭州市国税局和香港7-11便利店项目的投标中失败。市场又一次在督促我们思考,优高雅的绝活是什么?我们强调服务精神,怎么把这种精神渗透到项目的每一个细节并得到业主的认可?我们有香港先进的管理模式,如何加强细部管理并在内地分公司复制?我们的成本大幅降低了,进一步的成本控制怎么搞?我们有一级项目经理,怎么发挥他们的作用?我们的技术工人队伍如何稳定、提高?我们有香港—内地的供应商、设计网络,如何转化为技术和成本上的优势?我们有以诚信为本的施工精神,如何使其成为独特的风格?我们有日渐被客户接受的“优高雅”品牌,如何让它成为名牌?上面这些无形的资产,是否足以组合为优高雅的独特优势?问题真是太多了,不过不要紧,我知道答案就在市场中。竞争和思考,是公司走向成熟的过程。如果有一天,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我们可就真有了几手“必杀技”了。
闲下来的时候,我和同事们总爱聊优高雅的未来。这可不是瞎侃,先看看下面的统计数字:

2001年建筑装饰行业年工程产值为5500亿元人民币,占全国GDP生产总值的6.2%。其中公共装修2500亿元;

行业年增加值为1730亿元人民币,年增长速度超过25%;

全国一级施工企业285家,优高雅为其中之一;

全国最大规模企业:上海市:上海市装饰公司—2.9亿;深圳市:深圳海外装饰—6.7亿。(注:以上数字摘自中国、上海、深圳市装饰协会统计数字)
瞧,这就是我们所处的市场。空间广阔,发展迅猛,可又没谁敢说自己占绝对优势。我们现在的规模,只比得上个地方性的、较好的公司。但试想将来,在华润物业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当我们成为名牌企业,怀揣着百炼成钢的独门兵器,滚雪球式的发展时,“天下第一”的名头会落入谁手......

逐鹿中原,回应大时代的召唤。

 


©CRC Mag@zine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